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涉外继承法律适用 实施研究成果

涉外继承法律适用 实施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继承指被继承人死亡之后继承人依据法律规定或被继承人生前立下的有效遗嘱在法定时间内承继被继承人所遗留的个人财产和与财产有关的权利、义务的法律制度。涉外继承的法律适用,除由少量国际条约调整外,主要依据各国国内法规制。

涉外继承法律适用 实施研究成果

继承指被继承人死亡之后继承人依据法律规定或被继承人生前立下的有效遗嘱在法定时间内承继被继承人所遗留的个人财产和与财产有关的权利、义务的法律制度。根据“要素说”理论,继承法律关系中主体、客体和内容诸要素之一具有涉外因素即为涉外继承。继承法律制度源远流长,古巴比伦时期的《汉谟拉比法典》、古罗马时期的《十二铜表法》对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都作了详细规定。我国继承制度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此时期基于血缘关系、婚姻关系的财产转移已经出现。社会发展带来了经济繁荣,私有财产的数量不断增加,继承法律制度得以延续并得到丰富和完善。各国社会制度、经济制度、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的差异对继承法律制度影响巨大,致使各国继承法律制度明显不同。英美法系国家认为继承在本质上是财产所有权转移的一种方式,适用财产法进行调整;大陆法系国家虽然承认继承是财产转移的一种方式,但认为这种转移是与人的身份关系密切相关的,故将其纳入亲属法范畴,适用亲属法调整;奥地利等国家认为继承的内容与财产密切相关,将其作为一种财产制度纳入物权范畴适用物权法调整。

为了解决继承法律冲突,国际社会经过不懈努力,制定了一系列全球性和区域性国际条约,这些条约多属程序性、法律适用性条约,尚未制定出统一实体法性质的国际条约。

在这些条约中,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制定的《死者遗产继承法律适用公约》(以下简称《遗产继承公约》)影响深远,对涉外继承准据法的确定规定的较为完备。我国尚未参加有关继承的多边国际条约,但在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制订《遗产继承公约》时派代表团参加了有关会议,向会议提交了书面意见,分别就继承法律适用的范围与限制、被继承人财产的法律适用、继承的国际司法管辖等问题阐述了我国的立场。(www.xing528.com)

涉外继承的法律适用,除由少量国际条约调整外,主要依据各国国内法规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以下简称《继承法》)、《民法通则》、《法律适用法》等法律对涉外继承法律适用作出了规定,这些规定是涉外继承理论研究和涉外继承法律适用实践的依据和遵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