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规矩与方圆-与古人对话,探究规矩的来头

规矩与方圆-与古人对话,探究规矩的来头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者说,老娘们当家犯了规矩!老者说,老辈儿的规矩。盘古开的天地,实际上是为懵懂的人们规划出了统一的规矩。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探究规矩的来头,不妨做个蛙跳,先查找一下方和圆的源头。既然《周髀算经》认为“圆出于方”,图B,这是考古人员对红山人利用方画圆推测。立杆测影,古人将大地规定了五个方位。缠足,作为规矩,在封建社会昌盛了近千年。缓缓隆起,圆形的石阵被称作圜丘。方方正正,方形的石阵被称作方丘。

规矩与方圆-与古人对话,探究规矩的来头

中原有句老话:“驴驾辕,马拉套,老娘们当家瞎胡闹。”岁数大点的女人当家怎么就瞎胡闹了呢?为这,我专门咨询了河南安阳小屯村(1)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老者说,老娘们当家犯了规矩!我问,犯了什么规矩?老者说,老辈儿的规矩。我又问,老辈儿的规矩犯不得吗?老者严肃地说:“犯不得!”我问:“如果犯了呢?”老者怒了:“天打五雷轰!”我哑然,不敢再问了,不过,却多有不甘,因为我接下来还想问“老辈儿的规矩是怎么来的”,但老者已怒,只能就此打住。

史籍上说,远古的时候,天地混沌。盘古开天辟地,天地不再混沌。盘古开的天地,实际上是为懵懂的人们规划出了统一的规矩。

有了规矩,人就不再混沌,明白起来的人们不再为所欲为,意识到了规矩对于生活的至关重要性。话说到这儿,疑问来了,规矩是从哪儿来的呢?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探究规矩的来头,不妨做个蛙跳,先查找一下方和圆的源头。

在我的考古生涯中,有很多很多神奇的事情,例如半坡人是依圆盖房的,于是我们初步认定,半坡人是先发现并且绘制出圆的,但是,对于这一认定,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不这么认为。《周髀算经》中指出:“圆出于方。”《周髀算经》的认定有悖于考古人员在半坡遗址的发掘发现,那么根据何在呢?

女娲伏羲,人首蛇身,这对中国的人文始祖,一个抱着规,一个抱着矩,自从有了规矩,天地不再混沌,人也不再懵懂了。

半坡人善盖圆房子。怎么盖的?推测,半坡人先定一个原点,然后拉一根绳,围着原点,转一圈,房子的原始“图纸”就画出来了,在画好的圆圈上打洞立柱,半坡人的房子就这样盖出来了。

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五千多年前的红山文化三圆祭坛,三圆的直径:外22米,中15.6米,内11米,注意到了吗?三圆两两间的比:22∶15.6、15.6∶11,都是

在红山遗址上,考古人员发现,红山人竟然已经发现了数学中的,这一发现,比古希腊早了两千多年。红山人是怎么将呈现出比例关系的三个圆画出来的呢?既然《周髀算经》认为“圆出于方”,图B,这是考古人员对红山人利用方画圆推测。

原来,圆是这样出于方的。红山人的做法给出了诠释。不过,“方”又是怎么来的呢?对此,《周髀算经》还有说法,这就是“方出于矩”。“矩”是什么?“方”又是怎么由“矩”脱胎的?探究此事,有必要阅览一下“规”和“矩”的模样,上页图中,伏羲拿着的就是规,女娲拿着的就是矩。

假设,红山人在地上先画了一个正方形,然后,以这个方一个边的长度为直径,画出方的内接圆,接下来,以这个方对角线为直径,画出方的外切圆,再以这个圆的直径为方的边长,画出第二个方,然后,以第二个方的对角线的长度为直径画出第三个圆,而这三个圆,两两相邻圆的直径之比刚好就是2。

“方出于矩”,有学者推测,红山人画方是将两个矩对向拼对,方被画出来了。

东西长150米,南北宽60米,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即便是在当今,这也是个大工程。石阵被学者编定为牛河梁红山文化第2地点。这里是已发掘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中是最大的。

良渚玉琮,距今五千多年了。外方,内圆。

铜钱,外圆内方。一直以来,天圆地方的理念是中国人思维模式的基点。

前文我们提到过秦始皇统一六国,始皇帝为了千秋基业,采取的最为重要的举措就是统一度量衡,实际上,秦统一的是天下一统的规矩。

汉代,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说教成了古时中国人精神生活的独门规矩,孔子被尊作圣人。

