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德意志货币兑换公约标准实施历程

德意志货币兑换公约标准实施历程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结果,1730年后,德意志西南部地区大量铸造的双柱币成为牺牲品,其含银量缩减了10%。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持续期间,奥地利和德意志南部的货币几乎全部贬值为辅币。巴伐利亚加入这一货币体系后,一马克纯银铸造二十古尔登的体系获得了公约标准的名称。1761年到1765年,莱因邦联和德意志南部各诸侯国采用了每马克白银铸造二十四古尔登的标准。他将德意志南部地区货币的混乱归因于法兰西货币贬值及法兰西背离了1726年确立的铸币标准。

德意志货币兑换公约标准实施历程

起初,莱比锡标准没有取得比以前标准更大的成功。虽然从理论上说,莱比锡标准被德意志北部所有地区接受,并且在1738年的神圣罗马帝国议会上被采纳。但事实上,莱比锡标准并没有获得整个神圣罗马帝国的认可。甚至从1690年莱比锡标准产生时起,竞争性提高货币价值的行为一直在延续,面额为三十、二十、十五和十的克罗伊茨是以每马克白银铸造二十枚到二十一又三分之一枚古尔登为基础的。结果,1730年后,德意志西南部地区大量铸造的双柱币成为牺牲品,其含银量缩减了10%。奥地利王位继承战带来的混乱加剧了货币含银量的缩减。双柱币含银量的迅速缩减将众多具有完整价值的货币赶出流通市场。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持续期间,奥地利和德意志南部的货币几乎全部贬值为辅币。于是,货币兑换商获得数不清的利益。1748年,战争结束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一世带着奥地利人特有的自私及其前任从未有过的勇敢,决定将二十古尔登的标准作为奥地利货币体系的单独标准。因此,一马克纯银被铸造为十三又二分之一帝国塔勒或二十古尔登。巴伐利亚加入这一货币体系后,一马克纯银铸造二十古尔登的体系获得了公约标准的名称。在公约标准下,两古尔登被铸造为新的货币品种公约塔勒。1857年的《维也纳铸币公约》签订前,这一货币公约体系在奥地利一直有效,公约塔勒在德意志南部获得更广泛的流通。

货币是由奥地利金币杜卡特和大量外国银币,如法兰西的六里弗尔塔勒[2]、克朗或布拉班特塔勒[3]维持的。1807年起,德意志南部邦国模仿铸造了布拉班特塔勒,尤其是在巴伐利亚,巴伐利亚铸造的皇冠塔勒采用了新标准,一马克纯银铸造二十四又二分之一古尔登。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一世(www.xing528.com)

奥地利自私的新铸币方案被普鲁士和德意志南部各诸侯国效仿。1761年到1765年,莱因邦联和德意志南部各诸侯国采用了每马克白银铸造二十四古尔登的标准。随后,这一标准改为每马克白银铸造二十四又二分之一古尔登。克朗塔勒价值的高估导致新标准从每马克白银铸造二十四古尔登变成最新的每马克白银铸造二十四又二分之一古尔登的标准,这是德意志西南部大量流通法兰西的六里弗尔,在德意志被称为劳布塔勒的结果。对由于战争和法兰西武器的进步导致法兰西货币在德意志南部过度扩张并引发货币混乱的观点,约翰·菲利普·格劳曼提出质疑。他将德意志南部地区货币的混乱归因于法兰西货币贬值及法兰西背离了1726年确立的铸币标准。

约翰·菲利普·格劳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