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仪式,习俗歌-马祭神,妹祭姐,丧葬散花词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仪式,习俗歌-马祭神,妹祭姐,丧葬散花词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那马祭神调白族仪式歌。那马人二月祭祀天神时巫师唱诵此歌。李长茂、王根仓、杨瑞龙唱述,李松发采录。凡遇滚石、械斗等不测的灾祸伤亡,人们均视为“吐”鬼作祟,需举行撵“吐”仪式,届时唱诵此歌。杨金明唱述,陈瑞鸿、施珍华、李瑞林记录翻译。(施珍华)妹祭姐歌白族仪式歌。这是女儿祭奠母亲的歌谣,共十一段。(巴子)丧葬散花词白族仪式歌。歌名为白语音译。全歌共八段,缅怀死者辛勤的一生,告诫世人要孝敬父母。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仪式,习俗歌-马祭神,妹祭姐,丧葬散花词

那马祭神调 白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白族那马支系聚居区。那马人二月祭祀天神时巫师唱诵此歌。歌谣唱述的主要内容是:请求山神、地神、路神、五谷神王、禽兽大王等不要伤害臣民百姓,臣民百姓在一年的日常生活及劳动中也许不知不觉就伤害了哪路神灵,“惊了你们的乘马,吓了你们的护犬,闯了你们的仪仗,伤了你们的金身”,但这都不是故意的。今天,人们拿出保存多年的食物向各位神灵赔罪,请求你们让臣民百姓生病的人好转,有是非的人得平安,使人们养牛遍山坡,养羊羊满厩,家家和睦相处,户户以礼相待。李长茂、王根仓、杨瑞龙唱述,李松发采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3页,144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普学旺)

撵“吐” 白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白族勒墨支系聚居区。“吐”是白族勒墨人信奉的一种凶死鬼。凡遇滚石、械斗等不测的灾祸伤亡,人们均视为“吐”鬼作祟,需举行撵“吐”仪式,届时唱诵此歌。歌谣唱述的主要内容是:“吐”啊,今天遇上了你十二种“吐”鬼,你给人带来了病痛和灾难,现在我用九岁的公鸡和金花、银花、米花、醇酒等祭献你,把欠你的东西全部还给你,你不要躲在屋角,不要躲在阴暗的地方,赶快回到你出生的地方去。你不要再来伤人,快快让病者康复,从今以后,我们不再来祭献,我们不再相往来。戛帕光唱述,戛子登、段伶采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3页,68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普学旺)

山神曲 白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山神劝告世人,不要胡乱砍伐林木,不要引火烧山,不要猎取鸟兽,不要做毁坏山林的蠢事,如果做了这些事,不要认为别人不知道,迟早要遭报应。杨金明唱述,陈瑞鸿、施珍华、李瑞林记录翻译。稿存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艺术研究所施珍华家,16开,12页,108行。(施珍华)

祭夫挽歌 白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部分白族聚居区。祭歌唱述的主要内容是:短命清白人,世上留名就回程;你用朽木来搭桥,你用糟绳来拉我,木折绳又断;你见鸡能丢三把食,见穷人能送三两银,见危难能帮人,见病痛能寻药救人,全是好名声;你我虽是阴阳隔,梦中还是一样亲,与你重聚在来生。萍秀母唱述,李田中、宋自华记录翻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4页,70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珍华)

妹祭姐歌 白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部分白族聚居区。祭歌唱述的主要内容是:姊妹一树发芽,一树开花,姐教妹剪纸、猜谜、唱歌、游戏、绣花、尽孝、做人、学本领;如今火尽成灰,叫人空叹息;一对好花谢一朵,一对好果掉一个;吃饭难咽下,肉块卡脖子,思念姐姐,姐姐如何得重生等。李容仙唱述,李田中、宋自华记录翻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5页,80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珍华)

女儿祭母歌 白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部分白族聚居区。这是女儿祭奠母亲的歌谣,共十一段。各段唱述的主要内容分别是:失去太阳般温暖的母亲;母亲像水里的月亮捞不回来;母仪永留心中;今后女儿靠谁教育,靠谁来培养;母亲辛苦挣下的房产永留世上;母亲只带去冥纸钱,留下的是金银钱;母亲要去新居,与青山同在;让我的泪水与你一道埋入黄土;如果有来生,我还要做你的女儿。李容仙唱述,李田中、宋自华记录整理翻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6页,100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珍华)

