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脂溢性皮炎与痤疮的关系及病理特征

脂溢性皮炎与痤疮的关系及病理特征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身患有脂溢性皮炎或寻常性痤疮者更易引起或加重本病。毛囊皮脂腺内大量中性粒细胞聚集,吞噬痤疮丙酸杆菌发生炎症反应,大量脓细胞堆积形成脓疱。主要表现为毛囊孔角化、黑头粉刺和痤疮样损害。因个体的反应不同,痤疮造成的损害程度也有不同,其临床的表现也不一样。

脂溢性皮炎与痤疮的关系及病理特征

职业性痤疮与从事职业及工作环境密切相关,如长期接触汽油柴油、各种润滑油石蜡、含氯化合物等,易引起职业性痤疮。出现的皮疹分布有其特征,典型的部位是眼旁、颧骨处,也可出在会阴、手背、四肢及躯干等部位。常见的有黑头粉刺和毛囊炎,有人感到瘙痒。黑头粉刺多时,可使皮肤变得灰蒙蒙的;毛囊炎重者引起脓疮,可留下斑痕,影响容貌美观。

一、病因

由于接触各种润滑油及工业油类后,油类本身的化学刺激,使毛囊口上皮细胞增生,角化过度。

1.内因 内分泌功能失调,雄性激素分泌增多或相对增高,刺激皮脂腺肥大增生,分泌油脂量增多。

2.诱因 神经精神因素;饮食因素;大便、睡眠等个人行为因素;烟、酒等嗜好因素,药物因素,化妆品及皮肤护理因素等。基本诱因如下:

(1)大便干燥、便秘: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致毒气上升,毒素上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声音嘶哑,皮肤油腻,诱发痤疮、脂溢性皮炎、脂溢性脱发

(2)饮食因素:偏嗜麻辣、油腻、海鲜、油炸等类食品及烟草者,均可刺激皮脂腺肥大、增生,分泌大量皮脂,诱发痤疮。

(3)油性皮肤:皮脂腺分泌旺盛,易形成痤疮杆菌、毛囊虫、螨虫等的营养环境,发生感染。

(4)药物因素:长期口服避孕药,药物性雄激素或类激素,吸食毒品。

(5)环境因素:包括空气、土壤、水、食物、噪音射线等污染,经常使皮肤处于一种紧张的防御状态,皮肤新陈代谢减慢,造成皮肤抵抗力下降,易诱发痤疮。

(6)化妆品因素:长期滥用化妆品,刺激皮脂腺,加速毛囊角化和堵塞,从而诱发痤疮。

(7)神经精神因素:如情绪亢奋、精神紧张,易导致皮脂腺分泌旺盛,从而诱发痤疮。

(8)个体因素:如月经不调、工作劳累、休息欠佳、青春期、不当的皮肤护理和皮肤病治疗以及不注意皮肤生理卫生。

二、发病机制

1.痤疮的形成过程 油的刺激性与其化学结构的碳链有关,碳链长、沸点高则刺激性大。如柴油较其他油类的刺激性大,煤焦油沥青石油刺激性大,原油刺激性小。其次是油中尘埃、铁屑等机械性阻塞,并继发细菌感染。本身患有脂溢性皮炎或寻常性痤疮者更易引起或加重本病。

体内脏腑功能失调内分泌失调皮脂腺分泌旺盛油脂过多毛孔粗大/堵塞角质层增厚,油脂渐往皮层表面隆起角质层隆起,油脂堵塞毛孔,隆起的顶点氧化变成黑色细菌在毛孔里和油脂搅和在一起痤疮丙酸杆菌在缺氧情况下大量繁殖导致炎症细菌侵入,变成脓疱、结节整个毛囊变红、发炎细菌扩散到附近的皮肤组织,变得更大,进而形成痤疮。及时去正规的皮肤科或皮肤病医院治疗尤为关键

2.基本损害 由毛囊皮脂腺口堵塞形成的粉刺,可发展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粉瘤、囊肿,形成色素沉着印、毛孔粗大,甚至瘢痕形成等皮肤损害。

