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室内可变空间的4种结构方法

室内可变空间的4种结构方法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将空间隔开,但又不能隔断、堵死,习惯上称为“隔而不断”,这样既形成套层、纵深的层次变化,又保持前后、左右空间的渗透。因此,这是一种常用的、有效的产生渗透和层次的可变空间的结构形式,它在许多电影或电视剧处理场景空间的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般来讲,影视场景中道具的布置,要注意形成场景可变、灵活空间的结构形式。这种采取改变地面高度的方法带来的可变空间是一种虚拟空间、一种心理空间。

室内可变空间的4种结构方法

1.分隔的方法

在场景设计中,不论是在搭建的场景中还是在实景中,为了给拍摄提供必要的造型条件,需要增加空间层次以产生多种变化,重要的办法之一就是采取分隔空间的做法。要将空间隔开,但又不能隔断、堵死,习惯上称为“隔而不断”,这样既形成套层、纵深的层次变化,又保持前后、左右空间的渗透。因此,这是一种常用的、有效的产生渗透和层次的可变空间的结构形式,它在许多电影电视剧处理场景空间的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分隔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采取的方法举例如下:

(1)空透式的隔扇或花罩

在中式传统建筑中,室内的各式罩,如落地罩、花格式罩、八方罩、圆形月洞式落地罩、栏杆罩以及隔扇、太师壁等,是拍摄历史题材影片或中式建筑场景在设计上可以利用的条件,目的是使固定空间富于变化以适应拍摄的需要。另外,花罩、隔扇的丰富多样也可以利用来产生不同的形式感的画面构图

例如电影《红楼梦》,电视剧《雍正王朝》《武则天》中对太师壁、花罩的利用,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对四个太太的室内不同隔扇的利用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2)移动式的门、壁、窗、帘

在场景设计中,可以利用如拼装式的、直滑式的门或墙壁,卷帘式、垂帘式、百叶式的窗以及室内的帷幔或各种材料制作的帘子等来分隔、区分空间。

例如中国电影《樱》中女主人公光子在日本的家是和风式建筑,直滑式的推拉门既可以隔开若干不同大小的空间,又可以连通为较大的空间。随着镜头的调度,门可以随意移动而形成灵活多变的空间组合和画外空间的印象

又例如美国电影《等到天黑》中的主要场景苏则家分隔“客厅”与摄影工作台垂挂的条形的帘子,《出租汽车司机》中雏妓爱丽斯房间门口垂挂的类似玻璃珠的帘子,电视剧《武则天》主要宫殿场景中不同位置和角度的帷幔等,都对渲染场景气氛、产生空间层次变化、制造隐秘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利用栏杆、漏窗、矮墙等通透的隔断

例如电影《枯木逢春》中,血防站场景是按中式建筑格局设计的,巧妙地利用了南方园林建筑中的栏杆、漏窗、方窗洞,使场景空间富有变化和层次感,产生了若隐若现的效果。

在电影《邻居》的筒子楼道一景中,美术师借鉴了园林建筑中的漏窗,把漏窗巧妙地设计在楼梯间与楼道之间,使原本为两部分的空间产生联系,造成隔而不断、堵而不绝的空间变化,也为拍摄主要人物刘力行提供了有利条件。

(4)屏风(折叠式或固定式)

在现代或古代的社会生活中,屏风的利用都是很普遍的,例如,医院用屏风在诊室或病房隔出一处隐秘的可变空间,在家庭中屏风可以使一个房间分成睡觉和吃饭两个不同的功能区域。

在许多电影或电视剧中,特别是在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中,屏风既是时代特征,是人物地位、阶层的象征,又是使空间富于层次和变化的重要手段。

例如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多种不同图案、色彩、内容、样式及大小的屏风的利用以及《武则天》中高屏风的利用都很有特色。

(5)场景中的“活片”(活动景片)

“活片”是电影或电视剧场景设计中一种构成场景的方法。“活片”是影视场景中,在某一单元场景完整结构中可以移动的景片,或在拍摄中可以重复利用的景片。

在一堂布景中,往往只是某一面墙或某一部分景片是可以活动、移开的。利用“活片”这种方式,可以改变场景的空间尺度和形式,随心所欲地变化活片的位置和方向,可以起到“围”和“隔”的作用,并有利于取景和运动拍摄。例如电影《大进军》中刘邓司令部场景活片的利用等。(www.xing528.com)

