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轻轻悄悄:提高语文能力的秘诀

轻轻悄悄:提高语文能力的秘诀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提升国民素质,提升软实力,改变生活风尚,就要提倡读书。因此,作为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召集人的温教授,最欣赏的课标中的一句话正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不管哪个时代哪个阶段的教师,都深知多读书的重要性,只不过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读书功利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国家希望从顶层设计上来矫正这样一种“不读书、少读书”的不正常现象才重申读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轻轻悄悄:提高语文能力的秘诀

温教授认为,阅读是种生活方式,无论是教科书,还是闲书,如果学生没有喜欢上读书,没有学会怎么读书,对未来终身学习的能力都是有所损害的。当年轻人有了读书的兴趣和习惯,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就会自然而然地带动起来。要提升国民素质,提升软实力,改变生活风尚,就要提倡读书。因此,作为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召集人的温教授,最欣赏的课标中的一句话正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他主张教师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鼓励学生海量阅读,“连滚带爬”地阅读,提倡容许学生读与考试关系不大的“闲书”,特别是在学生学习阅读的初始阶段,兴趣为重。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在小学语文统编新教材中,出现了一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新板块、新课型。如低年级的“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就是希望通过大人的引导,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还有一种需要学会认读的生字不注音的新课文形式,意在培养孩子通过看插图或联系上下文猜读的能力。学生一旦有了读的欲望,不管他识字量的多少,哪怕能够“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地去读,都是好的。

其实,“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很重要”这一认识,并不是今天的语文教学才提出来的。不管哪个时代哪个阶段的教师,都深知多读书的重要性,只不过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读书功利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国家希望从顶层设计上来矫正这样一种“不读书、少读书”的不正常现象才重申读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记得读小学时,我的启蒙老师就很注重引发学生的读书兴趣。那是农村学生占有课外书籍还很匮乏的20世纪70年代末期,每当学生当天表现不错时,我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就会给大家读故事,而这些故事往往是报纸上的连载故事,每一次老师都会在大家听得津津有味的时候结束,然后说:“欲知后事如何,请好好表现,再听下回分解。”学生的“胃口”被吊得老高,于是相互之间彼此提醒与约束,争取人人表现良好,让老师连续不断地讲下去。这样激发学生听书读书兴趣的做法,今天的教师在引导低年级孩子时完全可以效仿。在发现或选择了一本适合学生读的好书后,教师可以先将书认真地看一遍,做到心中有数,然后选择其中的精彩片段连续给孩子读几天,当孩子不满足于被动等待时,就会主动地去买来读,此时教师就可以不读了,鼓励孩子自己去读,后期组织读书交流就行。(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