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苗族仪式歌—诰哽:祭祀、祝福与祈求

云南苗族仪式歌—诰哽:祭祀、祝福与祈求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诰哽,意为祭祀歌,又称芦笙歌。该歌为举行祭祀仪式时所唱。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金平歌谣卷》,32开,1页,8行,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文联1988年编印。流传于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永善县苗族聚居区。四方邻寨、亲朋好友都到齐了,请列祖列宗吃好,饮够,返回黄土城里安息。许酒辞反映了苗族祭死者的习俗,表现的是对死者的祝福和祈祷以及对死者魂魄的祈求。立坛芦笙辞苗族仪式歌。该歌为丧葬祭辞。

云南苗族仪式歌—诰哽:祭祀、祝福与祈求

指亡人路歌 苗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苗族聚居区。该歌是为刚死去的人诵唱的指路歌,意在为死人指引方向,让其顺利到达祖先居住地。歌中唱道:“天昏地暗呀!往日,你乔装打扮,和一家老小盘家常,今天,你乔装打扮睡在这里。村邻,寨邻,男女老少都说你死了。你是真死、还是假死?若你真的死了,我唱一支歌给你听呀!……走到山对面,我喊三声,你要侧耳听。……走到一个小湖泊时,要下去把身上的脓水洗净,才能投归老祖宗。”李正国唱述、翻译,罗洪庆搜集、整理。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河口县卷》,32开,11页,275行,河口瑶族自治县文化局1992年编印。(龙江莉)

叫魂苗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苗族聚居区。该歌为举行叫魂仪式时所唱。歌中唱道:“(某某,某某),今天好日子,你快点来,天黑了,快点来。(某某,某某),爹妈把你打落魂,快点来;掼跤把你吓落魂,快点来;长虫吓着落了魂,快点来。”熊国兴唱述、翻译,余发勤搜集记录。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金平歌谣卷》,32开,2页,38行,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文联1988年编印。(龙江莉)

诰哽 (一)苗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苗族聚居区。诰哽,意为祭祀歌,又称芦笙歌。为祭祀时所唱。歌中唱道:“儿女啊儿女,妈妈已经死去,只留下啊小儿女;小儿女哟怎么办,小儿女今天才懂事哟,妈妈只留下小儿女。小儿女,在家里,小儿女今天才识字哟,小儿女今天才识字。”杨小王唱述,黑付祥翻译,黄代国、朱明亮搜集记录。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金平歌谣卷》,32开,1页,10行,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文联1988年编印。(龙江莉)

诰哽 (二)苗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苗族聚居区。该歌为举行祭祀仪式时所唱。歌中唱道:“雨飘飘到东,雨飘飘到西,飘下银和米;堂堂长谷子,处处不缺水,百花笑眯眯,小孩多欢喜,老人多欢喜。”熊小称唱述翻译,晏红兴搜集记录。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金平歌谣卷》,32开,1页,8行,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文联1988年编印。(龙江莉)

诰哽 (三)苗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苗族聚居区。该歌为举行祭祀仪式时所唱。歌中唱道:“儿女的妈妈已经死去,只留下了小儿女在后面;小儿女今天才懂事,妈妈要小儿女在家里。竹鼓两头响,木鼓两头敲,割了一块肉,丢在人后头,祭祖的时辰到了,儿女把香烧。木鼓两头敲,竹鼓两头响,割了一块肉,掉在桌子上,祭祖的时候到了,儿女们来烧香。”杨小王唱述,黑付祥翻译,黄代国、朱明亮搜集记录。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金平歌谣卷》,32开,2页,16行,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文联1988年编印。(龙江莉)

诰哽 (四)苗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苗族聚居区。该歌为举行祭祀仪式时所唱。歌中唱道:“天上神心不好,天上神心不正;天神撒下四十八种病,病毒分散开,人间一片黑。”杨小王唱述,黄代国记录。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金平歌谣卷》,32开,1页,5行,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文联1988年编印。(龙江莉)

祭祀辞 苗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永善县苗族聚居区。该祭祀辞是在节日、庆典以及有祭祀活动时念的。祭祀辞首先请求长子的母亲,不要吃,不要喝,先让母猪吃、母猪喝,眼疾耳聋、脏腹患者转请母猪代劳,篱笆有缺口、门上有洞穴,请母猪去堵,让疾病随母猪去。接着便祈请在东西各方、在山川河谷的所有列祖列宗全部到齐,奉上最好的菜,敬上最美的酒,请列祖列宗享用,同时将最好的牲畜交给他们,让他们牵着去放养,去耕地,请祖先把疼痛和伤寒除掉。四方邻寨、亲朋好友都到齐了,请列祖列宗吃好,饮够,返回黄土城里安息。歌谣表现了苗族对祖先和已逝去的亲人的怀念、敬仰以及对祖先们的祝福和祈祷,反映了苗族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张有才传唱,朱明良搜集。用苗、汉两种文字记录。收入《中国苗族文学丛书·西部民间文学作品选》(2),32开,6页,62行,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年1月版。(熊丽芬、李维金)

