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传统节日的主要习俗

甘肃传统节日的主要习俗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既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节日,也是最隆重的一个节日。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有吃元宵和观灯的习俗。元宵以糯米粉为皮,内裹果料糖馅,圆形,是“团圆”的象征。农历七月初七夜称“七夕”,是传说中牛郎织女每年相会的日子。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因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名“中秋”。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这一天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甘肃传统节日的主要习俗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既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节日,也是最隆重的一个节日。春节时,家家贴春联、贴年画、装饰居室。春节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全家人欢聚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许多人通宵不眠,称“守岁”。次日,大家便开始到亲朋好友家里“拜年”,相互问候,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春节期间,传统的文娱活动如狮子舞、龙灯舞、划旱船、踩高跷竞相上演、尤其是初一到十五,是一年中最热闹的一段时间。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有吃元宵和观灯的习俗。元宵以糯米粉为皮,内裹果料糖馅,圆形,是“团圆”的象征。元宵节观灯始于公元1世纪,沿至当代仍在各地盛行。每到元宵之夜,许多城市举办灯会,展出各种彩灯,造型新奇,千姿百态。在农村,放焰火、踩高跷、耍龙灯、扭秧歌,更是热闹非凡。

中和节在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此时正值惊蛰前后,春归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故名龙抬头。有趣的是,这天的饮食也多以龙为名,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现在的“龙须面”大概由此得名。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清明时分,天气转暖,草木复萌,人们常常结伴到郊外踏青、放风筝,欣赏春光,所以,清明节有时也被称作“踏青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每逢此节,民间有带香包、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香包象征屈原的品德节操高尚如馨,万古流芳,粽子原是防止鱼吃屈原的尸体,后成为节日食品,划龙船最初表示去营救屈原,后来演变成了节日的娱乐活动

农历七月初七夜称“七夕”,是传说中牛郎织女每年相会的日子。是夕,妇女们都会向织女献祭,祈求织女保佑自己心灵手巧、婚姻美满幸福,所以七夕又称“乞巧节”,又由于主要是女孩子参加,被称为“女儿节”。(www.xing528.com)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因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名“中秋”。每逢中秋,人们就用精制的糕饼祭奉月神,祭奉之后,全家人分吃,表示合家团圆。

重阳节为农历九月初九,是魏晋以后兴起的节日,主要有五种传统习俗:一是登高,二是插茱萸,三是饮酒赏菊,四是食重阳糕,五是开展敬老活动,从古至今此风绵延不绝。

农历十二月(又称腊月)初八,俗称腊八,这一天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据说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五谷丰登的。

农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民间有这样一首歌谣:“年年有个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王。当中摆上一桌供,两边配上两碟糖。黑豆干草一碗水,炉内焚上一股香。当家的过来忙祝赞,祝赞那灶王降吉祥”,反映了过去民间祭灶的情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