祭文白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部分白族聚居区。这是白族老人去世后,请白族艺人为他(她)作的白语诗祭文。歌谣主要唱述亲人离去的伤感,哺育儿女成长的艰辛,对死者的安慰,祭奠的虔诚,继承和光大祖业的信心,最后是哭别亲人。佚名唱述,陈根发记录,李治唐翻译。收入《洱源西山白族文化》,32开,3页,68行,洱源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局2000年编印。(施珍华)

云龙白族白语祭文 白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聚居区。这是在葬礼上诵唱的祭词。祭文内容因吊唁者与亡者生前的关系不同而有所不同。本祭文是死者亲家的祭文,内容基本有三段:春暖花开时,听到噩耗后十分悲痛;回忆死者一生的劳苦、培育子女的艰辛、与乡邻相处的友善;嘱咐亡灵用好茶饭,顺利归山成佛,愿来世相见。祭词如泣如诉,催人泪下。佚名唱述,张彦光搜集翻译。收入《白族文化研究》,32开,4页,106行,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巴子)

丧葬散花词 白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丘北县部分白族村寨。韵文,共两首。一首是悼念母亲姐姐的,译文是:“月亮出来白生生,孝男孝女哭两边。泪水哭成三丈深,痛哭声声喊母亲。”另一首是悼念舅舅的,译文是:“一只金鸡啄山岩,养儿养女今晚上,眼泪哭成三丈深,痛哭声声喊舅舅。”杨兴林唱述,段伶搜集记译。稿存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研究所,16开,1页,8行。(巴子)

喧拉利勒 白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部分白族村寨。歌名为白语音译。“喧”,是哼唱之意;“拉利勒”,是抬龙时的号子声,即抬龙号子歌。棺材抬到村外后,一人领唱众人相和,哼唱此歌。全歌共八段,缅怀死者辛勤的一生,告诫世人要孝敬父母。如果遇有不孝子孙,领唱者可即兴编唱新词,以示告诫。李清文唱述,段伶搜集记译。稿存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研究所,16开,2页,36行。(巴子)

财神经 白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聚居区。此歌在财神寿诞时诵唱,赞颂财神的形象、品德、功劳,劝人们“好好听从财神说”,要“孝养父母”、“好事多多做”等。佚名唱述,张明曾、段甲成记译。收入《白族民间祭祀经文钞》,32开,3页,40行,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段辰)

罗刹经 白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聚居区。祭词唱述观音治罗刹的故事。该经开头诵唱道:“罗刹父子在阳和,良儿良女受灾殃,挖吃童眼无其数,亲生父母血泪淌。”进而诵唱观音变成老人,“以袈裟披黄狗跳”的法术,赢得大理坝子,制伏了罗刹父子,“开辟泽国为邦郡”。佚名唱述,张明曾、段甲成记译。收入《白族民间祭祀经文钞》,32开,1页,20行,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段辰)

周城本主经 白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聚居区。周城本主是猎人杜朝选。该经唱述杜朝选的身世以及他渡船打猎、为民射蟒、拯救民女等功绩和正月十六他寿诞时的本主会等。佚名唱述,张明曾、段甲成记译。收入《白族民间祭祀经文钞》,32开,1页,22行,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段辰)

将军洞本主经 白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聚居区。白族民间老年妇女传统祭本主经文。将军洞本主是唐朝征南诏时天宝战争中投江的将领李宓,他的庙修建在下关。此经唱诵李宓的才干。经词是:“佛会亥(天)神那(助词)天君,拜佛亮(咱们)李将军,政民天子掌大权,掌了兵权几千万,政民天子打胜仗,全县之民得安宁,八月十五将军诞,朝贺将军万万年。”佚名唱述,张明曾、段甲成记译。收入《白族民间祭祀经文钞》,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段辰)

