首页 理论教育 推荐故事助力语言积累,《轻轻悄悄教语》打造阅读延展!

推荐故事助力语言积累,《轻轻悄悄教语》打造阅读延展!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后,请继续去阅读《三国演义》,更深入地了解诸葛亮。刘丹萍老师准确地揣摩了到教材编者的用意,适时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拓展阅读的引导,实现课内与课外的互通。在《空城计》这一课中,根据文本的特点及学段要求,刘老师想突出训练的语文学习方法及能力为归纳概括能力。

推荐故事助力语言积累,《轻轻悄悄教语》打造阅读延展!

师:在《三国演义》里,还有许多展现诸葛亮智慧的故事。课后,请继续去阅读《三国演义》,更深入地了解诸葛亮。

课件出示《三国演义》里著名的故事)

[点评: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在小学阶段选编古典名著,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故事的本身,更深层次的用意是由此及彼,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将学生引到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中去。刘丹萍老师准确地揣摩了到教材编者的用意,适时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拓展阅读的引导,实现课内与课外的互通。]

【总评】

空城计》是湘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改编自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在刘丹萍老师的执教中,该课体现出来的教学价值取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阅读思维的人文关照(www.xing528.com)

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探奇、求知、思辨的过程。探奇、求知是学生阅读的初始出发点,也是阅读的主轴,而从阅读中慢慢学会思辨和比较,增长智慧是阅读的归宿和目标。质疑是学生随语言文字活跃思维的主轴承,尊重学生的探知欲望是一种阅读思维的人文关照。刘丹萍老师以学生对课题的质疑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自我释疑、自我思维建构人物立体形象来体现教师对学生阅读思维的尊重。整节课,教师随学生的思维走向铺陈教学流程,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

二、阅读策略的集中凸显

每一个教学内容,都应该找到一个最适合它的核心教学策略。在《空城计》这一课中,刘老师采用的是“主问题”教学法,在学生整个自主学习过程中,紧紧围绕“好一个( )的诸葛亮”这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进行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与运用。同时也给学生暗示了一个重要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一个文本时,只要我们准确地发现了文本是围绕一个什么核心问题进行叙述或阐述的,我们就可以循着这个问题追根溯源,把握文本的重点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阅读理念的全面渗透

这一节课比较突出地体现了“大阅读教学”理念。教材是例子,是典范,怎样充分运用好教材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语文思维以及人文精神等要素的综合训练和培养,需要教师润物无声的智慧铺垫。在《空城计》这一课中,根据文本的特点及学段要求,刘老师想突出训练的语文学习方法及能力为归纳概括能力。从开课初始阶段,通过抓课文的主线问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渗透到深入地阅读文本时用准确的语言概括人物形象,都体现了刘老师“一课一得”的阅读教学思想。怎样找准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能力,是优秀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刘老师能够敏锐地发掘及运用好文本的一些特殊点,让自己的课堂更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比如,创设语言情境,让学生尝试将诸葛亮传令的语段由间接转述改成直接引述,这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一个难点,同时通过赋予角色直接的话语,来形象地体会诸葛亮的临危不乱、运筹帷幄。再比如,通过运用现代文语段对照学习文言文,目的有二:一是教给学生利用现代文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二是以此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原作的兴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课内与课外的互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融合,在《空城计》一课中得到了很好的关注与实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