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花儿与爱情

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花儿与爱情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恋人之间的爱情爱情是人类最基本的感情,古今中外有许多作家都留下了著名的爱情诗篇,花儿中也有许多赞美爱情的作品。夫妻之间的爱情在封建社会里,一般家庭都是男主外女主内。3.生活之音花儿是西北人民生活的心声,生动地反映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花儿与爱情

西北人民是花儿的创造者、演唱者、传承者和传播者,他们用花儿传递情爱,也用花儿描写生活、控诉封建礼教,体现了他们丰富的思想情感

1.情歌

情歌是花儿的主体,也是艺术水平最高、最能打动人的一部分,集中体现了西北人民丰富的情感世界。

(1)恋人之间的爱情

爱情是人类最基本的感情,古今中外有许多作家都留下了著名的爱情诗篇,花儿中也有许多赞美爱情的作品。

男:清水的河里磨一盘,

三道山,

牛羊儿往下者赶哩;

陪住尕妹者坐一天,

六月天

日子还嫌者短哩。[5]

歌者不仅大胆地直白了自己对爱情的渴望,还形象地描写了自己对爱情的感受。本来六月天是最长的,但这位男歌者还嫌时间短,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时间错觉,就是因为两个恋人情到浓处。这种用心理时间观照客观时间的描写,既表现了两人爱情的甜蜜,又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欢乐恨时短,寂寞嫌时长。

园子里长的是绿韭菜

不要割,

就叫它绿绿的长着;

尕妹是阴沟阿哥是水,

不要断,

就叫它慢慢地淌着。[6]

中医里,韭菜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叫“壮阳草”,男人食之可以补肾壮阳,女性食之可以调经散寒,歌者用它起兴,与后面的比喻一同表达了自己强烈而持久的情爱欲望。但她并没有直接表露心迹,而是借用起兴和比喻的手法,使自己的感情表现得既强烈却又不裸露,留下了耐人回味的艺术美感。

(2)夫妻之间的爱情

封建社会里,一般家庭都是男主外女主内。为了家庭生计,男人不得不外出谋生,妻子只好留在家中独守空门,他们相隔数百里,生理和心理上的寂寞使他们更加想念对方,于是对丈夫(或妻子)深切的思念之情和热切的企盼之情便成了花儿又一大主题。

尕黄鹰越飞越远了,

它飞到西口外了;

心连肝花想烂了,

清眼泪淌成海了。[7]

明、清时期,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大量人口通过“走西口”涌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从事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活动,尽管这一社会现象对当时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民族融合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走西口”也是一部辛酸的移民史、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这首花儿以此为时代背景,既写了自己对“走西口”的丈夫的深切思念,也想象了丈夫谋求家庭生计之苦,更引人注目的则是歌者大胆而直白的相思之苦——想烂了肝花想烂了心,眼泪流成了海,相思之情深沉而炽烈,让读者无不为之动容。

十八马站三座店,

哪一个店口里站哩;

十个指头掐着算,

十二个月,

哪一个日子上见哩。[8]

旧时,从甘肃临夏新疆,骑马要走十八天,每一天住一个站口,共十八个站口,故曰“十八马站”。外出的离人每到一个站口都掐指计算回家相聚的日子,这一细节描写真实地体现了离人对爱人的相思之苦,而“掐指计算”这一动作既形象逼真又朴素自然,其感情和语言真可谓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www.xing528.com)

在花儿中,人们向来把女性比作“肝花”,男性比作“心”, “肝花”与“心”不可分离,歌者用这种心肝相依的关系比喻自己与爱人(或恋人)之间的情感关系,语言大胆而直白,融虚写与夸张于一体,表现了相爱的青年男女之间生死相依的深厚感情。

2.控诉之声

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不劳动却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是大鱼大肉,劳动人民常年艰辛劳动却吃不饱穿不暖,形成了极大的贫富差距。西北人民长期遭受着不合理制度的压榨和剥削,沉重的劳动和艰辛的生活使他们不堪重负,内心产生了极为强烈的不平和愤恨,他们便用花儿发出了自己强烈的控诉之音。

有钱的吃成蛛蛛了,

爪爪也顾不住了;

穷人刮成骨头了,

有骨者没有肉了。[9]

这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真实写照,但用“蜘蛛”形容富人的肥胖,用“有骨没有肉”描写穷人的精瘦,更能突出歌者的不平和愤怒之情,而且语言更贴近劳动人民的生活,更具有生活的灵动性。

车户的鞭子蛇抱蛋,

车轱辘碾坏了牡丹

嗓子哭哑着眼哭烂,

立逼着嫁给了老汉。[10]

婚姻本应是男女之间两情相悦、彼此相爱的结果,但在封建社会里,缔结婚姻却要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规矩,不仅男女双方失去了自主婚姻的权力,尤其是女性,由于社会地位低下,其婚姻命运则更为悲惨。这首民歌通过描写一个少女逼迫嫁给一个老头的不平等婚姻,控诉了封建社会对青年女子的戕害。用“牡丹”比喻年轻美貌的少女,用“车轱辘碾坏了牡丹”比喻封建婚姻对青年女子的摧残,用“嗓子哭哑着眼哭烂”来表现少女对不幸婚姻的不满与无奈,语言朴实生动,感情自然强烈。

3.生活之音

花儿是西北人民生活的心声,生动地反映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花儿本是心上的话,

不唱是由不得自家;

刀刀拿来头割下,

不死还是这个唱法。[11]

这首民歌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西北人民对花儿至死不渝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说明:(1)花儿是西北人民心声的自然流露,歌从口出,不加任何雕饰;(2)花儿是西北人民生活的一部分,用它传唱生活和表达情感的习惯已经成为当地人的集体无意识,不由得人不唱它。

葡花湾里的一湾湾水,

风刮是水动弹哩;

毛洞洞眼睛一点点嘴,

说话是心动弹哩。[12]

这里用比兴的手法,选择独特的意象来形容女性之美,既表现了尕妹容貌之水灵柔媚,也赞美了她迷人的情态和多情的心灵,同时也流露出歌者对尕妹刻骨铭心的爱慕之情。其描写可以说是形神兼备,言有尽而意无穷,既有中国传统诗词的含蓄之美,又有西北民间歌谣的自然纯真之感。

正是杏花二月天,

尕妹妹坐在地边;

麦苗儿满地象绿毡,

你锄的头遍么二遍?[13]

二月天正是麦苗发旺的时候,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农民就得锄掉麦地的野草,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草旺盛的生命力给农民增添了繁重的劳动,他们得一遍又一遍地去锄草。这首民歌唱的就是农民麦地锄草的劳动,巧妙的是,这里并没有正面描写劳动的艰辛,而是选择了尕妹妹在田间休息的一个场景来侧面表现,漂亮的尕妹妹与粉红的杏花、翠绿的麦田相得益彰,构成一幅美妙绝伦的田园画,使听者顿生一种轻松愉快之感,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西北人民乐观的劳动精神。

不管是对爱情的大胆袒露,还是对不合理制度的控诉,或是对生活的点滴体验,花儿的歌者都敢于直抵生命的最深处,虽不文质彬彬却也乐而不淫,痛快淋漓地道出了他们对于生命意识和情爱的另一种诠释,这正是传统文学文本所不及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