红山本主经 白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聚居区。白族民间老年妇女传统祭本主经文。红山本主是大成人王乐宽,他曾是南诏大军将,率水兵击败唐将李宓,是洱海北端东西两岸村民共同信奉的本主。此经唱诵他的战功以及请他护佑百姓并祝他万岁的心愿。祭词最后唱诵道:“一堂三代父子宣,寿诞月来正月街,三村之人额应加(来接您),车子拉到双廊街,五色旗子空中飘两边。”佚名唱述,张明曾、段甲成记译。收入《白族民间祭祀经文钞》,32开,2页,7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段辰)

西化玩 白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泸水县部分白族聚居区。西化玩是白族巴尼支系的节日,一般翻译为火把节。“西”,祭祀;“化玩”,庄稼之神灵;合起来即祭庄稼之神。时间是巴尼支系日历七月月圆之日的晚上。届时,家家阳台上点三支火把,屋内摆设祭品,青年人拿着火把到田边游玩。此祭词分两个部分。祭祀时,先由主祭家长念诵之后家人齐唱,内容是吃新粮不忘“化玩”的恩惠,祈求粮食丰收。鲁忠旺唱述,段伶搜集记译。稿存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研究所,16开,2页,30行。(巴子)

祭天狗鬼词 白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泸水县部分白族聚居区。一般为消除病痛而祭。先祭火塘三脚,词意是请三脚帮忙说话。后祭天狗鬼,请求天狗鬼施恩。祭天狗部分分三节。第一节用活猪向天狗鬼说,卜卦得知疾病原因在于天狗鬼你,今天是好日子,我们用净水洗净猪,敬献给你,求你施恩。第二节杀猪对天狗鬼说,请求你让我们用猪命换回人命。第三节用熟肉对天狗鬼说,食物都给你了,不要说还不够,为了打消你的疑虑,请看我先吃。鲁忠旺唱述,段伶搜集记译。稿存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研究所,16开,2页,86行。(巴子)

祭山鬼词 白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泸水县部分白族聚居区。遇有狩猎、砍树、炸山石、拿岩蜂等活动以及做噩梦、有病痛时祭祀山鬼,以求山鬼保佑,消灾免难。祭品一般用白鸡,女人病用公鸡,男人病用母鸡。祭词分三节。第一节为通用词,喊山鬼名,有多少山鬼视该村山名而定。第二节为祈求山鬼保佑,内容视祭因不同有所区别。第三节为通用词,内容是:今天是好日子,我们要用三岁的大鸡敬献给你,用鸡命换回人命,感谢你施恩。为消除山鬼对祭品的疑虑,祭师先吃。鲁忠旺唱述,段伶搜集记译。稿存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研究所,16开,2页,45行。(巴子)

谷神 白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白族那马支系村寨。一般在尝新米时用新米饭向本主供奉祈祷时诵唱。祭词的主要内容是:今天是神仙的日子,我用肥羊、肥猪、公鸡、美酒祭天神、地神、本主、四方,愿东南西北的谷子到我家来,愿往后的年景一年更比一年好。和茂清唱述,和耀权记译。收入《兰坪民间歌谣集成》,32开,1页,16行,云南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张秀娟)

建房动土词 白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部分白族聚居区。建房“动土”时,人们要向用天干地支推算出来的“喜神方位”祷告,即时唱诵此词。祭词的主要内容是:土气出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今天主人来宝地动土,不冲天,不冲地,不冲匠人,请保佑主人万事如意。章芳斯、施剑宇唱述,施中林记译。收入《兰坪民间歌谣集成》,32开,1页,15行,云南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张秀娟)

上梁词 白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部分白族聚居区。在建新房的上梁仪式中,由木匠师傅主祭,唱诵此祭词。祭词分三节。第一节是“开光”,唱述中梁的重要以及用公鸡开光的过程。第二节是“上梁”,祝愿中梁坚固。第三节是“祭献”,诵唱接得主人钱、酒、水、花以及将钱币、糖果、净水和馒头抛向五方时的祝愿词,即祝愿主人家荣华富贵,兴旺发达,万事如意。佚名唱述,和育搜集整理。收入《兰坪民间歌谣集成》,32开,5页,124行,云南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张秀娟)

上梁祝词 白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这是建房上梁时的吉利祝词。白族建造房屋上梁时要举办祭祀仪式,木匠师傅在梁上一面口颂东、西、南、北、中五段祝词,一面丢内藏钱币的开花馒头。此祝词除传统的五段内容外,后面还有两段:“说给大家听一听,这个馒头为我份,回去给我小孙孙,让他也高兴。”“还有一个属于谁?主人有数在心里,几位师傅苦一场,敬谢一片心。”赵宽德口授,段伶搜集记译。收入《白族曲词格律通论》,32开,3页,2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巴子)

