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饮食文化:元明清时期筵宴走向鼎盛时期

中国饮食文化:元明清时期筵宴走向鼎盛时期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元明清时期,中国的筵宴已经成熟,并且走向鼎盛时期。如清朝的千叟宴,因赴宴者为千名65岁以上的耆老而得名。历代皇帝均重视此宴,每年循例举行。宴所设于奉三无私殿,宴时循宗室宴之礼。(四)千叟宴千叟宴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时期,是清宫中规模最大、与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蒙古部落献贡后,皇帝以御宴招待使臣,谓之九白宴。(六)节令宴节令宴系指清宫内廷按固定的年节时令而设的筵宴。

中国饮食文化:元明清时期筵宴走向鼎盛时期

元明清时期,中国的筵宴已经成熟,并且走向鼎盛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各民族的大融合,人们更加追求宴饮的豪华与排场,筵宴种类不断增多,规模更加宏大,礼仪与格局更趋于烦琐,菜点制作更为精美。如清朝的千叟宴,因赴宴者为千名65岁以上的耆老而得名。据《御茶膳房簿册》记载,千叟宴一次就摆了800张筵席。从静候皇帝开座就位、进茶、奉觞上寿到皇帝起驾回宫,整个程序烦琐,礼仪繁杂。清代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当数满汉全席,其兴起于清朝中叶,是满汉饮食合璧的筵席,包括大小菜肴108道,其中南菜54道,北菜54道,点菜不算,仅满洲饽饽大小花色品种44道,一席使用面粉22.4千克。

知识拓展

六种满汉全席

(一)蒙古亲藩宴

此宴是清朝皇帝为招待与皇室联姻的蒙古亲族所设的御宴。一般设宴天正大光明殿,由满族一、二品大臣作陪。历代皇帝均重视此宴,每年循例举行。而受宴的蒙古亲族更视此宴为大福,对皇帝在宴中所例赏的食物十分珍惜。

(二)廷臣宴

廷臣宴于每年上元后一日即正月十六日举行,是时由皇帝亲点大学士,九卿中有功勋者参加,故赴宴者荣殊。宴所设于奉三无私殿,宴时循宗室宴之礼。皆用高椅,赋诗饮酒,每岁循例举行。蒙古王公等皆也参加。皇帝借此施恩来笼络属臣,而同时又是廷臣们功禄的一种象征形式。

(三)万寿宴(www.xing528.com)

万寿宴是清朝帝王的寿诞宴,也是内廷的大宴之一。后妃王公,文武百官,无不以进寿献寿礼为荣。期间名食美馔不可胜数。如遇大寿,则庆典更为隆重盛大,系派专人专司。衣物、首饰、陈设及乐舞宴饮一应俱全。

(四)千叟宴

千叟宴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时期,是清宫中规模最大、与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康熙五十二年在阳春园第一次举行千人大宴,玄烨帝席赋《千叟宴》诗一首,故得宴名。

(五)九白宴

九白宴始于康熙年间。康熙初定蒙古外萨克等四部落时,这些部落为表示投诚忠心,每年以“九白”为贡,即白骆驼1匹、白马8匹,以此为信。蒙古部落献贡后,皇帝以御宴招待使臣,谓之九白宴。每年循例而行。

(六)节令宴

节令宴系指清宫内廷按固定的年节时令而设的筵宴。如元日宴、元会宴、春耕宴、端午宴、乞巧宴、中秋宴、重阳宴、冬至宴、除夕宴等,皆按节次定规,循例而行。满族虽有其固有的食俗,但入主中原后,在满汉文化的交融中和统治的需要下,大量接受了汉族的食俗。又由于宫廷的特殊地位,逐使食俗定规详尽。其食风又与民俗和地区有着很大的联系,故腊八粥元宵粽子、冰碗、雄黄酒、重阳糕、乞巧饼、月饼等在清宫中一应俱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