(1)白头粉刺:毛囊皮脂腺口被角质细胞堵塞,角化物和皮脂充塞其中,与外界不相通,形成闭合性粉刺,有稍稍突起的白头。

(2)黑头粉刺:毛囊皮脂腺内被角化物和皮脂堵塞,而开口处与外界相通,形成开放性粉刺,表面看起来是或大或小的黑点。

(3)丘疹:是痤疮最基本的损害。在毛囊皮脂腺口堵塞的情况下,形成毛囊皮脂腺内缺氧的环境,厌氧性的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分解皮脂,产生化学趋化因子,白细胞聚集而发生炎症性丘疹,所以这类丘疹属于炎性损害。

(4)脓疱:是炎性丘疹的进一步发展、加重。毛囊皮脂腺内大量中性粒细胞聚集,吞噬痤疮丙酸杆菌发生炎症反应,大量脓细胞堆积形成脓疱。这种情况愈后易形成瘢痕,主要为凹陷性瘢痕。

(5)结节:在脓疱的基础上,毛囊皮脂腺内大量的角质物、皮脂、脓细胞存贮,使毛囊皮脂腺结构破坏而形成高出于皮肤表面的红色结节,基底有明显的浸润、潮红,触之有压痛。

(6)囊肿:在结节的基础上,毛囊皮脂腺结构内大量脓细胞的聚集,既有脓液、细菌残体、皮脂和角化物,又有炎症浸润,把毛囊皮脂腺结构完全破坏,触摸起来有囊肿样感觉,挤压之可有脓、血溢出。

(7)粉瘤:在囊肿的基础上,毛囊皮脂腺内的所有内容物逐渐干燥,炎症减轻,形成油腻性豆渣样物质。当囊内压力过大时会在表面形成小孔,从该处可挤出豆渣样或干酪样物质,触之为囊性。

(8)瘢痕:瘢痕是痤疮(青春痘)的最严重的损害。在炎性丘疹以上的严重损害,因真皮组织遭到破坏,愈后结缔组织修补从而形成瘢痕。瘢痕是机体对于组织损伤产生的一种修复反应,当皮肤的损伤深及真皮,使大面积的表皮缺损,该部位的表皮不能再生,将由真皮的纤维细胞、胶原以及增生的血管所取代,这样就出现了瘢痕。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龄,痤疮疤痕的程度有很大的变化,有萎缩性瘢痕——凹洞、增生性瘢痕等。瘢痕一旦形成,不易自愈。

痤疮瘢痕一般分为三类:痤疮样疤、肥厚型疤、瘢痕疙瘩型疤。

三、临床表现

接触该类物质数小时及数月后逐渐发生。好发于易被油脂污染和易受摩擦的部位,如四肢伸侧、面部及皮脂腺发达部位。主要表现为毛囊孔角化、黑头粉刺和痤疮样损害。少数可引起毛囊炎、疖肿,毛囊口角化明显,分布均匀而稠密,触之粗糙。

因个体的反应不同,痤疮造成的损害程度也有不同,其临床的表现也不一样。有些人只出现轻微的粉刺,有些人却是出现严重的囊肿,留下色素沉着和瘢痕。因此,临床上根据症状的轻重又对痤疮进行了分级:

Ⅰ级:粉刺为主,少量丘疹、脓疱,总皮损小于30个;

Ⅱ级:粉刺和中等量丘疹、脓疱,总皮损数31~50个;

Ⅲ级:大量丘疹、脓疱,总皮损数50~100个,结节数小于3个;

Ⅳ级:结节/囊肿性痤疮或聚合性痤疮,总皮损大于100个,结节/囊肿大于3个。

四、痤疮分类

1.诱因分类 环境过敏性粉刺、压力表现性粉刺、荷尔蒙反应性粉刺。

2.痤疮的类型

(1)易出现部位:青春期开始发病,好发于面部、前胸及后背部皮脂腺发达部位,常对称分布。

(2)粉刺性痤疮:初发者有白头和黑头粉刺两种。白头粉刺又称闭合性粉刺,为皮色丘疹,开口不明显,不易挤出;黑头粉刺又称开放性粉刺,位于毛囊口的顶端,内容物可挤出,叫硬脂栓。