点梁 白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聚居区。此歌在白族建房过程中点梁时唱诵,内容多为祝福溢美之词。歌中唱道:“这只鸡,什么鸡,昆仑飞来凤凰鸡,飞到鲁班手,鲁班弟子点中梁。一点梁头梁抬头,金银财宝装满箱;二点梁尾梁摆尾,谷米粮食装满仓;三点八卦在中央,阴阳合八卦,八卦合阴阳;十二地支团团坐,二十八宿闹昆阳;自从今日点过后,主人吉祥平安万年长。”段登科唱述,罗大智采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2页,24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普学旺)

提梁 白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聚居区。此歌在白族建房过程中上梁时唱诵,内容多为祝福吉祥之词。歌中唱道:“脚踩一个枋,手提一根绳;这根绳,什么绳?天宫掉下龙须绳;拴起紫金梁,富贵把名扬;提起紫金梁,元宝上高堂。打起龙凤墙,上起紫金梁;一打一锤金满库,二打二锤粮满仓;自从今日打过后,主人吉祥又平安!”段登科唱述,罗大智采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2页,33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普学旺)

上梯 白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聚居区。此歌在白族建房过程中搭建梯子时唱诵,内容多为溢美之词。歌中唱道:“这把梯子哪个造?张班画墨鲁班造;我是鲁班真弟子,鲁班荐我上新房。一上寿缘活百岁,二上主人子孙贤;三上东南西北财,四上金银装满斗;五上五子登科早,六上六畜得兴旺;七月七星拱北斗……自从今日上过后,幸福日子万年长。”段登科唱述,罗大智采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20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普学旺)

洒水 白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聚居区。按照白族习俗,建房时梁安稳后,要从梁架上往下面洒圣水,以求吉祥平安,此歌即在此时唱诵,内容多为祝福之词。歌中唱道:“这只壶,什么壶?金子打成金宝壶;金宝壶来银宝壶,师傅手巧叫人爱;前面铸成金鸡嘴,后面铸成凤凰身。这壶水,什么水?大理苍山玉龙水。洒着老的活百岁,洒着小的都中举。”段登科唱述,罗大智采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10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普学旺)

丢馒头 白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聚居区。白族建房上梁时需丢馒头,以图吉利。此歌即在丢馒头时诵唱,内容多为祝福溢美之词。歌中唱道:“太阳出来一蓬花,照着主人蒸粑粑;大的蒸得两百对,小的蒸得三百双。一打东方甲乙木,一对童子来接木;二打南方丙丁神,一对童子来接神;三打西方庚辛金,一对童子来接金;四打北方壬癸水,一对童子来接水;五打中央戊己土,一对童子来接土。”段登科唱述,罗大智采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16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普学旺)

入宅词 白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白族聚居区。白族新房落成迁进新居时,需举行入宅仪式。在入宅仪式上,由两人以问答的形式诵唱此歌,歌词多为祝福之词。歌中甲唱道:“小小房门三尺三,早起开门晚上关;早起开门金鸡叫,晚上开门凤凰还;左手开门财星到,右手开门贵人还。”接着乙边推门边唱道:“一踩财门千年富,二踩财门万代昌,三踩财门荣华贵,四踩财门金满堂。”唱毕,又将随身携带的钱和糯米撒向四方,诵道:“撒向东,寿比南山不老松;撒向南,全家老幼福寿长;撒向西,全家福寿与天齐;撒向北,后代子孙好文墨;撒向中,后代子孙受诰封。”段显发唱述,余立梁采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2页,55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普学旺)

生儿祭拜经 白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聚居区。当地白族在新生儿出生后第三天要举行祭拜仪式,此经即在祭拜仪式上唱诵。经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拜干支和财神,拜东、南、西、北、中,拜灶君老爷,祈求诸神保佑婴儿健康成长,并给予其立身治家的本事。第二部分是拜五方、灶君、家堂、把门将军、子孙床,祈求婴儿得到尊老爱幼的规矩、接待宾客的礼节、耕田种地的技能、读书上进的道理,让他睡好长好,逗人喜爱。佚名唱述,张明曾、段甲成记译。收入《白族民间祭祀经文钞》,32开,5页,220行,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段辰)

