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婚姻习俗演变及影响

现代婚姻习俗演变及影响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婚姻习俗多有改造创新,旧日传统或淡化或简约,但仍有较大影响。本着详近略远的原则,本节着重叙述现代婚姻礼仪习俗与演变在丰南的诸般情状。双方均表满意,男方即送一些礼物给女方,表示婚姻已定,择日“过礼”定亲。

现代婚姻习俗演变及影响

域内传统婚嫁礼仪源远流长,周代制定的“六礼”历代相沿,成为传统婚嫁礼仪的一般形式。现代婚姻习俗多有改造创新,旧日传统或淡化或简约,但仍有较大影响。本着详近略远的原则,本节着重叙述现代婚姻礼仪习俗与演变在丰南的诸般情状。

一、传统婚姻习俗

(一)提亲

明清到近代,“六礼”中的“纳采”“问名”仪式逐渐合并为提亲。家长经打听了解,或经媒人介绍,觉得女方合适,便托人到女家议婚。女家若同意,即问明女名及生辰八字,进行“合婚”,看男女双方属相是否相合,若“属相不合”(一方属猪,另一方属猴等)则不成婚姻。看属相,批八字决定婚姻,乃无稽之谈,但这种宿命的推论影响极深。

(二)定亲

合婚吉兆(八字、属相均无不合),男方即通知女方,表示可以联姻。女方无异议,家长则择日领女方到男家“相门户”(一些地方也叫“踢门坎”)。双方均表满意,男方即送一些礼物给女方,表示婚姻已定,择日“过礼”定亲。定亲礼旧日为衣料、手镯等。定亲后,男方要备礼到女家,商定结婚日期。

(三)迎娶

旧称“亲迎”。就是举行婚礼的当天,新郎至女家迎接新娘。旧时迎娶用花轿,后用小车子(带篷的马车),而后是汽车。迎娶过程中讲究甚多:20世纪90年代后,新郎到新娘家后要过“叫门关”,这是女方的弟、妹及伙伴难为新郎的游戏,目的是要新郎掏红包,不掏不让进门。新郎进门后,一般要找新娘的鞋子,鞋子会被新娘伙伴藏起,找到后,新郎要给新娘穿上。出门的时候,新郎要挽着新娘,因为新娘出了娘家门脚就不能沾地了;接亲车轿路遇,彼此要互赠礼物;迎亲车轿回程,不能走“回头路”;车轿至男家后,新娘要踏席(毡)而入,后多由新郎抱进堂屋。

(四)婚礼

旧时主要指拜堂,又叫“拜天地”。一对新人在司仪“一拜天地,二拜爹娘,夫妻对拜,送入洞房”的大声诵读中,一一拜过后,由傧相陪到新房休息,新娘开始“坐福”。近午酒宴,新人依次向长辈敬酒。仪式虽简短,但拜堂代表着对天地神明的敬奉,对孝道的体现。新婚第三天(也有在当天),新郎新娘一道到女方家行拜门礼。

二、婚姻习俗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婚姻法》的颁行和各级政府大力提倡,自由恋爱和不要彩礼成为婚嫁新观念。后来,革命化席卷城乡,婚事简办蔚成风气。改革开放后新旧交替,传统与新潮交汇形成中西合璧婚俗。

(一)婚礼简化,中西杂糅

如今无论城乡,婚姻缔结程序都在简化,通常只有相亲、订婚和结婚三道程序。如果男女青年是通过互相认识而确立的婚姻,其程度更加简化,只需定亲和结婚这两个程序。而婚礼这一程序始终受到重视。传统礼仪虽有所简化,但增加了许多新内容,形式也有很大变化。这种变化最突出的地方就是中西杂陈,古典与现代相结合。贴喜字、吃喜糖、喝喜酒的习俗依旧保留,新娘着白色婚纱、吹蜡烛、新人互相承诺、戴戒指等西式婚礼习俗亦融入其中。这样,既保留了传统婚礼的喜庆与热烈,又吸收了西式婚礼的庄重与简洁。亲朋好友的祝福,甜蜜温馨的环境,围绕一对新人的爱情设问和小游戏,都让新人成为婚礼的主角。

司仪角色的变化,也是现代婚礼的一大特点。现代婚礼,司仪已改称主持人,且逐渐取代了新人的焦点位置。主持人有一套系统的主持词(上网就能查到许多),因其烂熟于胸,又在音乐的渲染中,大多能把婚礼的气氛搞得很热闹。过往的司仪,多由村里有经验的“大操”担任,年岁较大,而今,“大操”们仍在许多婚礼上担纲,但外请主持人的越来越多。城市里有专门的婚礼主持人,且更趋年轻化、专业化。

(二)婚姻趋向高消费

婚姻乃人生大事,人们都想把自己的婚礼操办得热闹些,只是结婚费用不断升级,许多刚刚操办婚事的家庭都坦言花销甚大。

1.家电、首饰、房屋等购置费巨大 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四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新四件(彩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相比,现在办婚事,除了需要购置手机电脑、楼房外,还需购置“四金”、戒指、耳环、手镯、项链等首饰(且向钻石铂金方向发展),而购置新房和装修更耗费巨大。这样算来,一对新人结婚,此项花销就需几十万元,甚至更多。(www.xing528.com)

