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八〇中世纪儒学教育的内在矛盾与孔子的影响

八〇中世纪儒学教育的内在矛盾与孔子的影响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该说,中世纪儒学教育的这种内在矛盾,在前中世纪的儒学发展过程中已隐伏了,而且可以追溯到孔子。所以,我不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存在着一以贯之的教育传统,但我认为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确有影响。

八〇中世纪儒学教育的内在矛盾与孔子的影响

中世纪的官方儒学教育,在形式上的共同表征,可以简单归纳如下:(一)都把培养忠于现政权的统治人材作为共同方针;(二)都把“致用”即导致对于现行统治有用看作教育目的;(三)都把“通经”即通晓官方核准的经典及其标准诠释看作实现“致用”的主要途径;(四)都把“经术”即适应现政权需要的统治术当成“通经致用”的衡量尺度;(五)都把善于附会经典所记的圣贤言论,替现政权进行道德的或政治的辩护、粉饰与阐释,当作明白“经术”的考试标准。

当然,还有别的表征。但以上列举的几点共同表征,足以说明,这样的教育,机会必定是不均等的,只向有资格跻登官僚绅士行列的少数人开门;性质必定是实用主义的,只许知识传授服从现实政治的要求;取向必定是反智论的,实际上除了统治术以外,否认任何知识系统具有价值;方式必定是强制性的,除了诵习经典中的圣贤教义以外,禁止任何可能导致背离君主意志的教学活动。

但是,问题还有另一方面。统治权力越来越集中于皇帝个人,它的反面便是防止各级官僚的个人权力集中化与世袭化,因而教育制度也趋向相对的平等化,以保证培养足够的可供君主选择的恭顺官僚。经典教育的神圣性随着时代推移而变得越来越高,圣贤教义的适用性却相反,随着现实统治术变得日趋复杂,而越来越显得难以合拍,因而教育内容也趋向主智论,出现学问和治术脱离的问题。(www.xing528.com)

应该说,中世纪儒学教育的这种内在矛盾,在前中世纪的儒学发展过程中已隐伏了,而且可以追溯到孔子。所以,我不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存在着一以贯之的教育传统,但我认为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确有影响。而这种影响需要通过历史的考察,才能给予恰当的说明。

1990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