接金姑经 白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聚居区。这是白族民间老年妇女组织的莲池会的节日祭经。接金姑是白族的节日。传说金姑是白王张乐进求的三公主,嫁给蒙舍诏主细奴逻后,每年春天,大理的白族老年妇女都要到巍山接金姑。此经诵唱接金姑的原因和日程。经中诵唱道:“金枝玉叶小金姑,朝山拜佛来接你,二月十七你回来,国泰民安心欢喜,保佑五谷大丰收,时年得运转。”佚名唱述,张明曾、段甲成记译。收入《白族民间祭祀经文钞》,32开,2页,36行,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段辰)(www.xing528.com)

送金姑经 白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聚居区。送金姑是大理隆重的载歌载舞的民族节日,白语称为“观三兰”,汉语称为“绕三灵”、“绕桑林”等。经词开始时诵唱道:“四月修行二十三,善男信女来烧香,烧香拜佛绕三灵,送金姑娘娘。”接着诵唱打发金子三箱、银子三箱,送到大理城门外,让带着兵马和轿乘的姑爹来接回去。佚名唱述,张明曾、段甲成记译。收入《白族民间祭祀经文钞》,32开,1页,1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段辰)

叫魂词 白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白族聚居区。此歌在叫魂时诵唱。歌谣内容主要是召唤已脱离肉体的魂魄回家附体,以保肉体健康平安。歌中唱道:“回来,回来,搭我回去啰,荒田荒野你莫在,田头地角你莫蹲,岩头岩脚你莫在,山凹山梁你莫蹲。回来拢我们某门灶君,回来拢我们全家团聚。走啰,回自己家去,走啰,跟我回去啰!左门神,右门神,请你们莫阻挡,给他和我回去。个个回来了?回来啰。”李春武唱述,余立梁采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21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普学旺)

灵前哭娘 白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白族聚居区。用白族“哭五更”本子曲的曲调吟唱。一更哭诉母亲生养的恩情;二更哭诉尚未努力尽孝,母亲已去世;三更哭诉从此失去教诲与依靠的人;四更哭诉母亲为人善良,深得乡邻称赞;五更哭诉死别伤情,愿母亲前往极乐世界。李少谷唱述,李青萍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5页,96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珍华)

叫魂词 白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白族聚居区。此歌在叫魂时诵唱。歌谣内容主要是召唤已脱离肉体的魂魄回家附体,以保肉体健康平安。歌中唱道:“回来,回来,搭我回去啰,荒田荒野你莫在,田头地角你莫蹲,岩头岩脚你莫在,山凹山梁你莫蹲。回来拢我们某门灶君,回来拢我们全家团聚。走啰,回自己家去,走啰,跟我回去啰!左门神,右门神,请你们莫阻挡,给他和我回去。个个回来了?回来啰。”李春武唱述,余立梁采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21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普学旺)

求亲歌 白族习俗歌。又名《白踏歌词》。流传于云南省泸水县部分白族聚居区。男女对唱,边踏舞步边对唱,众人和着踏歌,气氛非常热烈。歌谣内容是:门前三株麦子,屋后三棵青菜,有人想摘一片也摘不到;到三塘水背水,有人渴了背不着。我们自古亲上亲,同族同俗联婚姻。然后夸耀自家富有,自己本领高,又有好传统,嫁女备下了丰厚的礼物等,再唱婚后的美满生活,最后合唱:记住的话不能忘,唱过的歌要照着做。花四波唱述记译。稿存泸水县花四波家,32开,24页,633行。(施珍华)

提亲歌白族习俗歌。又名《牙恩歌》。流传于云南省泸水县部分白族聚居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高黎贡山上的白族自古婚姻自主,只要双方相爱,互许终身,就回家告诉父母去提亲。歌中女方家代表唱道:“你家小崽子与我家小丫头相爱了;但我家贫无财富,和我家结亲会受累。”男方家代表唱道:“我家小崽子和你家小丫头相爱了;但我家无权无势,你家姑娘来了会受苦。”接着开始提亲,一问一答,直到双方意见一致。花四波唱述记译。稿存泸水县花四波家,32开,2页,48行。(施珍华)

