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战略重组:高青的化险为机

企业战略重组:高青的化险为机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引进强势企业,推动企业战略重组。力促银企合作,化解金融风险。面对金融风险给企业造成的巨大压力,2014年1月,高青县委县政府果断提出“狠抓战略引进,力促银企合作,化解金融风险”的应对思路,通过引进战略投资人方式,采取代为偿还银行贷款、盘活招商、企业资产重组等措施,帮助银行化解不良资产和信贷风险。

企业战略重组:高青的化险为机

2014年8月22日上午,两辆满载着成品服装的重型“厢货”缓缓驶出钜创公司大门,由青岛港销往韩国市场。这标志着这家曾陷债务危机的企业,经过2个月的“重整”又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此同时,曾与钜创面临同样境遇的恒丰、曼顿等公司也通过重组重整走出了困境。

引进强势企业,推动企业战略重组。高青作为“山东省优质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从纺纱、织布、染整到服装加工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这两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个别企业陷入发展困境,有的因互保联保陷入债务危机,生产难以为继,进而引发工人群体性上访事件。

当危机袭来,是胆怯退让,还是迎难而上,化危为机。高青县的决策者们没有把困难企业当包袱,向市场一推了之,而是把危机当契机,当成是一次深化改革、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机遇。他们紧紧围绕解决纺织产业升级的瓶颈制约和企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以整合纺织服装产业链为目标,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大力推进战略重组,努力形成大型企业主导作用突出,中小企业支撑有力的纺织产业体系,带动全县经济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山东如意集团、淄博江辰时装有限公司、华威公司作为战略投资人与高青县政府已达成合作协议,分别参与钜创、恒丰、曼顿公司的重整重组,提升纺织产业层次,增强企业竞争力,打造升级版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使纺织行业从整体上“化危为机”。

力促银企合作,化解金融风险。2013年12月,高青一家银行出现单笔业务1.8亿元的资产风险事故,被银行诩为“铜墙铁壁”般坚实的互保联保模式完全崩溃。不良贷款率的上升引发了银行与企业的集体焦虑。面对金融风险给企业造成的巨大压力,2014年1月,高青县委县政府果断提出“狠抓战略引进,力促银企合作,化解金融风险”的应对思路,通过引进战略投资人方式,采取代为偿还银行贷款、盘活招商、企业资产重组等措施,帮助银行化解不良资产信贷风险。通过政府牵线搭桥,如意集团、江辰时装公司承诺承担多家银行的不良贷款。县政府还通过行政资源掌握的企业情况,及时向金融机构通报,完善融资担保体系,提高银行信贷投放的针对性,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防止了不良交换贷款的再发生,各金融机构吃上了“定心丸”。(www.xing528.com)

启动司法重整,激活企业资产。在整体挽救困难企业的过程中,法院一直承担着一个重要角色。通过司法重整,困难企业“起死回生”。重整制度是世界公认的防范破产、挽救企业最为有效的法律制度。高青法院在受理钜创公司破产重整一案后,创新司法重整方式,将钜创公司的优质资产整体委托给战略投资人如意集团经营,如意集团同意承接银行贷款后受让钜创公司的全部优质资产,保证了企业实质上存续和职工的再就业,公司破产重整迈出实质性步伐。

在推进企业破产重组过程中,淄博中院积极指导,精心参与,从“严”与“稳”上周密考虑。该院与高青政府相关部门建立了破产立项、立案联动机制,要求高青法院民二庭提前介入破产立项、立案审查,做好破产案件的前期准备工作。在审查立案时,该院不仅严格依照破产法的法定条件进行审查,还格外重视审查破产企业职工安置预案是否稳妥完备可行,资金来源是否可靠有保障,缺口如何解决等问题。在淄博中院的指导与要求下,高青县委县政府采纳了淄博中院关于企业重整中实行破产工作联系人工作制度的司法建议:由专业机构担任破产管理人,由政府部门确定一名联系人参与破产工作。今年4月,该县发文决定由企业所在地的基层政府主要领导作为项目联系人,负责组织、联系企业、管理人、有关机关和法院,向管理人提供必要的人、财、物、法律等方面的支持,并指定一名县级领导作为项目分管领导进行协调和推进。钜创公司破产重整实践证明,该制度既保证了高青法院能够依法主导破产重整进程和居中裁判,又能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职能作用,不但化解了职工和债权人上访问题和战略投资人如意集团的引进问题,也保证了债权人会议的顺利召开及其他重整工作的有序推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