许酒辞 苗族仪式歌。流传于滇东北、黔西部苗族聚居区。该辞是给逝去的人敬酒时唱念的。首先给死者敬上一杯酒,让他解除病魔、病痛,摆脱各种魔鬼的纠缠,为他盖房建屋,缝制孝衣。操祭戴孝的魂魄赶快回来,不要跟着走,让他把病魔丢在自己的坟地,站着走跟上祖先,紧紧抓住他们的衣角,先到银门槛,再到石条门,走到自己的木城。许酒辞反映了苗族祭死者的习俗,表现的是对死者的祝福和祈祷以及对死者魂魄的祈求。杨正良说唱,王廷芳搜集整理。用苗、汉两种文字记录。收入《中国苗族文学丛书·西部民间文学作品选》(2),32开,5页,35行,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熊丽芬、李维金)

立坛芦笙辞 苗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威信县苗族聚居区。该歌是为染病死后的人所唱的祭辞。歌中唱道:“你现在要走,床神却要留,你是我们的人哟!世间人活着,为何你要走,要去做什么?你要启你口,把你苦处说:‘我不为甚走,只为执略(神名)心不好,放病到人间。我坡上去种粮,捡得病来吃;湾中干农活,捡得病来喝。恶酒大坛盛,恶病缠我身;儿女九样药医不活,巫师八个医不好;才把哼声落,声音落在嘴角角;命才断心中,气才断喉咙’。”熊永福唱述,杨清白、熊相模等搜集整理。收入《中国苗族文学丛书·西部民间文学作品选》(1),32开,1页,29行,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龙江莉)

寨老芦笙辞 苗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威信县苗族聚居区。该歌为丧葬祭辞。歌中唱道:“我们现在要转笙和鼓了,转的笙鼓是哪一个的呵?我们现在要转笙鼓了,我们转的是祝娄(神名)的笙呵。亲朋好友提前到,左邻右舍来得早。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带来笙调和鼓辞。死人停靠堂上,留下儿女守空房。”熊永福唱述,杨清白、熊相模等搜集整理。收入《中国苗族文学丛书·西部民间文学作品选》(1),32开,1页,20行,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龙江莉)

扫堂芦笙辞 苗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威信县苗族聚居区。该歌为丧葬祭辞。歌中唱道:“我们现要转笙鼓,转的笙鼓是谁人的?我们为了那死者,转的笙鼓是那死者的。如今亡人要一个,他要一只大蝴蝶。他要蝴蝶做哪样?要只蝴蝶来扫堂屋。死者放在堂屋中,留下儿女守空房。他的儿女心不忍,去杀公鸡来宴请。捉鸡来杀把毛扯干净,这家老人吃饱心也领。”熊永福唱述,杨清白、熊相模等搜集整理。收入《中国苗族文学丛书·西部民间文学作品选》(1),32开,1页,14行,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龙江莉)

早午晚饭芦笙辞 苗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威信县苗族聚居区。该歌为丧葬祭辞。歌中唱道:“因为亡人靠堂上,留下儿女守空房。幺儿幺女心不忍,请掌坛人坐堂上。掌坛人舀瓢饭,亡人左手右手接。饭在亡人手中搁,死者灵魂才得吃,吃饱好往阴间地府去。”熊永福唱述,杨清白、熊相模等搜集整理。收入《中国苗族文学丛书·西部民间文学作品选》(1),32开,1页,9行,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龙江莉)

天亮、天黑芦笙辞 苗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威信县苗族聚居区。该歌为丧葬祭辞。歌中唱道:“我们要转笙鼓了哟,转的笙鼓是谁的呵?我们转的是亡人的,天亮、天黑的笙鼓呵。我们转堂上,我们转于屋。”熊永福唱述,杨清白、熊相模等搜集整理。收入《中国苗族文学丛书·西部民间文学作品选》(1),32开,1页,6行,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龙江莉)

闭坛芦笙辞 苗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威信县苗族聚居区。该歌为丧葬祭辞。歌词唱道:“凡间的芦笙,人间的鼓磬。我们就要把,要把芦笙挂。我们就要放,放下打鼓棒。挂谁的芦笙?芦笙属亡人。放谁的鼓棒?鼓做亡人伴。天就要黑了,我们将回去,你的开路鸡。天地黑黝黝,我们把坛闭。你往新家去,赶你祖先后。”熊永福唱述,杨清白、熊相模等搜集整理。收入《中国苗族文学丛书·西部民间文学作品选》(1),32开,1页,17行,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龙江莉)(www.xing528.com)