哭嫁调 白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部分白族聚居区。属白族民间小调。歌中用哭腔唱道:“阿妈唉!你忍心把女儿推出门,女儿我千不愿来万不愿,从来没有离过我家门,怎能离开姊妹和双亲。我只是木碗,怎配人家的象牙筷?我是竹筷子,怎配人家的玉碗盏?从今后,只盼着逢年过节接我回门看母亲。”李汝善唱述,杨明高等记译。收入《云南白族民歌选》,32开,2页,14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施珍华)

灵前哭娘 白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白族聚居区。用白族“哭五更”本子曲的曲调吟唱。一更哭诉母亲生养的恩情;二更哭诉尚未努力尽孝,母亲已去世;三更哭诉从此失去教诲与依靠的人;四更哭诉母亲为人善良,深得乡邻称赞;五更哭诉死别伤情,愿母亲前往极乐世界。李少谷唱述,李青萍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5页,96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珍华)

教新娘 白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部分白族聚居区。歌中唱述白族姑娘出嫁时父母教女儿要勤快做人,与丈夫要恩爱,对公婆要孝顺,愿她与丈夫白头到老等。和来福唱述,和法堡记译。收入《兰坪歌谣集成》,32开,4页,60行,云南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施新宇)

出嫁歌 (一)白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先唱白族嫁女的习俗,年底出嫁,年初就开始张罗,要准备各种物品,然后唱姑娘美貌、心灵手巧,又嘱咐女儿要夫妻和睦、敬重公婆、尊老爱幼、手勤脚快,只要认真做人,黄土里面出金银。张双鸿等唱述,陈瑞鸿、乐夫记译。收入《白族本子曲》,32开,10页,200余行,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3年版。(施珍华)

求亲歌 白族习俗歌。又名《白踏歌词》。流传于云南省泸水县部分白族聚居区。男女对唱,边踏舞步边对唱,众人和着踏歌,气氛非常热烈。歌谣内容是:门前三株麦子,屋后三棵青菜,有人想摘一片也摘不到;到三塘水背水,有人渴了背不着。我们自古亲上亲,同族同俗联婚姻。然后夸耀自家富有,自己本领高,又有好传统,嫁女备下了丰厚的礼物等,再唱婚后的美满生活,最后合唱:记住的话不能忘,唱过的歌要照着做。花四波唱述记译。稿存泸水县花四波家,32开,24页,633行。(施珍华)

出嫁歌 (二)白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新娘、女伴、爹妈三方对唱。新娘唱述自己如同小鸟离窝的酸苦心情以及寄人篱下的艰难。女伴以女大当婚的古训给予劝慰,但愿新娘“遇着知心人”。爹妈却以既然“小鸟歇在屋檐下,要把头低垂”的常理教育新娘。新娘最后唱道:“好心酸,众人心欢我不欢,回头再把亲人瞧,话语哽心间。千头万绪如麻乱,万语千言说不完,女儿心里一句话:宁折腰不弯。”张明德唱述,张文记译。收入《中国民间情歌》,32开,4页,120行,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段伶)

嫁女歌 白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父母为嫁女儿所做的准备和陪嫁的物品,以及对女儿的依依不舍之情和深情的嘱咐。歌中唱道:“腊月女儿嫁出门,正月二月就操心,辛苦父母养女儿,奔波了一生。”在唱述陪嫁物品时唱道:“冰糖白糖已买下,桂圆荔枝十多斤,柿饼蜜饯加起来,有四五十斤。”接着唱述所陪嫁的其他物品如干果、红糖、戒指、玉镯、脸盆、木箱、柜子、头帕、棉絮等,然后叮嘱女儿:“第一夫妻要和睦,第二孝敬老双亲,尊老爱幼好风气,我女要继承。干活做事莫怕累,粗活细活手脚勤,为人只要功夫到,黄土出金银。”张双鸿、杨丰泰等唱述,陈瑞鸿采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5页,200余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普学旺)

