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脱贫攻坚与数字普惠金融:理论与实践成果

脱贫攻坚与数字普惠金融:理论与实践成果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国内研究来看,近年来数字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受到关注。当然,也有观点认为,普惠金融自身的不足对经济增长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有效收敛城乡收入差距。综合已有的观点来看,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路径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农业信息不对称。

脱贫攻坚与数字普惠金融:理论与实践成果

近年来,普惠金融的发展和渗透体现在我国经济领域的多个层面,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经济运作模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国内外文献对普惠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也有一定的关注。在早期的研究中,国外学者对普惠金融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相关文献如Greenwood和Jovanovic(1990)[13]、Diamond和Dybvig(1983)[14]、Angadi等(2003)[15],尽管研究角度不同,但研究结论归纳来看都认为普惠金融在建立国家金融基础设施的坚实基础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这反过来将促进其经济增长和发展。其本质可以解释为,金融体系有助于经济增长的前提是有金融需求的人都能够参与其中,而普惠金融相当于二者之间的润滑剂,也可以被认为是实现金融包容性的迫切需要。Dev(2006)强调,普惠金融能够改善贫困农民生计,是整个社会和经济稳定的保证[16]。Arya和Mishra(2015)指出,发展中国家更需要普惠金融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原因在于普惠金融体系能够满足更多群体的金融需求[17]。Lal(2018)认为,普惠金融能够更好地发挥合作性金融扶贫经济体系中扮演的角色[18]。从国内研究来看,近年来数字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受到关注。孟凡征等(2014)指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金融机构为普惠金融需求群体提供金融服务成为可能[19]。当然,也有观点认为,普惠金融自身的不足对经济增长可能产生负面影响。李涛、徐翔和孙硕(2016)发现,在初始人均GDP水平更高、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更长、法治水平更高或中小企业规模更大的经济体中,个人在银行账户或储蓄卡电子支付或银行账户购物以及借记卡等方面的使用率等个人金融服务方面的普惠金融指标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更大[20]。但是在减贫作用上,刘金全、毕振豫(2019)认为,普惠金融发展不仅能够直接遏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同时,也会通过经济增长和贫困减缓两个渠道给城乡收入差距带来间接的减小效应[21]

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普惠金融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数字普惠金融的概念应运而生。吕家进(2016)指出,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服务覆盖广泛化、客户群体大众化、风险管理数据化、交易成本低廉化四大特征[22]。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既是顺应数字化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普惠金融现实难题的重要手段。夏平凡、何启志(2019)通过研究互联网普及、数字普惠金融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得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金融排斥、减少流动性约束和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23]。从农业经济领域来看,傅秋子、黄益平(2018)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正深刻地影响着农户的生产和生活,为他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断地改变着正规信贷需求结构[24]。梁双陆、刘培培(2019)基于2011—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31个省级区域的泰尔指数,并在此基础上使用面板回归模型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25]。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有效收敛城乡收入差距。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减贫影响来看,胡滨(2016)认为发展普惠金融能够为农户等弱势群体提供更加广泛、便利、快捷的金融服务,而数字技术的发展、科技与金融的融合,为普惠金融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能够为传统金融模式下无法解决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26]。潘锡泉(2018)指出,数字普惠金融凭借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为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提供了契机,突破了传统金融扶贫的时空局限性,拓宽了金融扶贫的精度和广度,成为金融精准扶贫的应有之意[27]。杨竹清(2019)利用2011—2015年我国31个省市数字普惠金融和扶贫等数据,实证发现,数字支持服务和普惠信贷对农村扶贫效率有积极作用[28]。钱鹏岁、孙姝(201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短期内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减贫具有显著正向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长期效应有待进一步考察[29]

综合已有的观点来看,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路径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农业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借助信息技术优势,弱化了金融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影响,有效降低了金融机构的产品供给成本,从而降低了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扶贫对象的信用数据空白是阻碍大批偏远农村地区消费者实现金融可得的根本性原因,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数字普惠金融实现对传统金融不可得的弱势群体数据深挖掘,形成扶贫群体的个性化特征数据,解决扶贫对象信用数据缺失问题,降低金融机构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提升“金融精准扶贫”的风险精准度。(www.xing528.com)

金融科技的深度应用,使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跨越时空局限,突破地理区域限制,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惠及过去无法触及的长尾客户群体,极大地拓宽了金融产品的服务范围,为金融精准扶贫提供了有力的抓手。金融科技的革命性贡献突出体现在降低金融产品成本方面,这种“降本提效”作用的优势相比金融发达、金融服务易得的城市地区,在偏远农村地区更为明显和突出。从这一角度来看,数字普惠金融的精准扶贫效果非常高效,突破时空局限性,并且将扶贫工作最艰难的“最后一千米”落到实地,真正实现了普惠金融的普惠、公平,彰显普惠金融帮扶的长尾效应。

第二,数字普惠金融为推进脱贫攻坚提供融资支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传统金融机构突破时空局限,为深度挖掘扶贫对象的金融需求、精准设计金融产品、精准定价和精准管理风险、提升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提供了现实的“靶向性”解决路径。显然,数字新技术为普惠金融赋能,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技术,突破金融扶贫中到达“最后一千米”的困境,挖掘弱势群体金融需求的长尾潜能,最终将金融精准扶贫的新鲜血液输送到帮扶对象手中,用好扶贫资金,摆脱贫困,实现小康生活,这是数字普惠金融践行“金融精准扶贫”的关键所在。

第三,数字普惠金融提升弱势金融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和信用意识。提升普惠金融对象的金融知识、金融风险防范意识、维护个人信用等金融素养,是有效化解金融扶贫中的金融风险,实现脱贫致富终极目标的根本方案。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一方面,可以突破时空局限,为偏远农村区域的金融知识宣传、消费者金融教育提供新的快捷途径,提升金融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也为金融机构完善一直被排斥在金融体系外、信用缺失的低收入消费者个人数据,研究金融扶贫群体的金融需求及设计精准扶贫金融产品等基础性工作,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从已经在全国多个地区开展的金融扶贫工作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将是在数字金融时代解决金融支持农村经济振兴的有力武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