(3)丘疹性痤疮:痤疮炎症可继续发展扩大并深入,表现为炎性丘疹和黑头粉刺者称丘疹性痤疮。

(4)脓疱性痤疮:表现以脓疱和炎性丘疹为主者称为脓疱性痤疮。

(5)囊肿性痤疮:表现以大小不等的皮脂腺囊肿内含有带血的黏稠脓液,破溃后可形成窦道及瘢痕,称囊肿性痤疮。

(6)结节性痤疮:脓包性痤疮漏治误治以后,可以发展成壁厚、大小不等的结节,位于皮下或高于皮肤表面,呈淡红色或暗红色,质地较硬,称为结节性痤疮,又称硬结性痤疮。

(7)萎缩性痤疮:丘疹或脓疱性痤疮破坏腺体而形成凹坑状萎缩性瘢痕者,称萎缩性痤疮。(www.xing528.com)

(8)聚合性痤疮:数个痤疮结节在深部聚集融合,有红肿,颜色青紫,称为融合性痤疮或聚合性痤疮。多见于男性,皮损有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粉刺为双头或多头,形成大的脓疡,脓疡间以窦道相连,囊肿内常含有恶臭的黏液脓性物质,常遗留凹陷性瘢痕。

(9)暴发性痤疮:男性多见,特点是有轻度痤疮数月或数年的患者突然病情加重伴发热,多有关节痛,并出现体重下降、贫血、白细胞增多。

五、诊断

根据明确的职业接触史,特有的临床表现及发病部位,参考工龄、发病年龄、作业环境调查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结合对病情的动态观察,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寻常痤疮及非职业性外源性痤疮,方可诊断。

1.油痤疮 接触部位发生多数毛囊性损害,表现为毛孔扩张、毛囊口角化、毳毛折断及黑头粉刺。常有炎性丘疹、毛囊炎、结节及囊肿。较大的黑头粉刺挤出黑头脂质栓塞物后,常留有凹陷性瘢痕。皮损一般无自觉症状或有轻度痒感或刺痛。多发生于眼睑、耳郭、四肢伸侧,特别是与油类浸渍的衣服摩擦的部位,而不限于面颈、胸、背、肩等寻常痤疮的好发部位。

2.氯痤疮 接触部位发生成片的毛囊性皮损,表现以黑头粉刺为主。初发时常在眼外下方及颧部出现密集的针尖大的小黑点,日久则于耳郭周围、腹部、臀部及阴囊等处出现较大的黑头粉刺,伴有毛囊口角化,间有粟丘疹样皮损,炎性丘疹较少见。耳郭周围及阴囊等处常有草黄色囊肿。

六、鉴别诊断

需与寻常性痤疮鉴别:

1.该病不受年龄限制,寻常性痤疮好发于青春期。

2.该病多发于四肢伸侧、手背及面部,寻常性痤疮发生在皮脂腺发达区。

3.损害较一致,有明显的毛囊角化。

七、治疗

1.治疗原则 参照寻常痤疮的治疗原则,对症处理。注意及时清除皮肤上存留的致病物。囊肿较大者可考虑手术切除。痤疮是多种因素导致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根本原因是内分泌失调,雄性激素分泌旺盛引起。痤疮的病因还与一些病原菌感染有关,已经证实痤疮的发生与丙酸痤疮棒状杆菌感染有关。这种痤疮棒状杆菌寄生于青春期的毛囊皮脂腺里,通过脂酶的作用,可水解甘油三酯,产生较多的游离脂肪酸,这些游离脂肪酸能使毛囊及毛囊周围发生非特异性炎症反应。

2.复方维甲酸凝胶(Sirolimus Oral Solution)

