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傈僳族创世歌:云南非遗神灵观念、文化交流

傈僳族创世歌:云南非遗神灵观念、文化交流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流传于云南省丽江市傈僳族地区。反映了傈僳族的创世和神灵观念,蔡应福唱述,丁发荣、熊顺林采录。(杨利先)造日造月傈僳族创世歌。收入《祭天古歌》,32开,7页,200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刘怡)射太阳经(一)傈僳族创世歌。反映了傈僳族的创世观念和与汉民族的文化交流。因此,“红日一定要杀,红月一定要宰”,否则人类不能活,万物不能长。因此,一定要杀太阳和宰月亮。哇忍波、鱼龙亲唱述,木玉璋记录、翻译。

傈僳族创世歌:云南非遗神灵观念、文化交流

开天辟地 傈僳族创世歌。流传于云南省丽江市傈僳族地区。远古的时候,天地不分,没有太阳和月亮,宇宙间空旷无物。天神娥萨用金竹棒造出了九兄弟和七姐妹,又造出了天和地,接着九兄弟造出了太阳,七姐妹造出了月亮。在娥萨的帮助下,九兄弟和七姐妹又造出了山川河流和世间万物,还成功地阻止了天塌和地裂,天地终于成形了。反映了傈僳族的创世和神灵观念,蔡应福唱述,丁发荣、熊顺林采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2页,109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杨利先)

造太阳月亮 傈僳族创世歌。流传于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傈僳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是:远古的时候,没有太阳的光辉,没有月亮的普照,人类无法繁衍和生息。太阳和月亮被天神锁在岩洞石穴中,无法出头和露面。人们只好用金南瓜和银南瓜做成太阳头和月亮头,又用宝石和珠子分别做成太阳和月亮的眼睛。接着,人们又分别给太阳和月亮做了鼻梁、舌头和双手,用金银做了太阳和月亮的心,用泥块做了太阳和月亮的肝,又造了太阳和月亮的五脏六腑。太阳和月亮造好了,人们用金撬杠和银撬杠把太阳和月亮撬上天,人类开始繁衍,万物开始生长。佚名唱述,木玉璋翻译,李汝春整理。收入《维西民间文学资料》(第二集),32开,8页,176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90年编印。(杨利先)

造日造月 傈僳族创世歌。属传统大调。流传于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傈僳族聚居区。歌谣唱述了:傈僳族有两代见不到太阳和月亮了,占卜打卦都不灵。因为天神把金太阳银月亮禁在岩缝中,太阳月亮的头压碎了。傈僳人取来南瓜做成太阳月亮的头,用银纸片接好太阳月亮的鼻,拿金银珠、金银杉木片安好太阳月亮的眼和耳,拿金银桶、金银片做成太阳月亮的嘴和舌,取金银木、金银浆板做成太阳月亮的手和脚,用金银纺锤造成太阳月亮的心,抓来金银蝙蝠做成太阳月亮的肝,取金银皮囊做成太阳月亮的胃,拿金银丝线作为太阳月亮的肠……终于将太阳月亮造好请出来。哇忍波用音节文字记录,光那巴等补遗唱述,木玉璋、汉刚、余宏德搜集、记录、翻译。收入《祭天古歌》,32开,11页,330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刘怡)

洗日洗月 傈僳族创世歌。属传统大调。流传于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傈僳族聚居区。歌词唱述了傈僳族为洗日月寻找清澈的泉水,他们用贝壳卜出了出水处和接水处,然后去背水、烧水为太阳月亮洗尘。歌谣用拟人的手法为太阳洗脸、洗手、洗身子。告诉人们人类生存要靠太阳,祭太阳为的是祈求丰收。哇忍波用音节文字记录,光那巴等补遗唱述,木玉璋、汉刚、余宏德搜集、记录、翻译。收入《祭天古歌》,32开,7页,200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刘怡)

射太阳经(一) 傈僳族创世歌。流传于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傈僳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是:古时候,天空同时连串地出现了红、黑、黄、白、花、蓝、灰的七个太阳和月亮,烤焦了万物,使人类无法生存。于是,各个部落和支系的人们都齐心协力,推举出九位有智慧的人和七位本领高强的人来杀太阳和月亮。歌中唱道:“人不能繁衍,万物不能长;坏日要得杀,坏月要得宰。”反映了傈僳族的创世观念和与汉民族的文化交流。哇忍波、鱼亲龙唱述,木玉璋记录、翻译。收入《维西民间文学资料》(第二集),32开,1页,25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民间文学办公室1990年编印。(杨利先)

