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摄影机构造与功能-电影视觉空间研究

摄影机构造与功能-电影视觉空间研究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眼对电影的观看,以摄影机“观看”的结果为前提。镜头影响景深的因素有焦距和光圈。景深是电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等于电影空间的全部。其次,它们的主要构件的结构和功能类似。再次,它们的观看方式也大致相同,有平视、俯视、仰视、视远、视近和运动中注视等。最后,在立体形象的构成上,摄影机也遵循单眼视觉的规律。其结果是人与机器同化,摄影机观看的结果在放映技术的协助下得以以假乱真。

摄影机构造与功能-电影视觉空间研究

人眼对电影的观看,以摄影机“观看”的结果为前提。因此,讨论电影的视觉机制不能绕开看电影的“第一眼”——摄影机。

摄影机是一种集光学机械、电学为一身的精密机器。摄影机视觉的过程是,从景物射来的光线通过摄影机镜头,将景物影像聚焦在以每秒24格的速度移动的胶片上,胶片因其感光特性产生潜影,潜影通过洗印形成景物在空间轴上断续展开的二维影像。

摄影机镜头主要由镜片和支撑它的镜头筒组成。镜头有焦距、景深、光圈物理参数,这些参数规定了景物的空间特性。为获得清晰的物像,胶片位于主焦点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上。在摄影机中,胶片的位置是固定的;在拍摄过程中,许多时候景物与摄影机的距离(物距)也是固定的,所以要获得景物清晰的像,只能改变镜头的焦距。焦距不只影响影像的清晰度,它还决定镜头放大率的大小。当物距一定时,焦距越长,放大率越大,影像越大,比如拍特写镜头时用长焦距,可以避免摄影机离演员太近而妨碍表演;焦距越短,放大率越小,影像也越小,比如拍摄远景,用短焦距镜头使景物缩小和整个空间的容量增大。此外,焦距还决定画面视角的大小。焦距与视角的关系是反比关系,即焦距越长,视角越小;焦距越短,视角越大。视角也受片窗宽度的影响。片窗开得越大,视角越大;反之,开得越小,视角也越小。焦距和视角的不同用法形成的空间透视效果不同。镜头影响景深的因素有焦距和光圈。一般情况下,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光圈对景深的影响是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景深是电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等于电影空间的全部。光圈指镜头中控制光线通过量的孔径光阑。由孔径光阑限制形成的入射光量的面积,称为光瞳。它通过透镜形成一个孔径光阑像。通过镜头前透镜在景物一方形成的像叫入射光瞳(简称入瞳);通过后面的镜片在像方形成的像叫出射光瞳(简称出瞳)。入瞳的位置和大小代表了入射光束的位置和口径,出瞳的位置和口径代表出射光束的位置和口径。该位置在光学系统中影响着影像的亮度和清晰度。[7](www.xing528.com)

通过上述对眼睛和摄影机的简单介绍,不难发现二者的相互联系。首先,它们成像的光学原理是一样的:光线穿过瞳孔/光圈,经过晶状体/透镜聚焦,把物体的影像投射在视网膜/胶片上。其次,它们的主要构件的结构和功能类似。瞳孔和光圈都可以通过调节孔径的大小来控制入射光量;晶状体和透镜组都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的焦距,达到使物像清晰的目的;视网膜和胶片能够接受外物的光影刺激,为视觉信息的进一步加工提供物质材料。再次,它们的观看方式也大致相同,有平视、俯视、仰视、视远、视近和运动中注视等。最后,在立体形象的构成上,摄影机也遵循单眼视觉的规律。它们都可利用插入(指一个物体部分地遮挡或隐藏另一个物体)、空气透视(远物不如近物清晰)、阴影、线条透视、结构级差(物体表面纹理或结构随距离不同而形成的连续的密度变化或级差)、相对大小(成像大的物体觉得近,小的觉得远)、运动视差(观察物体运动时产生的被观察物体之间速度和方向的差别)等手段作为形成空间感觉的知觉线索。[8]这些来自机器对生理感官机制的模仿,常常使摄影机眼睛成为与机器相对的人的一方,即“导演、观众及剧中角色的视点”[9]。其结果是人与机器同化,摄影机观看的结果在放映技术的协助下得以以假乱真。在电影发明之前,还没有哪种艺术能够在自己创造的艺术空间里可以让其中的人物像现实世界中一样四处活动。这种视觉上的逼真性,是电影能够把观众俘获在其营造的世界中的心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