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康熙29年、乾隆12年、乾隆52年、光绪5年、民国18年

康熙29年、乾隆12年、乾隆52年、光绪5年、民国18年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宫之设,亦自唐以来有之[3]。[3]自唐以来有之,乔琳创学宫在唐至德年间。[4]既改而综,指庆历四年,太守廖询徙置学宫于城综。棂星门一般为夫子庙的第一道大门,以此命名,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因世居濂溪之上,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

康熙29年、乾隆12年、乾隆52年、光绪5年、民国18年

杨廷和新都人[1]

遂宁在唐宋为府为州,废置不一,其改为县,则自国初始[2]。学宫之设,亦自唐以来有之[3]。初建城南,既改而东[4]。宋嘉泰中,又迁之书台山下,今礼殿遗迹尚存。胜国时,创建讲堂及稽古阁[5],既而残于兵。洪武四年(1371),知州事者复之,历宣德、景泰间,修葺者再。至于今弘治己未(公元1499年),又几五十年矣。治之不时,日人于敞[6](原本作“蔽”,据乾甲、乙本改),诸生私忧之。

[1]杨廷和(1459-1529),号石斋,字介夫,四川新都人。明著名政治改革家,文学家杨慎之父。

[2]其改为县,则自国初始,指明洪武九年改为县,属川北道。

[3]自唐以来有之,乔琳创学宫在唐至德年间(756-758)。

[4]既改而综,指庆历四年,太守廖询徙置学宫于城综(今杨泗庙处)。

[5]创建讲堂及稽古阁,至顺辛未,汪敬昌率张良玉等,越三月建成稽古阁。详见本志冯元《建稽古阁记》。

[6]日入于敝,一天一天地破旧。

因教谕戴显、张彬、梁性以白于巡按御史曾君禄,令改为之,仍许以公帑余材给其费[1]。会武陵丁侯頀[2]以乡进士来知县事,慨然以为己任,曰:“是邑人之志也,不得以厉民为辞[3]。”复请于巡按御史姚君祥,得报如曾之初。丁侯以公帑不足办,亟捐奉为之倡[4],参佐以下皆助之,邑之好事者又助之。既具,遂集百工而命之曰:“某所大木可材,以属而攻木者;某山石可础可瓷[5],以属而攻石者;某土可陶,某林可薪,以属而埴者[6]。”取于官则优其力,取于民则优其直[7],心画指授,如营其家。乃饬礼殿及于庙[8]。庑门于其前,棂星岩岩[9]。复饬讲堂,翼以两序,舍于其旁,师有安宅。稽古之阁,尊经之亭,增卑为崇,廓隘而宏,亦再逾年,既完既好,校工考程,不愆于素[10]

[1]公帑(tǎng)。帑,古时指(政)府库的钱财。公帑,指政府的钱。

[2]武陵,古地名,即今湖北常德地区。

[3]厉民,虐害百姓。为辞,作借口。

[4]奉,同“俸”,俸禄。

[5]甃(zhòu),动词,作井壁。(www.xing528.com)

[6]植(tuán zhí),,通“转”。植,细腻的黄粘土。植,谓以黏土捏成陶器的坯。

[7]直,通“值”。

[8]饬(chì),整顿;治理。即今言装修

[9]棂星,棂星即古代天文学上之“文星”。棂星门一般为夫子庙的第一道大门,以此命名,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岩岩,高大;高耸。

[10]愆(qiān)素,超过原来计划。

丁侯于是率校官辈,释菜而落之[1],退坐讲堂,进诸生,语之曰:“是役也,惟诸生之始谋,及邑人之勤事,以有今日,有司之责,亦已塞矣[2]。而诸生之所为学,则其责有重焉者,廷不佞,不敢为他辞,请征诸遂之故。”因指堂下之柏而言曰:“是遂之先正张九宗实亲植之,以遗于今者也。夫一草木之微,于学事无或损益者,徙以其贤者之手泽也。然且爱之不忍去也,况今日之所诵说者?孔氏之遗经,圣贤传授心法之所在,用之修己、治人,无往而不为益者。而徙假之以取荣[3],而终弃之可乎?遂之先正,又有傅公耆者[4],常受业濂溪之门[5],与闻性命之说,晦翁亦有慕焉,而属其门人度正以访于其子孙[6]。今其流风余韵,或者尚在也,顾无有闻之而兴者乎?凡此皆圣贤之所以为教,而诸生之所有事焉者。若徙以科第而已,则自唐以来,遂之题名于石者,无(原本作“母”,据民本改)虑数十百人,而何其声烈之不尽传于后也[7]!”诸生再拜曰:“大夫之言是也,敢不勉焉以求进。”于是遂之仕于朝者,户部郎中王君勤、监察御史黄君珂、余君本实,具述其兴事本末,并丁侯之言以告我,请书于石,遂为之记。

[1]释莱,亦作“舍莱”,古代入学时以芊蘩之属祭祀先师的一种典礼。落,通“络”。

[2]塞,尽到。

[3]假,凭借。

[4]傅公耆,字伯成,遂宁人,进士,理学大儒。

[5]常,通“尝”,曾经。濂溪,即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名敦实,因避宋英宗讳改为敦颐。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因世居濂溪之上,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

[6]晦翁亦有慕焉,而属其门人度正以访于其子孙;晦翁,朱熹晚年号晦翁;度正,字周卿,号性善,合州巴川县乐活镇人。度正回蜀后秉承朱子之教诲,极力搜求周敦颐资料,“于是遍求周子之姻族,与夫当时从游于其门者之子孙,始得其《与李才元漕江西时慰疏》于才元之孙,又得其《贺傅伯成登第手谒》于伯成之孙,其后又得所序彭推官诗文于重庆之温泉寺,最后又得其在吾乡时所与傅伯成手书”(卷22536集字韵引《周濂溪集》附《书濂溪书目后》)。经过二十多年努力,终于在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撰成《周子年谱》一书。

[7]无虑,大约。声烈,亦作“声列”,显赫的名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