2.礼钱不断升级 从相亲、订婚到婚前这一段时间,男方要准备名目繁多的礼钱(礼钱名目大多延续传统礼数)。生活水平提高了,礼钱也水涨船髙,有相亲礼、定亲礼、看钱、结婚礼、衣服钱、改口钱、回门钱等。就定亲礼而言,先是四百、八百元,称为“四平八稳”,后又涨到一万一,谓之“万里挑一”等等,每个数目,都有相应的吉语相谐,又互相比照,形成习俗,概莫能外了。

3.婚纱摄影婚庆服务诸项费用的数额愈大 婚纱摄影已成结婚一项不可少的开支,费用一般几千元。原先在室内拍照,如今拍起野外实景,花销自然也就大了。近些年许多青年的结婚典礼,从车辆、录像、礼炮,到清主持人、鼓乐班,都交由婚庆公司代为操办,其用度颇大,动辄数万元。

4.婚宴价码成倍攀升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无论城乡,婚宴都是在家里办。院子里搭上大灶,左邻右舍都摆桌子,都来帮忙,桌、凳、盆、碗几家一凑,当屋、炕上都是客人。灶上请民间厨师掌灶,煎炒烹炸一趟街能闻到香气。跑菜则为一二麻利小厮,一路小跑外带吆喝,与屋里屋外的欢笑的人声一道,营造出民间婚礼的热闹气氛。婚宴结束,邻居亲友都分得一些剩下的杂烩,其乐也融融。

改革开放后,百姓生活改善,在城里,婚宴安排在饭店、酒楼由时兴到普及。本世纪之初三四百元一桌(酒水除外)就很不错了,此后,价码不断增加,由400-500元到700-800元,近年来,城区饭店婚宴每桌已涨到千元甚至更多。而一些大酒店,起步价更在2000元以上。以1000元一桌计算,加上酒水烟糖,每桌至少一千四五百元,每次婚宴以30桌计算,一次婚宴即消费4万多元,何况许多婚宴桌次都远超这个数字。

乡村婚宴相对节省,往常在自家和邻家摆桌,开支不大。自2010年前后,乡间出现了专门包办红白喜事宴席的服务组织,锅灶、桌椅、盘盏、棚屋、菜品等宴席一应之物全部包下。婚宴之日,在靠近主家的街道宽敞处或村头摆桌置席,主家只需按商定的价码付款,不再自己费力操办了。2010年前后,一桌300元左右,后来也就500元上下,花费较城镇饭店婚宴可省一半。大凡结婚人家都不愿在婚宴场面上丢面子,因此攀比成风成习,竞相铺张,结果抬高了价码,火了操办的饭店。条件好一点的饭店,节假日的酒席都预订一空,这也就造成这些饭店持久的繁荣。

结婚宴席的花费来自宾客的贺礼,贺礼和婚宴一样在不断攀升。前些年,一般是100-200元,现在这个数人们觉得已“拿不出手”了。如果是上级或有些瓜葛的,贺礼一般500元以至更多。有道是“人情是把锯,你来我去”,收了别人的礼金,也就欠下了人情债,在以后别人的婚礼或适当场合,要以相等或略高于原礼金的数目偿还。许多人都在慨叹这种份子钱带来的经济负担,又都深陷其中。

三、当代婚嫁新习俗

(一)网恋

网络的流行,促成了网恋,通过网络终成眷属的已有所闻。由于网恋中的双方会不由自主地向对方展示个人的优点,而有意识地掩盖缺点,这就给对方造成自己十分完美的假象,见了真人之后难免失望,这是网恋成功率不高的一个原因。倒是因为网恋造成家庭破裂的事情时有耳闻。

(二)未婚先孕

过去女孩子未婚先孕,被认为是伤风败俗,现今这类事已不鲜见。有的女孩子结婚几个月就生下孩子,尽管开始有人议论,过些时日,人们也就习以为常了,家长们对此也较宽容。

(三)同居

一方离异或去世,就与另一方不办结婚手续而住在一起,互相帮助、照顾,对这种事情,过去乡里是容不得的,也极为少见。现在未婚同居者打破了传统道德观念的禁锢,公开一起生活,人们也渐渐视而不怪了。

(四)旅行结婚

旅行结婚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一种结婚方式,临行前,亲人团聚,开一席家庭便宴,一对新人便踏上旅程,到他们选好的风景名胜去旅游观光。旅行结婚是增进双方感情,充分表现个性的婚礼形式,曾一度风行。

(五)集体婚礼

集体婚礼兴起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些倡导新风的单位,根据青年人的意愿,以单位的名义,组织几对、十几对新郎新娘,在一宽敞之所举行集体婚礼。集体婚礼的特点是新人多,来宾多,场面大,热闹又简朴。通常只准备些糖块、水果、饮料就可以了,比传统婚礼显得欢乐,又省钱财。但由于这种场合缺乏个性感受,加之传统习俗的影响,这种结婚形式没有坚持下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