接魂芦笙辞 苗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威信县苗族聚居区。该歌为丧葬祭辞。歌中唱道:“好日好夜到,吉时良辰到;你儿子已到,你儿子已至。你儿跪下双膝,接你灵魂来‘哇汪’;你儿双膝跪下,接你灵魂来‘哇别’。好日好夜到,吉时良辰至;芦笙师来了,鼓师已来到;接你灵魂来‘哇汪’,接你灵魂来‘哇别’。好日好夜到,良辰吉时至;舅舅已到了,叔叔已来到。舅舅来了,接你灵魂来‘哇汪’;叔叔到了,接你灵魂来‘哇别’。”熊永福唱述,杨清白、熊相模等搜集整理。收入《中国苗族文学丛书·西部民间文学作品选》(1),32开,2页,48行,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龙江莉)

守灵歌 苗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水富县苗族聚居区。该歌为人死后,家人为其守灵时所唱,表达了生者对死者的哀思之情。歌中唱道:“阿爷死了,要停在堂屋中;阿奶死了,也要停在堂屋中。一家人都要拢来,不要让死了的人冷清,不让死了的人感到孤孤单单。死去的人不是单身一个,他是有儿孙的,他的儿子、孙子一大家。如果阴间有恶鬼,也不敢欺负他。”王再彬唱述,冷玉明搜集。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水富县卷》,32开,3页,87行,水富县民委、中共水富县委宣传部、文化局、文化馆1989年编印。(龙江莉)

孝歌 (一)苗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华宁县苗族聚居区。该歌唱述母亲死后,儿女缅怀母亲生前的种种好处,表达对母亲的哀思。歌中唱道:“往年来阿母在,阿母种一季麻在半山洼;阿爹在,阿爹种得一季庄稼在半山上。往年来阿母在,阿母缝得一季服装给儿女穿。阿爹在,阿爹种得一季庄稼给儿女吃。到了今年,阿母死后,种不得一季麻装在山洼。”杨文学唱述,康汝贵翻译,赵振纪搜集,崎松、赵冰整理。收入《玉溪地区民间文学集成》,32开,3页,38行,玉溪地区文化局、民委、文联、群艺馆与华宁县文化局、民委、文化馆1987年联合编印。(龙江莉)

孝歌 (二)苗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华宁县苗族聚居区。该歌唱述母亲死后儿女的种种苦楚和对母亲的思念。歌中唱道:“今年是哪样年时?儿和女会来做孤儿。孤儿起来织麻布,把麻布架支在房子中间。晚娘晚母良心不好,她偷偷拿着一把剪刀。把麻布剪断。孤儿落在苦水中,孤儿的麻架无支处。支在房屋旁边,晚娘晚母良心不好,她偷偷带把剪刀,又把线剪去三叉。从此,孤儿、孤女苦不着吃,苦不着穿。”古家林唱述,康汝贵翻译,赵振纪搜集,崎松、赵冰整理。收入《玉溪地区民间文学集成》,32开,3页,49行,玉溪地区文化局、民委、文联、群艺馆与华宁县文化局、民委、文化馆1987年联合编印。(龙江莉)

孝歌 (三)苗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华宁县苗族聚居区。该歌唱述老人死后儿女的伤心。歌中唱道:“咋个今年他老人家死了以后,跟着冷神饿鬼手拉手爬到阎王殿。要丢得儿和女,就像一对孤牛无主认。他老人家死了以后,跟着冷神饿鬼,去到阎王城。丢得儿和女,就像一对孤马无主人。”古开元唱述,康汝贵翻译,赵振纪搜集,崎松、赵冰整理。收入《玉溪地区民间文学集成》,32开,3页,47行,玉溪地区文化局、民委、文联、群艺馆与华宁县文化局、民委、文化馆1987年联合编印。(龙江莉)

孝歌 (四)苗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华宁县苗族聚居区。该歌唱述母亲死后儿女对她的缅怀之情。歌中唱道:“亲戚六眷来到,给你编双草鞋穿上,就跟着冷神饿鬼上阎王殿去了。爬到阎王殿,转过头来望后头,只瞧见丢下儿和女,像孤牛、孤马。孝歌说的呀!往年来,天呀天,不会缺,儿和女不会做孤儿、孤女。”佚名唱述,康汝贵翻译,赵振纪搜集,崎松、赵冰整理。收入《玉溪地区民间文学集成》,32开,4页,66行,玉溪地区文化局、民委、文联、群艺馆与华宁县文化局、民委、文化馆1987年联合编印。(龙江莉)

