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影视觉空间研究:眼睛与摄影机的准确性对比

电影视觉空间研究:眼睛与摄影机的准确性对比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眼睛与摄影机的准确性各有千秋。在识别快速变化的物体时,摄影机的准确性为人眼所不及。不过由于视阈的差别,摄影机的准确是局部、断续的;眼睛的准确是整体、细腻的。表现在距离上,人眼对距离可以作出相当精确的比较。当电影需要再现真实空间时,它讲究距离的准确性;当电影要表达一种心理感受时,距离又成了它工具。这无形中为它判断对象的空间位置、大小、形状等提供了众多参照物,从而提高了视觉判断的正确性。

电影视觉空间研究:眼睛与摄影机的准确性对比

眼睛与摄影机的准确性各有千秋。在识别快速变化的物体时,摄影机的准确性为人眼所不及。一般的摄影机能在1/48秒之内拍摄一幅画面,美国生产的米里肯5型号高速摄影机甚至能在几万分之一秒内拍摄。人眼的闪光融合频率对于颜色的数值是10-30次/秒,即人眼只有在颜色每秒闪烁10次以内时,才可以分辨清楚。不过由于视阈的差别,摄影机的准确是局部、断续的;眼睛的准确是整体、细腻的。表现在距离上,人眼对距离可以作出相当精确的比较。横向物体的距离只要超出长度的1/50,纵向超出1/60,就能被眼睛察觉。[23]摄影机对距离的态度是多样的。当电影需要再现真实空间时,它讲究距离的准确性;当电影要表达一种心理感受时,距离又成了它工具。比如当正面主人公被坏人追赶,画面上二人的距离看上去已经很近,似乎触手可及,但一时半会还没有危险,这就给观众添加了紧张感。有时候又相反,看起来二人距离很远,可坏人三两步就赶上好人并施行谋害了。在背景上,眼睛的背景其实是无限的。这无形中为它判断对象的空间位置、大小、形状等提供了众多参照物,从而提高了视觉判断的正确性。摄影机的有限背景或无背景常常造成观众对画面物体的判断失却应有的标杆。看过《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观众,虽然跟着摄影机在陈家大院中走了90分钟,可当亲自来到院里,却分不清东南西北,找不到点灯的所在,就是因为画面背景的局限造成的。在对物体细部的辨别上,彩色正片的分辨率虽然可以达到每毫米250-500线,[24]但它对物体纹理、凹凸感、影调的表现还是赶不上眼睛。这是电影技术,尤其是国内技术界需要用功的地方。许多观众表示不看国产片,原因之一就是国产片影像质量粗糙,又不整洁,缺乏外国片画面的高度逼真带来的视觉享受。(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