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字普惠金融的脱贫攻坚效果

数字普惠金融的脱贫攻坚效果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贫困农户从非正规金融获取贷款的可能性要大于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贷款的可能性。研究指出,2017年,农户的信贷需求依然旺盛,31.39%的样本农户存在正规信贷需求,但是传统银行机构信贷满足率仍然较低。图3.2农户有信贷需求但未申请贷款的原因[12]在贫困地区农户参与信贷市场时,相对于非贫困县,贫困县农户信贷需求水平高,但是信贷可获得性水平较低,反映出贫困地区仍然是我国农村金融供需失衡的重点区域。

数字普惠金融的脱贫攻坚效果

贫困农户从非正规金融获取贷款的可能性要大于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贷款的可能性。一般而言,紧急借款渠道数量多的贫困农户,更愿意选择向亲朋好友或向非正规金融机构等渠道进行借款来解决燃眉之急,而不太愿意选择向融资门槛高、借贷成本高、审批时间长和申请步骤复杂的正规金融机构进行借款。与此同时,由于正规金融机构手续较为烦琐,若贫困农户了解除正规金融机构以外的其他形式的有息借款活动,相比于其选择向国有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进行融资,贫困农户会更倾向于选择向此类机构或组织进行有息贷款。因此,贫困农户可能不愿意通过向国有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来提高其家庭收入,从而降低了其向正规金融机构融资需求的意愿。2019年12月,中和农信发布的《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中国农村小额信贷调查》中,以河北、内蒙古、辽宁、甘肃、四川、湖南6省60个县180个村为调研样本获得了农村金融市场需求的相关数据[10]。研究指出,2017年,农户的信贷需求依然旺盛,31.39%的样本农户存在正规信贷需求,但是传统银行机构信贷满足率仍然较低。仅有18.38%的农户通过申请获得银行贷款(如图3.1所示)。信贷满足率低一方面表现为部分农户贷款申请被拒绝或贷款获批但是额度不足;另一方面表现为农户有信贷需求,但由于各种原因未向银行申请信贷,这部分农户占到有信贷需求农户的35.55%。

图3.1 样本农户信贷需求和信贷可获得性[11]

在进一步解释信贷满足率低的原因中指出,合约条件限制(例如需要抵押担保)、隐形交易成本高(贷款程序复杂和时间长)、担心贷款潜在风险等,都是使农户对银行贷款望而生畏的主要原因(如图3.2所示)。

(www.xing528.com)

图3.2 农户有信贷需求但未申请贷款的原因[12]

贫困地区农户参与信贷市场时,相对于非贫困县,贫困县农户信贷需求水平高,但是信贷可获得性水平较低,反映出贫困地区仍然是我国农村金融供需失衡的重点区域。相比于非贫困户,贫困农户信贷需求水平差异不大,但是正规信贷可获得性水平明显较低(如图3.3所示)。

图3.3 贫困县与非贫困县农户的信贷需求与信贷可获得性[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