孝歌 (五)苗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华宁县苗族聚居区。该歌唱述老人死后儿女的悲哀之情。歌中唱道:“他老人家死去以后,儿和女忍心不下,个个把眼睛都哭肿了。咋个今年,他老人家死去以后,红头带草会长来串沟,今年老人死掉后,儿和女想起还有一位舅舅。儿和女把舅舅请来后,看到孤儿、孤女,就像无娘的小孤牛。舅舅看着儿和女,就像一对无娘的小孤马。”古开元唱述,康汝贵翻译,赵振纪搜集,崎松、赵冰整理。收入《玉溪地区民间文学集成》,32开,3页,47行,玉溪地区文化局、民委、文联、群艺馆与华宁县文化局、民委、文化馆1987年联合编印。(龙江莉)

安魂歌 苗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彝良县苗族聚居区。该歌为人死之后为其所唱的安魂曲。歌中唱道:“衣说哦,请我们的卯阿直君指派七十七家的子孙,把银铁拿给世间的人们,让人们日夜打造银链和铁柱。请卯阿直君指派七十七个指挥和他们的随从,把银链和铁柱抬拢。让世间的人们去支架,支架一座闪亮的桥。使我们能够到达光明的城,寻求太平和安乐。架成一座永固的桥,使我们到达光辉的金城,得到永恒的幸福。”杨永梅唱述,杨忠伦采录翻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下卷),16开,2页,70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龙江莉)

驱病魔谣 苗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苗族聚居区。该歌为人们生病时为驱除病魔所念的咒词。歌中唱道:“瘟神!咒给竹,竹受竹断。咒给树,树受树折。咒给山,山受山垮。咒给岩,岩受岩裂。咒给月亮,月亮受,月亮带翻坡。咒给太阳,太阳受,太阳带过山。咒给风,风受,风把瘟病扫进洞。”李正国演唱、翻译。罗洪庆整理。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河口县卷》,32开,1页,9行,河口瑶族自治县文化局1992年编印。(龙江莉)

祭猎神、山神 苗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易门县苗族聚居区。该歌为苗族人出门打猎,举行祭祀猎神和山神的仪式时所唱。歌中唱道:“猎神啊猎神,山神啊山神,请接受我们的心愿和祭品。白白的脑子红红的血,我们把高贵的头颅献给你。保佑我们的猎物多,给我们扛着猎物归。有几个猎物献几个头,我们把心愿许给你。”古良志、古良玉唱述,杨崇禧记录。收入《玉溪歌谣》,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龙江莉)

指路经 (一)苗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苗族聚居区。该歌系苗族人死后祭司为亡人诵唱的指路歌,意在为亡人指引方向,让其顺利到达祖先居住地。该歌由谁死了、远古人类、测量天地、人会死、鸟取种子、告别家园、寻找祖宗、撵魂八个章节组成。歌谣首先溯源寻流,追述远古人类如何生儿育女、姬夺打江山、蛤蟆量天地、黑鹰量天地、蛤蟆之死、人会死、鸟取树种、制造棺木、制造竹卦、织麻鞋、制花伞等内容,然后请死者告别火塘、堂屋、灶、中柱、大门和子女,踏上寻找祖宗之路。在寻祖路上,亡人要过苦水湖、过毛虫山、过太阳山,之后又上天取生死簿,方能归祖。杨永明唱述,项保昌、金洪、王明富译注。收入《苗族指路经·文山卷》,国际音标、苗文、汉文对照本,32开,480页,2 333行,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龙江莉)

指路经 (二)苗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苗族聚居区。该歌系苗族人死后为亡人诵唱的指路歌,意在为亡人指引方向,让其顺利到达祖先居住地。歌由思念与挽留、人神相会、午饭的来历、告别家园、指路鸡、制寿鞋、做盖脸绸、寻祖之路、见到祖先、人会死、斯勒怡斩妖除魔、走投生投胎之路等十二个章节组成。唱述人死后其灵魂告别床门神、灶窝神、后门神、正门神、正堂神,在指路鸡的引导下过杨尤地、智取龙王、抢爬天梯到达祖先居住地,然后回到浑水塘和清水塘后走上投生投胎之路的整个过程。陶扎角唱述,罗有亮译注。收入《苗族指路经·红河卷》,国际音标、苗文、汉文对照本,32开,377页,1 790行,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龙江莉)

指路经 (三)苗族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苗族聚居区。该歌为苗族人死后为死人诵唱的指路歌,意在为死人指引方向,让其顺利到达祖先居住地。歌中唱道:“这次呀,大人们说你已经死了,小孩们也说你死了。你是真的死了,还是假的死了?你如果是假死,我要放开公鸡,迅速地叫你,醒转过来呀。你如果是真死,你要时刻转过身来,面朝向鬼;你要时刻侧着耳朵,来听后面的。”佚名唱述,熊树成、罗有亮搜集,罗有亮翻译。收入《中国苗族文学丛书·西部民间文学作品选》(1),32开,15页,406行,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龙江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