射太阳经(二) 傈僳族创世歌。流传于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傈僳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是:古时候七个太阳连续出,七个月亮连串升,人类被晒死,万物被晒干,天地间的各种动物植物都在劫难逃。因此,“红日一定要杀,红月一定要宰”,否则人类不能活,万物不能长。有一姓古的人家,用草做箭羽,用蒿秆做箭杆,用棉线做弓弦,来射太阳和月亮。歌中唱道:“弯弓射太阳,箭镞穿月亮,落在蒿枝地,掉在蓍草地。”反映了傈僳族的创世观念。哇忍波、鱼亲龙唱述,木玉璋记录、翻译。收入《维西民间文学资料》(第二集),32开,2页,96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民间文学办公室1990年编印。(杨利先)

射太阳经(三) 傈僳族创世歌。流传于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傈僳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是:古时候升的太阳和月亮,是黑太阳和黑月亮,人类和万物都不能生存。因此,一定要杀太阳和宰月亮。歌中唱道:“出的黑太阳,升的黑月亮;是个老日公,是个衰月婆;该杀老日公,应宰衰月婆。”哇忍波、鱼龙亲唱述,木玉璋记录、翻译。收入《维西民间文学资料》(第二集),32开,1页,12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民间文学办公室1990年编印。(杨利先)

射太阳经(四) 傈僳族创世歌。流传于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傈僳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是:古时候,天上有七个太阳和月亮,它们连串地出现在天空,人类和万物不能生存。人们请了有智慧和有本领的人,用蒿枝做箭,用蓝线做弓,来射杀多余的太阳和月亮。歌中唱道:“瞄准出日口,对准升月口;中指贴山口,食指贴垭口;杀了老太阳,宰了衰月亮。”哇忍波、鱼龙亲唱述,木玉璋记录、翻译。收入《维西民间文学资料》(第二集),32开,2页,46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民间文学办公室1990年编印。(杨利先)

射太阳经(五) 傈僳族创世歌。流传于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傈僳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是:天上出现了过多的太阳和月亮,使人类和天地万物无法生存,因此需要杀太阳和宰月亮。歌中唱道:“坏太阳要杀,坏月亮要宰;是个老太阳,是个衰月亮;是个黄太阳,是个黄月亮。”哇忍波、鱼龙亲唱述,木玉璋记录、翻译。收入《维西民间文学资料》(第二集),32开,1页,12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民间文学办公室1990年编印。(杨利先)

射太阳经(六) 傈僳族创世歌。流传于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傈僳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是:天上出现了很多的太阳和月亮,使人类和万物无法生存。人们祈求天神,帮助射杀多余的太阳和月亮。歌中唱道:“请帮杀太阳,请帮宰月亮;日出旋转出,月亮连串升;坏日一定杀,坏月必须宰。”哇忍波、鱼龙亲唱述,木玉璋记录、翻译。收入《维西民间文学资料》(第二集),32开,1页,12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民间文学办公室1990年编印。(杨利先)(www.xing528.com)

射太阳经(七) 傈僳族创世歌。流传于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傈僳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是:天上出现了过多的太阳和月亮,人们祈求天神帮助消灭多余的太阳和月亮。歌中唱道:“荒古出太阳,古时升月亮;是个太阳公,是个月亮婆;是个花太阳,是个花月亮。”哇忍波、鱼龙亲唱述,木玉璋记录、翻译。收入《维西民间文学资料》(第二集),32开,1页,15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民间文学办公室1990年编印。(杨利先)

射太阳经(八) 傈僳族创世歌。流传于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傈僳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是:当天上出现过多的太阳和月亮的时候,人类各部落各支系都情同手足,团结起来,推选出智者和能人去射杀多余的月亮和太阳。人们用草做箭,用线做弦,拉开弩弓,射落了太阳和月亮。太阳和月亮都出了血,需要盐水洗,需要圣水净。人们便到北方、南方去找盐,找到盐后又需要晒盐。有了盐,人们才能洗净太阳和月亮流的血。哇忍波、鱼龙亲唱述,木玉璋记录、翻译。收入《维西民间文学资料》(第二集),32开,3页,105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民间文学办公室1990年编印。(杨利先)

