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苗族盛装与传统仪式-珍贵记忆

苗族盛装与传统仪式-珍贵记忆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服饰头饰是苗族的文化之一,如照片中的新娘和伴娘,很年轻,还是少女模样。苗族妇女都是盛装出席,开桌前大家礼貌地先敬老者,再敬客人,满满一屋子人热闹却不混乱,自酿的米酒融入太多的热情与真挚,我也深深被这样的文化和礼节感染。古老的房屋、古老的仪式,横亘不变的礼仪文化,芦笙响起,铜鼓鸣奏,美丽的姑娘先行舞起,随后男女老少、宾客一并加入。

苗族盛装与传统仪式-珍贵记忆

离开报京村之后,路上巧遇新婚队伍,都市里看惯了浓妆艳抹的装束,这里让我见识了年轻也重新认识了美丽(图1-23)。服饰头饰苗族文化之一,如照片中的新娘和伴娘,很年轻,还是少女模样。在感叹于结

978-7-111-58225-0-Chapter01-21.jpg

图1-20 黔东南村落布局(一)

978-7-111-58225-0-Chapter01-22.jpg

图1-21 黔东南村落布局(二)

978-7-111-58225-0-Chapter01-23.jpg

图1-22 黔东南村落布局(三)

978-7-111-58225-0-Chapter01-24.jpg

图1-23 苗族婚装

婚真早时,相对于我所生存的都市,同样是穿金戴银,女孩子的这套行头,却是清新靓丽,别样风采。银饰品的尺寸、造型让人眼前一亮,却并不是炫富。这是每个苗族女孩一生中都会拥有的一套银质头饰,精致烦琐,价格确实也不菲,是父母对出嫁女儿无限的爱。从掩不住的笑容里,看得出小小新娘的快乐与激动,虽然仍显稚嫩,足下的高跟鞋与这身民族服饰,搭起来多少有些别扭,驾驭起来也看似不熟,但却让这些孩子瞬间有了女人的模样,另是一种风情。

作为还在坚守民族习俗,穿着民族服饰的年轻人,我真心觉得羡慕,对我而言,从小就不知民族服饰的样子,即便是民族中的传统问我也说不出一二。仅剩的一些习俗,在国外的文化及节日冲击之下,慢慢开始简化并淡忘着。再看看这些简单的嫁妆,一筐苹果、一箱牛奶之类的日用品,却是盖不住的幸福,让我这个身在都市的男人心存感动甚至嫉妒。低成本的婚姻是否也会相对简单,更易于保养和坚持呢?都市里面的剩男剩女们看看这小小新娘是否会觉不好意思。沉重生活负担下的男人和女人,需要认真思考如何让自己简单快乐地活着,而非随着人流裹挟前行,我们拥有的只是稍多一点的虚荣与物质,却承受着远不成比例的压力。(www.xing528.com)

台江的苗寨,苗族的文化之一,长桌宴。其实说起来到今天我也还是不清楚这顿长桌宴为谁而来,是为这些乡亲春节自己相聚,我是顺路赶巧,还是为了特意欢迎我,这个远道而来的朋友。因为长桌宴后来我才懂,是出嫁或是欢迎朋友才会举办,但是我当时坚信这只是老乡亲戚之间春节团圆才吃的酒席,因为在我的意识形态中,为一个陌生人如此兴师动众是绝无可能的。只是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苗族文化加深一点了解之后,想到这心底总多了些温暖。我也相信,这多少与我是有关联的,他们确实如此热情。时隔多年之后,我依然可以清晰记得那些阿婆、大叔或兄弟、姐妹的热情款待,说起来我是个并不吃肉喝酒的人,但时至今日,喝过最多的酒,吃过最美味的肉,这些记录都留在了苗乡,并没有半点勉强和拒绝。苗族妇女都是盛装出席,开桌前大家礼貌地先敬老者,再敬客人,满满一屋子人热闹却不混乱,自酿的米酒融入太多的热情与真挚,我也深深被这样的文化和礼节感染。感染这个词很厉害,那是一种无法拒绝的感动。

