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王微书法作品选:赞美规矩整饬的篆书和行楷

王微书法作品选:赞美规矩整饬的篆书和行楷

时间:2023-07-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微书法作品选》编成,编者让我说几句话。我结识王微同志,始于五十年代初期,至今三十多年。他常游书店,重点是买新影印的碑帖,以及有关书法的著作。王微同志的篆书,是规规矩矩的一路,与我的老友金禹民先生相同。王微同志为人整饬,在书法方面知见广博,功力深厚,所以所作篆书和行楷都精整,用包世臣《艺舟双楫》评书的标准,可入精品。就王微同志说,虽然年已过古稀,终归是壮志未酬,赉志以没了。

王微书法作品选:赞美规矩整饬的篆书和行楷

《王微书法作品选》编成,编者让我说几句话。我应该说几句,也想说几句。

我结识王微同志,始于五十年代初期,至今三十多年。初相识时,他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主任,我在其属下做编辑工作。这样的关系一直延续到“文化大革命”,所以近些年,相知更深,有时对坐喝一两杯汾酒,谈上天下地的闲话,我就称之为“老帅”,自称为“老兵”。他为人谦和有礼,推想是也珍视这样的关系,所以依他的习惯应该说“不敢”而并不说。

关于他的为人,大节,叙说他生平的文章已经说了不少,我不想重复。只说我印象中的小节,这也不少。由早年说起。工作中交往,多半是我们起草什么,他审。他细心,常常提出疑问,而较少表示自己的意见。速度不快,表现为稳而不干干脆脆。这有优点,是出大错的危险比较少。对人呢,像是原则性加儒家的恕道,说轻些是奉命做什么,不忘对方的情面,说重些是居心厚,也为别人设想。

我们交往渐多,主要因为都有砚癖,以及看看字画碑帖之类,都容易发思古之幽情。他说他祖父曾在北京作京官,好古,也有些收藏,他的喜爱这些或者是受家风的影响。我没有这样的家风,可是有钻故纸堆的校(北京大学)风,并且在北京住的时间较长,所以看这看那,自信眼睛比他清亮一些。也就因此,有时他过文物店碰到合意的旧砚,想买,就让我陪他去看看。但他谨慎,又有非佳品不收的老习惯,所以连年阅市,所买并不很多。

共朝夕的经历只是两周。那是六十年代前期一年的夏日,编辑室派人到通县去考察中学语文教学的情况。同去三个人,他和我之外,还有一位女同事,主要做秘书工作。行程是先到通县,然后南行到永乐店,住一周,仍回通县。公事之余,不免到可看的地方看看,照几张相;尝尝可吃的东西,包括饭馆的菜肴和集市的瓜果。我发现他于原则性的背后,还有不少审美的兴趣和挂念的深情。总之,我们的心是更加接近了。也就因为接近,“文化大革命”后期,人与人还不便来往的时候,我常常想到他。其后还诌了两首题为《有怀微公》的歪诗,是:

几度兰堂侍酒樽,青花紫玉漫推论(紫玉为端石色,青花为端石花)。摩挲当记葱尖手(黄莘田咏桃花洞石章,有“摩挲每上葱尖手”之句),魂断黄家十砚轩(王微同志藏砚,以黄莘田十砚轩砚为第一)。

蹉跎又过十年期(此诗为1977年春日作),永乐尝瓜忆昔时。村市影随清梦断,何人解作竹枝词(长记永乐店风光而未作诗描画)?(www.xing528.com)

怀念他,当然不乏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愿望。这样说的来由是,相知的许多人,对他的有千里之才而惯于伏枥不动,都有惋惜之意。他,文方面的学识博而精,只是不勤于执笔,所以写出来的东西远远少于通晓的东西。例如八十年代前期,编辑室想印一本指导中小学师生教书法、学书法的书,都希望他写,他也有意写,可是那时候他的健康情况已经不佳,又因为旧习惯难改,几年过去,终于没有动笔。率直地说,我有时简直对他有不满的情绪。但有时又不这样想。那是八十年代初吧,他曾托我求我的老友篆刻家金禹民先生刻一方图章,印文是“老去心犹壮”。这使我有点迷惑不解,心犹壮,可是能做的不做,这是怎么回事?

直到近一个时期,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从“文化大革命”的暴风雨稍稍减弱的时候起,他就全力攻书法,尤其篆书,心犹壮大概主要是指这个。在此之前,他学书用过什么功,我没问过他,但看他的硬笔字,精整流丽,想来年轻时候也是费过不少力的。专说近十几年来,他在这方面的用心之专,功力之深,都是一般人难于望其项背的。他常游书店,重点是买新影印的碑帖,以及有关书法的著作。临池,每天用多少时间,我也没有问过他,但可以推知,时间一定很长,因为到他家里去,十回有九回,我总是看见他坐在窗下写。屋子不大,书柜里整整齐齐;其他地方则相当乱,笔砚,碑帖,空白元书纸和宣纸,已写成的字幅,几乎堆满屋子。所写,绝大多数是篆书,少数是行楷

篆书,就字体说是老祖宗,流行于先秦时代。两汉还有点流风余韵(如碑额经常是用篆书写),六朝及其后就不大有人写。清朝号称博古,写篆书的有一些,但与写行草的相比,究竟少多了。这是因为,这种字体,用处太小,而且圆笔不见锋芒,费力不讨好。所谓不讨好,是能欣赏的人不多,仅有的一点点立足之地,要靠行家看门道。但行家终归太少,所以如邓石如、杨沂孙、吴大徵、赵之谦等大家,循规蹈矩,由外行人看,就像是出于描画,缺少米字的“刷”气。也许就是为了逃避这样的常见,如张廷济就写天发神谶,吴昌硕就写石鼓,舍正路而不由。而其实,这有如演戏,最难演的还是规规矩矩的常人,因为,借用佛家的话说,这样的所得是圆成实性。

王微同志的篆书,是规规矩矩的一路,与我的老友金禹民先生相同。风格自然会有别:金先生是圆润,王微同志是精整。这是天资、癖好加功力的结果。俗话说,字如其人,这话并不永远对,但可以常常对。王微同志为人整饬,在书法方面知见广博,功力深厚,所以所作篆书和行楷都精整,用包世臣《艺舟双楫》评书的标准,可入精品。精,分开细说包含的两种意义:一是笔画中藏有筋骨(这是好字的最重要的条件),二是结构严谨,合于古法。总之,在篆书较少的现代,有如此的成就,应该说是很难得的。

然而可惜,据我所知,王微同志,正如他自己所说,心犹壮,还想精益求精,只是因为健康不遂心愿,竟至出师未捷身先死。已经有许多年,他患哮喘病,很奇怪,热天反而严重。近两年还添了其他病,以致住医院的次数逐渐增多,时间逐渐拉长。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次进去就不再出来。记得是八月上旬,听说他又住院,病情严重,我去看他,见他精神尚好,还问我一本近作排印的情况。我据常情推断,即使转危为安的可能性不大,短期内总不至有什么危险。万没想到,只是十几天,他就与世长辞了。

生涯,大椿与朝菌等寿,这是道家的看法。但说是说,至于一般人,就仍不免于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就王微同志说,虽然年已过古稀,终归是壮志未酬,赉志以没了。但这也可以退一步想,他精进不息,在书法方面有了大成就,并且得以影印问世,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宏伟建筑增一些砖瓦,身后如果有知,总可以含笑于泉下了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