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球货币金融体系的内在矛盾与流动性膨胀

全球货币金融体系的内在矛盾与流动性膨胀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次级债危机使世界货币体系中存在的基本矛盾再次被放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特里芬难题”很好地揭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矛盾。全球货币金融体系存在的内在矛盾成为全球流动性膨胀和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动的根源。如果全球不均衡货币、金融体系没有有效的协调机制,这种危险就始终存在,类似次级债危机的情况就会在未来不断发生。

全球货币金融体系的内在矛盾与流动性膨胀

克鲁格曼(1984、1998)、麦金农(2006)等都阐述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的汇率不稳定与金融危机问题;刘骏民(2007)提出由于作为国际货币美元的过度扩张引发全球流动性膨胀和经济虚拟化,进而导致全球金融风暴不断出现;左小蕾(2007)认为源于全球流动性过剩带来的资本流入,最终根源在于美元本位的货币体系。发达国家拥有世界货币体系的主导权,美元、欧元等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储备货币、支付手段、结算工具、价值储藏手段、计价单位、资本市场交易工具、外汇市场干预货币及信息发布的主要媒介。由于美国具有世界货币地位,所以其国债发行机制缺少控制,美国向全球金融市场注入了大量美元,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各金融机构持有大量美元资金,各国外汇储备机构也管理着大量的美元资产。这些资金必然要在全球寻找投机或投资机会,在各国间大规模流动,造成了全球金融体系的动荡。

次级债危机使世界货币体系中存在的基本矛盾再次被放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此前特里芬阐述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核心货币国家存在丧失汇率独立性问题,即一国向全世界提供世界货币的同时,该国不能独立制定汇率政策。特里芬预见性地揭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国面临汇率调整的难题。“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30多年后,我们发现黄金—美元本位制被美元本位制所取代。“特里芬难题”很好地揭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矛盾。但是,美国在1973年实际上逐步确立了美元本位制后,美国就确立其在世界货币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而美国在其“最初、最大金融违约”后,也就打开了全球资金的闸门。美国通过完善的金融体系和发达的虚拟经济部门,从全球吸收资金,推动了本国虚拟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虚拟经济成为其缓解资金流动冲击的泄洪区和蓄水池。这样美国就通过虚拟经济以及经济、政治和外交等手段,既推行了美元本位制,又具有影响主要汇率水平的能力。从理论上讲,只要货币主导国家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关系,全球投资者对美国经济的信心就能够维持,对其虚拟资产的投资就被认为是安全的,那么美国的财政赤字就可以维持,美国就可以持续享受这种优势地位带来的种种好处。而其汇率调控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手段,与其他发达国家进行协调,并且这种汇率调控政策成为美国经常采用的另一项工具。(www.xing528.com)

但是,不论美国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还是欧元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都存在这种危险——一国或区域货币充当世界货币,会刺激该国或地区虚拟经济(主要是债券股票和房地产,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过度发展——价格过度膨胀和规模扩大同期出现,因为其他国家将该货币作为外汇储备,在没有更好的地方投资的时候,会将该储备货币投资回货币发行国家,通常是购买国债、股票、房地产等资产。这种虚拟经济过度膨胀会进一步刺激该国货币过度发行,这一趋势是不可逆的。全球货币金融体系存在的内在矛盾成为全球流动性膨胀和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动的根源。这种货币发行与负债应该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才能保持稳定,但是发行国家虚拟经济的发展,发行国的发行冲动必然使这种世界货币的发行不能保持与全球实体经济发展相匹配,这种失调是造成全球流动性膨胀的根本原因。我们也知道一旦虚拟经济发展过度,偏离实体经济所能支撑的限度时,虚拟资产价格崩溃,进而出现金融机构因为风险失控出现资金断流时,大量过剩的资金却流向别的市场。因为纸币最终是不能退出市场的,全球流动性过剩问题依然存在。如果全球不均衡货币、金融体系没有有效的协调机制,这种危险就始终存在,类似次级债危机的情况就会在未来不断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