提亲歌白族习俗歌。又名《牙恩歌》。流传于云南省泸水县部分白族聚居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高黎贡山上的白族自古婚姻自主,只要双方相爱,互许终身,就回家告诉父母去提亲。歌中女方家代表唱道:“你家小崽子与我家小丫头相爱了;但我家贫无财富,和我家结亲会受累。”男方家代表唱道:“我家小崽子和你家小丫头相爱了;但我家无权无势,你家姑娘来了会受苦。”接着开始提亲,一问一答,直到双方意见一致。花四波唱述记译。稿存泸水县花四波家,32开,2页,48行。(施珍华)

哭嫁调 白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部分白族聚居区。属白族民间小调。歌中用哭腔唱道:“阿妈唉!你忍心把女儿推出门,女儿我千不愿来万不愿,从来没有离过我家门,怎能离开姊妹和双亲。我只是木碗,怎配人家的象牙筷?我是竹筷子,怎配人家的玉碗盏?从今后,只盼着逢年过节接我回门看母亲。”李汝善唱述,杨明高等记译。收入《云南白族民歌选》,32开,2页,14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施珍华)

教新娘 白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部分白族聚居区。歌中唱述白族姑娘出嫁时父母教女儿要勤快做人,与丈夫要恩爱,对公婆要孝顺,愿她与丈夫白头到老等。和来福唱述,和法堡记译。收入《兰坪歌谣集成》,32开,4页,60行,云南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施新宇)

出嫁歌 (一)白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先唱白族嫁女的习俗,年底出嫁,年初就开始张罗,要准备各种物品,然后唱姑娘美貌、心灵手巧,又嘱咐女儿要夫妻和睦、敬重公婆、尊老爱幼、手勤脚快,只要认真做人,黄土里面出金银。张双鸿等唱述,陈瑞鸿、乐夫记译。收入《白族本子曲》,32开,10页,200余行,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3年版。(施珍华)

出嫁歌 (二)白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新娘、女伴、爹妈三方对唱。新娘唱述自己如同小鸟离窝的酸苦心情以及寄人篱下的艰难。女伴以女大当婚的古训给予劝慰,但愿新娘“遇着知心人”。爹妈却以既然“小鸟歇在屋檐下,要把头低垂”的常理教育新娘。新娘最后唱道:“好心酸,众人心欢我不欢,回头再把亲人瞧,话语哽心间。千头万绪如麻乱,万语千言说不完,女儿心里一句话:宁折腰不弯。”张明德唱述,张文记译。收入《中国民间情歌》,32开,4页,120行,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段伶)

嫁女歌 白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父母为嫁女儿所做的准备和陪嫁的物品,以及对女儿的依依不舍之情和深情的嘱咐。歌中唱道:“腊月女儿嫁出门,正月二月就操心,辛苦父母养女儿,奔波了一生。”在唱述陪嫁物品时唱道:“冰糖白糖已买下,桂圆荔枝十多斤,柿饼蜜饯加起来,有四五十斤。”接着唱述所陪嫁的其他物品如干果、红糖、戒指、玉镯、脸盆、木箱、柜子、头帕、棉絮等,然后叮嘱女儿:“第一夫妻要和睦,第二孝敬老双亲,尊老爱幼好风气,我女要继承。干活做事莫怕累,粗活细活手脚勤,为人只要功夫到,黄土出金银。”张双鸿、杨丰泰等唱述,陈瑞鸿采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5页,200余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普学旺)

叫魂词 白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白族聚居区。此歌在叫魂时诵唱。歌谣内容主要是召唤已脱离肉体的魂魄回家附体,以保肉体健康平安。歌中唱道:“回来,回来,搭我回去啰,荒田荒野你莫在,田头地角你莫蹲,岩头岩脚你莫在,山凹山梁你莫蹲。回来拢我们某门灶君,回来拢我们全家团聚。走啰,回自己家去,走啰,跟我回去啰!左门神,右门神,请你们莫阻挡,给他和我回去。个个回来了?回来啰。”李春武唱述,余立梁采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21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普学旺)

灵前哭娘 白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白族聚居区。用白族“哭五更”本子曲的曲调吟唱。一更哭诉母亲生养的恩情;二更哭诉尚未努力尽孝,母亲已去世;三更哭诉从此失去教诲与依靠的人;四更哭诉母亲为人善良,深得乡邻称赞;五更哭诉死别伤情,愿母亲前往极乐世界。李少谷唱述,李青萍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5页,96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珍华)