表皮角质形成细胞、黑色素细胞及真皮成纤维细胞都是维甲酸作用重要的靶细胞。维甲酸显著的药理活性之一是诱导表皮增生,使颗粒层和棘细胞层增厚,可能是维甲酸对表皮细胞的直接作用,也可能是通过调节表皮生长因子的丝裂原作用,受作用的表皮细胞可见到DNA合成和有丝分裂指数增加。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在表皮细胞分化后期通过影响K1、K10角蛋白酶解,影响丝聚蛋白原至丝聚蛋白过程及交联包膜形成,促进表皮颗粒层细胞向角质层分化。维甲酸可显著抑制实验性粉刺生成,通过调节毛囊皮脂腺上皮角化异常过程去除角质栓,从而起到防止及消除粉刺皮损作用。维甲酸可影响黑色素细胞的黑色素生成,其作用是多位点的,对酪氨酸羟化酶、多巴氧化酶及二羟基吲哚氧化酶等三型催化酶活性都有抑制作用,从而减少黑色素形成,减轻皮肤色素沉着。维甲酸对正常人黑色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成分都无影响。当皮肤发生生理性老化或受药物、紫外线辐射及创伤伤害时,维甲酸可纠正或预防有害因素对真皮结缔组织生化成分及形态结构引起的异常,刺激皮肤细胞外基质蛋白合成,在真皮上部加速形成新的结缔组织带,并可提高伤口部位的张力强度。维甲酸对正常皮肤胶原合成无影响。此外,维甲酸对白细胞趋化有抑制活性,从而起到抗炎作用。全反式维甲酸对皮脂腺及其分泌无直接影响。毒理学口服维甲酸对实验动物(包括小鼠、大鼠、地鼠、兔、猴等)和人都有很强的致畸作用。皮肤局部外用维甲酸对处于胚胎敏感期的小鼠、大鼠、地鼠、兔母体有明确的胚胎毒性及致畸性,并可引起母体系统毒性。但迄今回顾性资料未发现人皮肤局部用药后引起畸胎。维甲酸对皮肤有刺激性。上述实验动物的皮肤反应较人体反应显著为重,可随药物浓度和给药次数引起不同程度的皮肤刺激性炎症,红肿、糜烂,削弱角质层屏障,使药物吸收增加,引起系统毒性。人皮肤外用虽有刺激性但并没有上述严重反应,可能由于动物和人的皮肤结构差异及对维甲酸刺激的敏感性不同所致。所以有关动物维甲酸局部给药的安全性资料及对临床用药安全性的预测意义应慎重评估。

3.中医

(1)病因:皮肤是五脏的镜子。痘痘的产生主要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中国医学研究表明,痤疮虽生长在皮肤表面,但与脏腑功能失调息息相关,中医认为引起痤疮的原因是:

1)肺经风热证:表现为颜面潮红,粉刺焮热、瘙痒,或有脓疱,苔薄黄,舌红,脉细数等症状。

2)脾胃湿热证:皮疹红肿瘙痒,常伴有大便不畅、消化不良、腹胀、苔黄腻、脉滑数等表现。

3)肝气郁结证:多见于女子,皮疹反复发作,与月经周期有明显关联。

4)肝肾阴虚证:多见于30岁以上的成年人,皮疹色红不鲜,常见面色晦暗、色素沉着、神疲乏力、苔薄白、脉濡滑等表现。

(2)痤疮的形成原因:按痤疮生长部位分析:

1)前额:代表心火旺、血液循环有问题,可能过于劳心伤神;亦代表肝脏排毒功能不佳,即体内积聚了毒素。

2)太阳穴:体内激素分泌失衡,青春期比较常见。激素分泌失衡也会间接造成皮脂分泌过于旺盛,从而进一步加剧痤疮的状况;皮肤属于油性皮肤,皮脂腺过于发达,皮脂分泌过旺。如果毛孔被堵塞或者是因为其他原因导致排油不畅,那么皮脂腺继续分泌,皮脂就在毛孔中累积起来,突起成为痤疮。除此之外,现代人由于工作繁忙,为了挤时间经常吃工作餐、盒饭、快餐等食品,而这些食物的油脂性都是极高的。长期食用不仅会导致太阳穴长痤疮,还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健康

