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牧业习俗与节日

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牧业习俗与节日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有足够的能量御寒,蒙古族的饮食也以奶食和肉食为主。有一首“花儿”专门赞美羊:阴山阳山(哈)山对山,牧民们爱的是草山,这里的牛羊布满山,好像是草坡上开的白牡丹。回族人民对羊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就可见一斑了。每年农历六月十五日前后,甘南一带的藏族人民总要欢度传统民俗节日——香浪节,这是一个浪漫而富于情趣的节日。第二项是行插箭仪式,就是把高达十几米的木箭插到山头上的大木栏里。

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牧业习俗与节日

蒙古族是典型的“逐水草而居”的民族,常年生活在马背上,为了方便放牧便设计了搭建简单、易于拆移的“蒙古包”。蒙古民族的传统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有役畜和车辆两种,役畜以马和骆驼为主,车辆就是勒勒车。为了有足够的能量御寒,蒙古族的饮食也以奶食和肉食为主。

为了提高放牧效果,他们还总结出了丰富的放牧经验:春营地要选择可以避免风雪灾害的草场,以便达到保膘保畜的目的;夏天,为了增加牲畜的肉膘,要选择山阴、山丘、山间平川的细嫩草场,同时要注意有山顶、山丘可乘凉;秋季,为了增加牲畜的油膘,要选择草质好、凉爽的草场,以增强牲畜的耐寒能力;冬营地主要是为了保护牲畜安全度过严寒而漫长的冬季,要选择山阳地带,要特别注意牲畜的卧地。俗话说得好,“三分饮食,七分卧地”,说的就是牧地选择的重要性。在四季游牧的过程中,选择草场要根据牲畜的不同特性,绵羊、山羊、马群选择长有菅草、苇子、山荒草、蒿草等的草场,牛和骆驼要选择茂盛的带刺的高草。四季游牧时也有风俗禁忌:一般在选定四季营地后要先做记号;选择依山且开阔的地方,特别忌讳在岔道、牲畜走出的小径或旧包址上搭盖蒙古包;搬迁走场时要选择吉祥的日子。蒙古族认为,每月初三、四、五、十二、十三、十四、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日,是对人畜都有利的吉日,宜搬迁;在搬迁时特别注重方向,拆盖蒙古包时要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拆盖、搬迁;搬迁时要移动做火撑子的三块石头,如搬迁至他乡则至少要带走其中的一块,他们认为做火撑子的三块石头是一个家族香火的象征,遗失它就等于断了香火,这是每个民族都很忌讳的事情。

回族有民谚:“汉民有钱盖房,回民有钱养羊”,他们一年四季都养羊,过古尔邦节要宰羊,纪念已故之人要宰羊,平时也喜欢吃羊肉,还会把羊皮、羊毛、羊绒加工成各种商品出售。有一首“花儿”专门赞美羊:

阴山阳山(哈)山对山,

牧民们爱的是草山,(www.xing528.com)

这里的牛羊布满山,

好像是草坡上开的白牡丹

回族人民对羊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就可见一斑了。根据牧羊实践,他们还总结出了“春放避风湾,夏季放高山,秋牧溜地边,冬天放平川”的放牧经验。

每年农历六月十五日前后,甘南一带的藏族人民总要欢度传统民俗节日——香浪节,这是一个浪漫而富于情趣的节日。农历六月,正值藏区黄金季节,是牧场肉香奶甜的时节,牧民们举家出游,到风景美的大草原搭起帐篷,过上十天半月的轻松闲适的日子。天长日久,这一活动被世世代代沿袭了下来,形成了今天的“香浪节”。古老的“香浪节”还有节日仪式,第一项仪式是到山头进行“煨桑”,即点燃事先准备好的柏树枝叶,并将藏族人民喜欢吃的食物,如酥油、炒面、曲拉等投入火中。在熊熊柏火的映照下,拂晓的野旷中飘散着一阵阵扑鼻的柏香、油香及食物的香味,男人们骑马围着火堆转圈并鸣枪。第二项是行插箭仪式,就是把高达十几米的木箭插到山头上的大木栏里。此外,藏胞们还要开展一些富于生活情趣和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如赛马、赛牦牛、拔河、摔跤、赛跑、唱歌、跳舞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