天是圆的,地是方的,这是在中国流传了数千年的天地理念。古人将天认定为圆,这一点,不难理解。环顾苍穹,天如釜底,顺理成章地,天被认定成了圆的。低下头来,平视四周,地也如同倒扣的大锅,给人的感觉也是圆的,那么,古人怎么就违背了直观感触,而将地认作方的呢?要搞清楚这点,得先明白方是怎么来的。立杆测影,古人将大地规定了五个方位。(www.xing528.com)

将天看作圆,在于对自然的观察,而将地认定为方,则在于古人主观的发挥。早期,对天圆地方的描述是这样的:“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张盖”,很是形象,而“棋局”恰是对二绳的添加。对于天地的形状,孔子的学生曾子概括道:“天之所生上首,地之所生下首,上首之谓之圆,下首之谓之方。”曾子所言的上首、下首其实就是人的脑袋和双脚,正如《淮南子·精神训》所言:“头之圆也象天,足之方也象地。”

方和圆的由来先说到这儿,现在聊聊“规矩”。

说文解字》说:“天地人之道也。”天地人,三位一体。天“一”,地“二”,而“三”则是“天地人”的总和,也就是说,“三”包含着整个宇宙。人类刚刚学会直立身子走路的时候,每个人便要感受并且处理好自我、群体和食物这个“三”,而协调好这个“三”就是遵守原始社会的规矩。进入文明阶段以后,人更累了,需要理顺自我、村落和国家三者的关系,时时都需要自我反省,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在不在规矩之内。

甲骨文“巫”,有专家认为,这个字是古时巫师事神用具的象形,有表方位的概念。东南西北中,五方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被规定化。

这是商代甲骨文“天”,这个字的会意是个圆圆的脑袋。

审时度势,规矩也有荒唐的时候,比如说,南唐皇帝李煜有爱小脚的癖好,为此,小脚的窅娘备受恩宠,为了争宠,宫女们竞相缠足。缠足传到了民间,再后来,小脚普及开了。缠足,作为规矩,在封建社会昌盛了近千年。将严重变了形的小脚视为美,如果说这也能被算作“规矩”的话,这无疑是世界文明进程中最为荒唐的规矩了。

有荒唐的,就有合理的,比如咱前文提到过的,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决意将车战改为骑战,将长袍改作短衫,结果立竿见影,赵军终于可以和草原骑兵打个平手了。

缓缓隆起,圆形的石阵被称作圜丘。方方正正,方形的石阵被称作方丘。

尔雅·玉篇》说:“圆曰规,方曰矩。”《前汉·律历志》说:“矩者,所以方器械,令不失其形也。”

规矩怎么来的呢?大禹治水,需要制定测绘的依据,于是大禹“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大禹以何作为规矩和准绳呢?《史记·夏本纪》中说,大禹以自己的身高和体重定出长度和重量标准。

关于大禹的制定标准,东晋的志怪小说《拾遗记》中甚至编撰了一出神话故事。大禹在开凿龙门的时候,钻进了一个数十里深的岩洞,突然,洞里蹿出了一只猪样的怪物,怪物嘴里衔着一颗夜明珠为大禹引路,将大禹带到了一个明亮宽敞的地方。大禹抬头,但见人面蛇身的伏羲端坐于台,一番问候过后,伏羲交给了大禹一柄一尺二寸长的玉简。告别了伏羲,大禹便持此玉简丈天地治水患,对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则神话昭示了一个道理,测量须有权威性的统一标准,何谓统一的标准?说白了,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矩。

规和矩原本不是一回事。画圆的工具为规,画方的工具为矩。关于规矩的出处《管子·轻重己》一文中说:“心生规,规生矩,矩生方。”即心——规——矩——方,这一点,和前边提到过的红山人依矩画方的说法倒是相吻合的。关于规矩的功能,《扬子·太经》说:“天道成规,地道成矩,规动周营,矩静安物。”规矩包涵着天地和动静,万物生长,皆于规矩,规矩寓涵着广阔的哲学理念。后来,规和矩被连缀在了一起,成了一个特定的词。该怎样概括“规矩”?这一点,无须赘述,您肯定说得清,因为,从出生,咱们就都被罩在了规矩里,没有规矩也就没有你我了。

秦兵马俑,统一的着装,统一的身高,连表情都是统一的。统一也是一种规矩,将士们只有遵循了军阵的规矩,这支军队才有可能打胜仗。

房子紧挨着房子,村落的外围是壕沟,可以这么说,八千多年前的兴隆洼人是在懂得了计算的基础上才盖出房子,并且布局出了村落的样子。

(1) 小屯村就是考古发掘最先发现了商代王城的那个村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