射日射月 傈僳族创世歌。属传统大调。流传于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傈僳族聚居区。歌谣唱述了古时候天上出了七个太阳,升起九个月亮,树枯死,石熔化,泉水干,禽兽死,人类难以繁衍和发展。三个支系的傈僳人祈求天神帮忙,射杀太阳和月亮。他们用桑木做弓背,红麻线做弓弦,黑蒿枝做箭,蓍草做箭羽,最先射杀了黑太阳和黑月亮,随后又射杀了红太阳和红月亮、蓝太阳和蓝月亮、黄太阳和黄月亮、恶太阳和恶月亮、浑太阳和浑月亮……一共射杀了六个太阳、八个月亮,使人类得以生存。哇忍波用音节文字记录,光那巴等补遗唱述,木玉璋、汉刚、余宏德搜集、记录、翻译。收入《祭天古歌》,32开,5页,150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刘怡)

祭天古歌 傈僳族创世歌。属传统大调。流传于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傈僳族聚居区。维西县境内的傈僳族每年夏历冬月(傈僳族正月)都要举行传统的祭天仪式,由仪式主持人传唱祭天古歌。根据哇忍波的记录有《祭祖先经》、《驱米斯经》、《播树经》、《打仗经》、《射日月经》、《撒盐经》、《造日月经》、《洗日月经》、《老眼的灭亡》、《羽化真目经》、《米斯经》、《犁麦地》、《接婴儿经》、《接金银经》、《求雪经》、《种瓜经》、《寻水经》、《狩猎经》、《造纸经》、《养畜经》、《打铁冶炼经》、《开荒种地经》、《求雨经》、《药书》、《抬魂》等25部。此歌全面系统地叙述了傈僳族对物种起源的认识,反映了傈僳族原始时期的生产、生活状况及民族氏族间的兼并战争。木玉璋、蔡武成、余胜祥根据哇忍波留下的25部古歌的提纲,除哇忍波记录下来的9部外,其余的由光那巴等唱述录音,木玉璋、汉刚、余宏德记录、翻译。收入《祭天古歌》,32开,881页,约4 000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刘怡)

生存和死亡 傈僳族创世歌。流传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傈僳族地区。歌谣唱述了创造宇宙万物虽然伟大,但没有创造起死回生的药,没法让人返老还童,让人活得不痛快和心不甘。歌中最后唱道:“该造长生不死药,该创返老还童药。”反映了对延续生命的渴求和对药物的崇拜。裴阿欠唱述,徐琳、木玉璋翻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14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杨利先)

猿猴与野鼠 傈僳族创世歌。流传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傈僳族地区。歌谣唱述的是:太阳和星星如何出现,人类什么时候开始繁衍和劳动等问题,问遍了谁都不知道,谁也不明白。最后才探听到:是大鹏鸟讲下的,是老鼠教下的,是猿猴创造的,是野鼠发明的。裴阿欠唱述,徐琳、木玉璋翻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20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杨利先)

不劳动者不得吃 傈僳族创世歌。流传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傈僳族地区。歌中唱道:“造物者是老猿猴,发明者是老野鼠……不死地上住不下,不老住处盛不了……创造下劳动吃饭,发明下做活喝酒。不劳动的不得吃,不生产的不得喝。”裴阿欠唱述,徐琳、木玉璋翻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14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杨利先)

创世纪(一) 傈僳族创世歌。流传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傈僳族地区。歌词唱述了古代人类的生存状况及傈僳人对劳动与生活、生与死的看法,描述了古代洪水泛滥、寻找人种、生儿育女及民族的起源,追述了怒江地区历史的一些片段,歌颂了荞氏族首领——木必的英雄事迹。全诗采用了大量的隐喻、排比、复踏等表现手法,将各种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及劳动生产技术编织在一起,是傈僳族人民了解自己生存环境和传承劳动生产技能的重要手段之一。裴阿欠唱述,木玉璋记录、翻译。收入《人类金色的童年》,32开,62页,900行,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刘怡)

创世纪(二) 傈僳族创世歌。流传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傈僳族地区。这是歌颂傈僳族荞氏族首领木必英雄业绩的长诗。由“就是木必不答应”、“正直羊角”、“木必变活”、“取出一块银子来”、“取出一块羊毛毡”、“取出一块棕毛来”、“院子里拴骟马”、“桌子上面摆食物”、“拿出橘子来”、“还叫木必杀老虎”、“甲俄瞧了很服输”、“空中鹰也射下来”等章节组成。长诗热情地讴歌了木必的英雄业绩,颂扬了傈僳族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裴阿欠唱述,木玉璋记录、翻译。长诗收入《傈僳族文化大观》,32开,21页,272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杨利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