(6)利用博古架、透空书架或大道具进行分隔

在单体场景或较大空间中利用固定或可移动的博古架、书架、装饰性的隔断或家具等进行分隔,可以形成灵活的、多种形式的可变空间。

我国影片《邻居》中,住在筒子楼里的几户人家,在同样大小空间的条件下,有效地利用帷幔、家具的陈设和布局,采取分隔、围合等方式,形成了各不相同的灵活可变的空间,符合不同人物的职业、家庭、生活习惯以及处境状态等,在显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同时,也提供了多角度的空间变化。请看美术师对这几户人家的室内布置。

例如法国电影《女歌星》中,到处游荡、居无定所的男主人公于勒(邮递员)的临时住地是一个很有特色的环境。场景是由一座废弃的旧仓库改装而成的,高大、宽敞的室内空间,用旧汽车车厢、零件和废旧车床,吊车的铁链等把仓库分隔为若干灵活的、虚拟的空间。时亮时灭的光线和巨幅抽象风格的广告壁画,贴切地烘托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动作和情节自由展开,也为镜头调度提供了有表现力的前景和运动的条件。

另外一部优秀影片《长别离》中咖啡馆的室内空间布局,以酒柜和柜台为中心,既符合咖啡馆的功能特点,又产生灵活、多变、丰富的空间环境。

一般来讲,影视场景中道具的布置,要注意形成场景可变、灵活空间的结构形式。

2.改变地面的落差

这是一种在影视场景空间设计中,营造可变空间、虚拟空间的常用手法。这种改变地面落差,即改变地面高度的办法与分隔的办法不同,是采取提高一部分地面的高度,如提高几层台阶,或降低几层台阶造成下沉式地面,给观众造成区别或者给以重点强调的感觉。例如,百货商店里卖金银珠宝的柜台往往在提高了几层台阶的地方,显然会造成一种特殊感,使这一地区产生与众不同的空间感。将某一地区降低几个台阶的高度,作为快餐或小卖部,也会产生一种区别。这种采取改变地面高度的方法带来的可变空间是一种虚拟空间、一种心理空间。

例如电视连续剧《往事如烟》中对台湾的年轻大学讲师斯隐的住房的设计。这个场景由一个近40平方米的库房加工、装修而成。这个场景把工作间(电脑)、卧室、健身、会客、吃饭等区域集中于一个大空间之中。为了强调主人与朋友聚会、聊天和睡地铺的情景,将这一小区域提高了两个台阶的高度,并用透空书架与健身、淋浴角分隔,而在另一区域,则用角灯、台灯集中照明,强调这是用来工作的小天地。这个场景的布置充分发挥了可变空间、虚拟空间的功能,综合运用了改变地面高度、分隔、围合、光照等多种手法于一景,一景多变,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活动需要,丰富了戏的内容。

如此种种办法在中外影视场景设计和加工中是屡见不鲜的,关键在于要用得妙、用得巧。

电视连续剧《东边日出西边雨》中也有类似的做法。又如,前面曾经提到的电影《带枪的人》和《等到天黑》的场景设计,都有类似的提高或降低地面高度并综合利用分隔、围合、活片和光效等方法,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围合的方法

所谓围合的方法,即在固定的空间中利用家具、地毯及其他物件造成区别并强调出不同的功能和活动内容,达到可变空间的效果。

在影视剧的场景设计中,利用围合方式的做法是很普遍的,特别是在实景中拍摄时,围合方法更是行之有效。

例如,在大会议室或在一饭店大堂等固定空间内,可以根据情境的需要围合出若干功能和内容不同的虚拟空间,如可以形成柜台、咖啡厅、休息交谈区域,也可利用隔扇形成私密性的小空间等。

4.利用不同的色调、不同强弱的光效,造成空间变化的方法

这种做法往往是在较大空间的范围内,情节变化大、起伏变化多、戏相对集中的场景中所采用的一种方法。

例如,可以利用墙面或大道具的色彩区分出白色区、蓝色区或黄色区等,也可以利用色光区分出色彩空间的变化,或利用光线的强—弱—强的变化产生虚拟空间或心理空间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