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乾隆35年庚寅(1770)年 36岁

乾隆35年庚寅(1770)年 36岁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蔗翁詩稿》四卷,有乾隆二十一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朱上林,字根石,號晚樵,浙江錢塘人。乾隆庚子舉人,工行楷,有唐賢風。夏,再寄朱奂書。八月,赴恩科鄉試,復黜。十一月,潘瑩中來杭,因托之將《説文繫傳》奉還滋蘭堂,有與朱奂書。是月,復據丁亥年手摹朝鮮六君子像,重摹於《日下題襟集》。十二月立春日,附識《日下題襟集·序》之末。是日,復撰《嚴鐵橋全集序》,冠於書首。

乾隆35年庚寅(1770)年 36岁

館於汪氏振綺堂。

正月,從沈鵬案頭見錢塘范炳《蔗翁詩稿》三、四兩卷,缺其首册。因携歸,選録若干首存之。(《兩浙輶軒録》卷十五“范炳”條引《碧谿詩話》)

按《蔗翁詩稿》四卷,有乾隆二十一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十二日,與嚴果、朱上林登吴山,訪雨蒼煉師於西爽閣。(《朗齋遺集》卷一)

朱上林,字根石,號晚樵,浙江錢塘人。乾隆庚子舉人,工行楷,有唐賢風。由謄録議叙,官安徽天長知縣,有循聲。丁母艱歸,不復出。著《根石詩鈔》一卷、《寄軒賸稿》一卷。

春,與朱奂書。(參下引《與朱文游書》)

五月,至北墅散花灘,訪施鳳起,施君出所著《泊邗紀詩》一册見示。其家居東門,不戒於火,歷年詩稿多付煨燼,此則客邗江時所作,朗齋亟采其詩,録入所輯《武林耆舊詩》。(《兩浙輶軒録》卷三十五“施鳳起”條引《碧谿詩話》)

夏,再寄朱奂書。(參下朗齋《與朱文游書》)

七月,大風雨,山水江潮並至,田禾多淹没。(民國《杭州府志》卷八十五)(www.xing528.com)

八月,赴恩科鄉試(詳下朗齋《與朱文游書》),復黜。

去冬所借滋蘭堂《説文繫傳》,朗齋手自影寫一帙,中因汪憲父介翁之喪遷延,歲周始畢,即以所鈔之本歸振綺堂。其《考異》、《附録》各篇,另録一册,隨原書同歸滋蘭堂。小寒日,跋之。(朗齋《説文繫傳考異跋》)

十一月,潘瑩中來杭,因托之將《説文繫傳》奉還滋蘭堂,有與朱奂書。

朗齋《與朱文游書》:“春夏以來兩奉候札,想並蒙省覽。頃潘瑩中先生來杭,得稔近安,深慰鄙懷。承假《説文繫傳》,本擬速爲鈔竣,適入夏後猝遭魚亭先生尊人大故,未免間以他務停止。嗣因勉赴秋闈,又停一月,蹉跎至今。鈔畢之日,正欲造堂面繳,快聆清誨,恰值潘先生有還吴之便,原書附順奉上。外有《考異》二十八篇、《附録》二篇,合爲一册,并呈教正。至鄴架藏書之富,前行匆遽,未獲縱觀,尚擬來春買舟親謁,再請善本沾溉後學,想不以此番遲滯爲罪也。”(東京靜嘉堂文庫藏《説文繫傳》鈔本卷首)

是月,復據丁亥年手摹朝鮮六君子像,重摹於《日下題襟集》。(《鐵橋全集》鈔本册四)

去冬,洪大容寄來《鐵橋遺唾》一册,取校向所録稿,闕者悉補入,其不同者附注於下。十二月立春日,附識《日下題襟集·序》之末。(《鐵橋全集》鈔本册四《日下題襟集》卷首)是日,復撰《嚴鐵橋全集序》,冠於書首。(本書卷首)蓋全集録就,將由嚴果覓妥便人寄洪大容也。

今、明兩年間,識趙鎮於振綺堂。時吴穎芳同在館中,趙君每至,輒與吴氏談禪論詩,娓娓不倦。(《兩浙輶軒録》卷十八“趙鎮”條引《碧谿詩話》)

趙鎮,字雙林,號淨名,錢塘人。雍正壬子舉人,官荆溪知縣,改補東陽教諭。《兩浙輶軒録》選其《南屏得米芾琴臺石刻》一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