3)鼻梁:有可能脊椎骨出现问题,快找医师检查。除此之外,油脂分泌过盛、缺水也都是主要因素。

4)鼻头:长在鼻头处,是胃火旺,或消化系统异常。若长在鼻头两侧,就可能与卵巢机能或生殖系统有关。

5)鼻翼:新陈代谢不佳,鼻翼附近会出现黑头、干纹和皮肤破裂。

6)脸颊:可能是肺部功能失常。吸烟者经常出现双颊浮肿、毛细血管爆裂这些现象,就是因为皮肤含氧量不足之故。

7)嘴唇:嘴唇脱皮、痤疮、溃烂等现象表示维生素B2或复合维生素B缺乏。

8)嘴角:嘴角爆裂或许与铁质不足有关。

9)下巴:表示肾功能受损或内分泌系统失调。女孩子在下巴周围长痤疮或许是因为月事不调引起。

10)胸前及背后:胸前与背后的皮脂腺分布数量仅次于脸部,因此有些人虽然运气好不长在脸上,但胸前及背部的痤疮却让人不敢穿低胸露背的衣服。

(3)辨证施治

1)肺热引起的痤疮,宜用清泄肺热法。肺热痤疮,多由肺有宿热、复感风邪、遂使肺热不得外泄引起。其症面长丘疹,状如粟米,可挤出白粉色油状物,皮疹以鼻周围为多,亦可见于前额,间或有黑头粉刺,且伴口鼻干燥、大便干结、苔黄、舌红、脉数。当用上法。宜用泻白散(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合枇杷清肺饮(人参枇杷叶黄连、黄柏、桑皮、甘草)化裁治之。目前,临床上多在它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使其治疗效果大大增强,目前多由原方去掉人参,加上黄芩和栀子。全方合用,共同发挥清泄肺胃之热的功效。肺胃热清,脏腑通利,痰湿散结,则粉刺得以消除。

2)血热引起的痤疮,宜用凉血清热法。血热痤疮,多由情志内伤、气分郁滞、日久化热、热伏营血所致。其症颜面丘疹以口鼻及两眉间为多,面部潮热明显,妇女尚有月经前后丘疹增多,舌红,脉细数等。当用上法。用凉血五花汤(红花、玫瑰花鸡冠花野菊花、凌霄花)合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生地、赤芍、川芎)加减治之,其效颇佳。

3)胃热引起的痤疮,宜用清泻胃肠法。胃热痤疮,多由饮食不节、过食肥甘之物,使肠胃燥结,中焦积热,郁于面部皮肤而致。其症面部丘疹,状如粟米,能挤出白粉样油状物,间有黑头粉刺,以口周为多,亦可见于背部与前胸,且常伴有口干口臭,饮食较多,舌燥,喜冷饮,大便秘结,脉沉实有力等。最宜上法。用清胃散(黄连、升麻、当归、生地、丹皮石膏)加减治之。

4)热毒引起的痤疮,宜用清热解毒法。此痤疮多由肺胃蕴热上炎,复感外界毒邪,热毒相结,蕴于面部皮肤引起。其症为面部有散在丘疹,以小脓疱为主,周围常有红晕,自觉疼痛,严重时可火焮红肿痛,伴有发热、舌红苔燥、脉实数等。当以上法治之。用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随症出入,其效非常。

5)湿毒血瘀引起的痤疮,宜用除湿化瘀法。这种类型的痤疮,多由素体蕴湿,郁于肌肤,复感外界毒邪,致湿毒凝聚,阻滞经络,气血不和而成。其症除丘疹、脓疱外,常以结节囊肿为主,皮肤出油较多。最宜上法。用除湿解毒汤(土茯苓、薏苡仁、萆薢、车前子、大豆黄卷、泽泻板蓝根、赤芍)加减治之,必收良效。

(4)中药治疗痤疮常见中成药:中医主要采用清热祛风、凉血利湿的方法。

1)成药可选用防风通圣丸、归参丸等。内服可用枇杷叶9g,桑皮9g,苦参9g,赤药12g,丹皮10g,菊花9g,生草9g,水煎服,日服1剂。大便干燥者,可酌加酒军6~10g;结节性囊肿可酌加贝母10g,凌霄花6g。

2)外治可用颠倒散,每晚用茶水调后搽患处,白天洗掉。

白芍3g,细辛3g,通草2g,桃仁3g,加大枣2枚掰开。每日早7时、下午4时开水泡服,8剂一疗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