回忆到这里,我眼圈又开始泛红,时间并没有冲淡这种真挚留下的深深烙印,当那些与阿婆、兄弟的合影都成为定格,如今看着照片中自己红红的脸,深感人生中如果还有机会,一定要在这种文化没有消失之前,再去品尝一番。品味的其实不止是酒,是人性的善良和淳朴。同样是酒桌,不见势利与目的,只有热情,虽然早就各奔东西多年,却留给了我一生难得的回忆,万分感谢。贵州之行让我知道这种没有世故的人情,其实依然存在,虽只是陌生人,但真诚的敬意却使你无法选择拒绝,让你全身心放松,真是干了这一杯,还有三杯的感觉

郎德上寨,又一个感人的苗寨,小雨中,随着长途汽车售票小姑娘的提醒,我来到了这里。这是一个算是有点旅游气息的苗寨,但是我到时游客却极少,准确来说只有五个人,这当中的我应该还算不上游客。游客中一个老者,兴致勃勃告诉我,他已经停留了一个月,也是这村子的一员了,我本以为他有点癫狂,如今想想其实也不为过。见惯了都市的人情冷暖,当遇到热情,或许还真不愿离去。他主动成为了我的摄像师,给我介绍村中的活动,全村仅仅为了迎接我们五个人,居然也盛装出动,进寨酒才喝,就再一次醉倒,不过也是值了。古老的房屋、古老的仪式,横亘不变的礼仪文化,芦笙响起,铜鼓鸣奏,美丽的姑娘先行舞起,随后男女老少、宾客一并加入。苗族芦笙舞会是苗族的又一文化传承,热热闹闹中却也增加了乡亲及宾客的感情,细细的小雨不能阻止大家舞蹈的步伐(图1-24)。感动中,这情绪涤荡我心中的污浊,把雨伞送给那个可爱小姑娘,却不止心存怜惜。舞蹈后的人群中,她依然找到我还伞,还说了声:谢谢叔叔。那已经是四年之前的事情,只是其实到了今天我也不得不承认,喜欢就是喜欢,动作不夸张却婀娜的样子,清纯不加修饰的容貌,真是怀念。那位姑娘落落大方,不加修饰的容颜才是最美,不加修饰的个性也是人生最值得标注的记号。留住那些自己的特点,留住这些淳朴的文化,就如同这些让人感叹的苗寨,一直让我牵动神经,让我难以割舍。努力在做真实自己,只是走到这里亦是行程要结束之时,对当时的我来说则要开启另外一段生活。人生苦短,望见山顶,再见秀丽,淡淡地挥挥手,继续前行!

978-7-111-58225-0-Chapter01-25.jpg

图1-24 苗族礼仪

即将离开的时候,拍了一张郎德上寨的路(图1-25)。因为这条石块路,相比报京村,这里的条件要好了很多,不再是泥腿子。寨口也有公路,配着小雨,道路越发透亮,就越有离别的气氛,越透出历史的韵味。就着山坡的石板路,石块的布置与青瓦屋脊的布放方式相似,也为交叉分层斜放,每隔几米就用较大石块做台阶,以增加道路的摩擦和缓冲效果。道路两边则与吊脚楼的石头基础相交,交角部位采用如照片中的细石条,将交角如拉锁一般,拉紧填充严实,控制雨水对于基础的破坏。将吊脚楼建造于山坡上时,其基础的做法在照片中有比较明了的诠释。依山势而建,分层建造房屋,采用碎石堆建基础,基础为倒三角形,一边依在山边,另外一边通过基础,人工找平,再进行房屋的建造,这也就是鸟瞰屋顶高低错落的主要原因。如此细碎精致的道路,符合这里人的婉约中认真的特质,雨水

978-7-111-58225-0-Chapter01-26.jpg

图1-25 郎德上寨石块路

倾刷这路面,干净中透着冷清。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张照片,因为是要离开,多少有些不舍,聚会散尽的苗寨,恢复了一如以往的平静,小雨中石板路上仅我一人行走,有些落寞。离开了这短时间的建立的一切感受,当年只是阴冷的味道,而今天却是无限的思念,那些房子,那些文化,那些热情,一切都在四年之后的头脑中渐渐发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