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

企业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0年,英国著名学者普拉哈拉德与其学生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从资源角度的研究从资源角度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是基于企业基础资源理论展开的。企业资源观的研究目标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一样,都是如何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企业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

(一)企业竞争力研究综述

企业竞争力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著名经济学创始人亚当·斯密提出的,但是在当时,对其重要性的研究并没有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迈克·波特教授出版了《竞争战略》一书,国内外学者才开始广泛关注企业竞争力的研究。由于从事研究的视角和聚焦的重点不同,对企业竞争力的界定也是百家争鸣,各不相同。本书通过梳理国内外有关企业竞争力的文献、著作,从研究视角着手作以区分,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1)注重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的研究

重点关注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的理论,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迈克尔·波特的环境论,主要是从国家层面、产业层面介绍竞争力理论,他把企业竞争力归结或等同于企业竞争优势。

世界经济论坛在1985年《关于竞争力的报告》中指出,企业竞争力就是一个公司在世界市场上,现在和未来都能保持均衡地生产出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多的财富,倾向于企业在整个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美国的“产业竞争能力总统委员会”强调,企业不仅能在自由的国际市场上提供优质的产品和上乘的服务,还能提高本国人民生活水平,兼具这两种能力才算是企业竞争力。

国内学者罗国勋也是从企业外部环境出发,企业如果能够通过不断调整自身适应外部环境,即使外界环境发生复杂变化仍然能够驾驭并实现生产经营活动,这样的能力就是企业竞争力。他同时认为,具体评价竞争力,应该从企业整合使用其资源的能力、产业或市场环境、国内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以及国际相关环境四个维度来全面考虑。

(2)注重企业内部资源因素的研究

注重企业内部资源的学者从两方面界定企业竞争力,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培育和发展企业获得独特战略资源,包括知识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等;另一方面要能够做到优化配置企业所拥有的独特资源。这就要求企业必须通过不断学习从多维度积累资源,为实施企业战略做好层层铺垫。

随着企业积累的资源逐渐丰富,其中必有一部分是企业独有的特殊资源,不同企业积累经验、整合资源的差异性也就导致了各自竞争力的强弱。这些逐渐积累形成的内部资源就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不断获取超额利润的关键因素。

(3)注重企业内部能力因素的研究

迈耶和厄特巴克,把核心能力等同为核心竞争力,以企业自身所具有的能力为视角,从技术能力、对市场需求的把握能力、渠道分销能力以及生产能力四个维度分解核心能力。阿尔弗雷得·马歇尔以及马歇尔主义者潘罗斯也都认为企业内部的知识创造能力决定了能否使企业获得持久超额利润,而忽略了企业间如何协调的基础知识。

著名学者维纳·艾莉、乔治·费舍尔认为,要以更加及时的方式使得企业获得知识并创新知识,整合这些企业内部知识提供迎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或服务,这种获得知识、整合知识、运作知识的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1]

藤本隆宏教授从静态的能力、改善的能力和进化的能力三个维度定义企业竞争力。与其观点类似的是学者张志强,强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时、未来以及实现从未来到现时的使用生产要素和配置资源的能力。

斯多克、伊文思舒尔曼从企业整体能力考虑,认为企业内部经验积累、开发知识和创新运用的能力保证了企业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决定了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和经营绩效。并从增值能力、变革能力、日常管理能力和全球化营销水平四方面内容衡量这种能力。

很多国内学者也重点考虑企业自身能力,聂辰席从生产投入要素和企业产出水平两个方面,构建了包括财务、资产运营、企业负债、企业发展潜力、企业国际竞争力、企业服务能力六个二级指标的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蒋学伟、李卫东、胡大立均从环境、资源、能力、知识四个方面来探索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来源。行业环境复杂多变,只能逐步适应和调整,在拥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才能改变环境;不同类型企业所关注和争夺的资源不尽相同,开发和积累所需的稀缺资源是基础;能力包含多方面,技术能力、管理能力、运作能力等,需要企业从深层次学习积累;知识经济时代,拥有竞争对手没有的知识产权或者专利,则会大幅提升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国内外关于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理论丰富多样,基于不同视角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索,主要内容基本达成一致。也正是因为不同的研究者角度和层次不同,对企业竞争力的认识才更全面,已经形成的基本理论框架,为后人对竞争力的研究提供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www.xing528.com)