求亲歌 白族习俗歌。又名《白踏歌词》。流传于云南省泸水县部分白族聚居区。男女对唱,边踏舞步边对唱,众人和着踏歌,气氛非常热烈。歌谣内容是:门前三株麦子,屋后三棵青菜,有人想摘一片也摘不到;到三塘水背水,有人渴了背不着。我们自古亲上亲,同族同俗联婚姻。然后夸耀自家富有,自己本领高,又有好传统,嫁女备下了丰厚的礼物等,再唱婚后的美满生活,最后合唱:记住的话不能忘,唱过的歌要照着做。花四波唱述记译。稿存泸水县花四波家,32开,24页,633行。(施珍华)

提亲歌白族习俗歌。又名《牙恩歌》。流传于云南省泸水县部分白族聚居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高黎贡山上的白族自古婚姻自主,只要双方相爱,互许终身,就回家告诉父母去提亲。歌中女方家代表唱道:“你家小崽子与我家小丫头相爱了;但我家贫无财富,和我家结亲会受累。”男方家代表唱道:“我家小崽子和你家小丫头相爱了;但我家无权无势,你家姑娘来了会受苦。”接着开始提亲,一问一答,直到双方意见一致。花四波唱述记译。稿存泸水县花四波家,32开,2页,48行。(施珍华)

哭嫁调 白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部分白族聚居区。属白族民间小调。歌中用哭腔唱道:“阿妈唉!你忍心把女儿推出门,女儿我千不愿来万不愿,从来没有离过我家门,怎能离开姊妹和双亲。我只是木碗,怎配人家的象牙筷?我是竹筷子,怎配人家的玉碗盏?从今后,只盼着逢年过节接我回门看母亲。”李汝善唱述,杨明高等记译。收入《云南白族民歌选》,32开,2页,14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施珍华)

教新娘 白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部分白族聚居区。歌中唱述白族姑娘出嫁时父母教女儿要勤快做人,与丈夫要恩爱,对公婆要孝顺,愿她与丈夫白头到老等。和来福唱述,和法堡记译。收入《兰坪歌谣集成》,32开,4页,60行,云南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施新宇)

出嫁歌 (一)白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先唱白族嫁女的习俗,年底出嫁,年初就开始张罗,要准备各种物品,然后唱姑娘美貌、心灵手巧,又嘱咐女儿要夫妻和睦、敬重公婆、尊老爱幼、手勤脚快,只要认真做人,黄土里面出金银。张双鸿等唱述,陈瑞鸿、乐夫记译。收入《白族本子曲》,32开,10页,200余行,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3年版。(施珍华)

出嫁歌 (二)白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新娘、女伴、爹妈三方对唱。新娘唱述自己如同小鸟离窝的酸苦心情以及寄人篱下的艰难。女伴以女大当婚的古训给予劝慰,但愿新娘“遇着知心人”。爹妈却以既然“小鸟歇在屋檐下,要把头低垂”的常理教育新娘。新娘最后唱道:“好心酸,众人心欢我不欢,回头再把亲人瞧,话语哽心间。千头万绪如麻乱,万语千言说不完,女儿心里一句话:宁折腰不弯。”张明德唱述,张文记译。收入《中国民间情歌》,32开,4页,120行,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段伶)

嫁女歌 白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父母为嫁女儿所做的准备和陪嫁的物品,以及对女儿的依依不舍之情和深情的嘱咐。歌中唱道:“腊月女儿嫁出门,正月二月就操心,辛苦父母养女儿,奔波了一生。”在唱述陪嫁物品时唱道:“冰糖白糖已买下,桂圆荔枝十多斤,柿饼蜜饯加起来,有四五十斤。”接着唱述所陪嫁的其他物品如干果、红糖、戒指、玉镯、脸盆、木箱、柜子、头帕、棉絮等,然后叮嘱女儿:“第一夫妻要和睦,第二孝敬老双亲,尊老爱幼好风气,我女要继承。干活做事莫怕累,粗活细活手脚勤,为人只要功夫到,黄土出金银。”张双鸿、杨丰泰等唱述,陈瑞鸿采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5页,200余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普学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