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党项的族群规矩与婚姻习俗

党项的族群规矩与婚姻习俗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项的氏族组织规定“不婚同姓”,同时还保留着姑舅表婚的痕迹。其他党项部落闻风兴起,也采取了相同的行动,唐政府又置崛、奉、岩、远等四州安置其众。另一党项大首领拓跋赤辞和吐谷浑王室通婚,结为姻亲。

党项的族群规矩与婚姻习俗

一、党项的兴起

党项之名,始见于隋代,其为“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谷。自周氏灭宕昌、邓至之后,党项始强”[4]。其中心在“古析支之地”[5],也就是唐人所说的“河西九曲”,约在今青海省东南部北纬34度黄河曲折北流之处。[6]6世纪后期,在北周政权的打击下,吐谷浑的势力退缩到今青海省北部,于是党项逐渐向东南方向移徙,进入原吐谷浑的南部地区。隋文帝开皇五年(公元585年),党项首领“拓拔宁丛等各率众诣旭州内附,授大将军,其部下各有差。十六年,复寇会州,诏发陇西兵以讨之,大破其众”[7]。旭州在今甘肃省碌曲县与四川省若尔盖县之间,会州治今四川省茂汶县。也就是说,隋文帝时期,党项已进入今甘、川之间的岷山地区。西夏文古诗《夏圣根赞歌》唱道:“黑头石城漠水畔,赤面冢白高河。”指的正是这一地区。入唐以后,党项的地域“东至松州,西接叶护,南杂春桑、迷桑等羌,北连吐谷浑”[8]。党项部落以姓划分,通常称为党项八部,即“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辞氏、房当氏、米擒氏、拓拔氏,而拓拔最为强族”[9]。对于党项拓跋氏的族源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党项拓跋源出东北的鲜卑族,另一种意见认为拓跋与其他党项各部一样,均出自羌族。唐初的党项拓跋氏控制着今岷山山脉北段与阿尼玛卿山南端之间的地区,包括四川省若尔盖县大部,以及红原松潘二县的北部地区。

党项人自称其族为“弥”(Mi),西夏谚语集《新集锦合辞》一开始就有两句谚语:“夏国辩才数不尽,弥人谚语说不完。”西夏语和汉语对照词语集《番汉合时掌中珠》的“番”字也发“弥”音,正是党项人对自身的称谓。实际上,唐人即已有“弥罗国”[10]的称谓,弥罗即弭药,为Mi nyag的同音异译。在藏文史籍《世界广述》里记载,理塘(Lithang)以东,瞻对(Nag rong)东南,嘉莫绒(raya lmo rong)西南,为弭药(M inyag)之地,即今雅江、道孚、康定三县之间的木雅地区,分布在该地区的党项部落又被称为“弥羌”,一度成为唐朝山南诏讨使所管辖的五部落之一。[11]

党项的初期社会,以血缘为纽带组成氏族,又以氏族为中心组成部落。部落的发展,不仅包括了同一血缘氏族的繁衍,也有对其他部落的兼并,迫使其他部落改姓并入本部落之中。党项的氏族组织规定“不婚同姓”,同时还保留着姑舅表婚的痕迹。党项的亲属中近亲谓之“节亲”,节亲又有“节上亲”和“节下亲”,指父、祖等上辈和子、孙等下辈内一定辈分的近亲。《文海》中解释这种亲属为“父骨亲母肉亲”,因此这种节亲可能包括父亲和母亲两类亲属在内。[12]党项婚姻实行妻庶母、伯叔母、嫂子、弟妇的收继婚制,以维系氏族的绵延。党项人不从事农业,衣、食、住、饮食皆以畜牧为生,牲畜有牛、马、驴、羊等,生产水平较为低下。平时各自为业,不相往来,当受到外族人伤害时,蓬首垢面,妇孺齐上,斗殴烧房,人们没有法令约束和赋役的压迫。发生了纠纷由民众推举的“和断官”调解,杀人赔命钱,还处于原始习惯法的阶段。(www.xing528.com)

党项初期尚无文字和历法,以草木的荣枯来计算岁月。人们崇拜天神,诸部落约定三年一相聚,聚会时杀牛羊以祭天。死后焚尸,实行火葬。

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党项首领之一的细封步赖率领部落归附唐朝,唐就其住区设立轨州(今松潘县西),授步赖作刺史。其他党项部落闻风兴起,也采取了相同的行动,唐政府又置崛、奉、岩、远等四州安置其众。另一党项大首领拓跋赤辞和吐谷浑王室通婚,结为姻亲。公元634年,唐朝大将李靖等率军进攻吐谷浑时,拓跋赤辞帮助浑主伏允作战,后兵败请降。唐政府就其原居住地区,分设懿、嵯、麟、可等三十二个羁縻州,任命归附的部落首领作刺史,以拓跋赤辞为西戎州都督,赐姓李,受松州都督府的节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