刘世锦博士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最为基础的竞争力,这种最基础的竞争力不仅使企业可以获得长期高于平均水平的收益,还能使整个企业具有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盛小平等学者提出,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具有核心竞争力,也不是所有的竞争力都是核心竞争力。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区别在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不是依靠外部资源优势,而是通过企业内部不断学习;企业竞争力的概念没有长期短期的区别,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却是长期持续的过程。本书在梳理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文献时,主要从协调整合角度、资源角度、企业知识角度进行归类。

(1)从协调整合角度的研究

1959年,潘罗斯在其出版的《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中就谈到,使企业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核心就在于企业是否能够高效利用自身的资源。1990年,英国著名学者普拉哈拉德与其学生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在文中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在企业内部,经过整合后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关于怎样整合不同类型技术、如何协调多种技能。”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知识,这些知识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创造出最终饱含价值的产品或服务有不可替代的贡献,不仅能实现顾客最关注的、核心的、根本的利益,还能保证长远利益。

(2)从资源角度的研究

从资源角度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是基于企业基础资源理论展开的。企业资源观的研究目标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一样,都是如何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1984年沃纳菲尔特发表的《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一文主张,企业内部组织能力、资源和知识的积累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荷兰学者巴尼也持相同的观点,并从资源的价值性、稀缺性、不可完全模仿性以及可持续性四个维度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

(3)从企业知识角度的研究

美国的战略管理学家巴顿的核心竞争力理论是基于理查德森的《企业知识基础论》,他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知识体系,该体系包括技巧和知识系统、技术系统、管理系统和价值观系统四个维度。但是后来,他研究得出核心竞争力虽然可以为企业创造出相对于对手的竞争优势,但在企业内外环境发生变化后,现有的核心竞争力有可能成为企业变革的障碍

陈佳贵借鉴了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的整合观和巴顿的知识观,从知识和整合两方面结合来定义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积累性知识和能力,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的知识和能力。

(4)从企业动态能力角度的研究

美国学者理查德·艾维尼提出了超级竞争的概念,他认为随着外部环境趋于动态化和复杂化,企业无法有效地保持其竞争优势,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变革形成一系列的短暂优势才能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战略管理专家多西认为动态能力是一种“整合、构建和重置公司内外部能力,以适应快速的环境变化的能力”。动态能力也就是一种在复杂动态环境下,企业实现其核心能力更新的能力。

凯瑟琳和佩尔瓦伊兹通过研究将企业的动态能力定义为企业重新整合、配置和制造资源与能力,以形成核心竞争力的能力,从而以适应环境变化以维持竞争优势。

我国学者秦德智从文化软实力方向研究核心竞争力,他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集技术力、管理力和文化力三力合一的动态平衡系统。张建民主张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础,一个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也就不存在真实的竞争力。他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植根于企业内部的,并能提供具有特异性或成本优势的关键性产品或服务的能力,或者能为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组合。并归纳了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四个方面:人无我有的专有资源、适当的生产经营规模、高超的竞争能力和棋高一着的竞争行动。而张维迎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两点,一是企业所拥有的独特资产,尤其是互补性知识资产,二是企业的信誉。[2]

还有一些学者从消费者剩余论入手进行研究,著名经济学家管益忻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旨在为顾客提供更大“消费者剩余”的整个企业核心能力体系。邹超、王欣亮等也认同这样的观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是能够为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优势以赢得更大的剩余价值的特有的资源或者能力。[3]

综合来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要受到环境氛围的影响,更离不开企业自身的知识学习能力、管理运营能力,以及资源优势。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是在不同环境中支撑企业可持续生存和发展,使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独特竞争力和核心资源,企业创造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在市场激烈竞争的同时,为客户提供附加值,并依靠独特的竞争获得超额利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