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类生命史与个体发展

人类生命史与个体发展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活史是在社会、文化和历史情景里,一个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所发生的事件和经历。美国社会学芝加哥学派的早期代表托马斯和兹纳涅茨基厚达五卷本巨著的《身处欧美的波兰农民》是生活史研究方面的经典研究。而这些内容却恰恰是生命历程所特别关注的重要内容。通过将生命历程与生命周期、生命全程和生活史这三个概念的相互比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生命历程视角产生的渊源。

人类生命史与个体发展

生活史是在社会文化历史情景里,一个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所发生的事件和经历。它所涉及的主要是通过非结构或半结构访谈收集到的案主对过去生活的描述,也包括对邮件、照片和日记等个人资料的研究。美国社会学芝加哥学派的早期代表托马斯(William Thomas)和兹纳涅茨基(Florian Znaniecki)厚达五卷本巨著的《身处欧美的波兰农民》是生活史研究方面的经典研究。他们率先运用了生活史、生活记录和情景定义的方法研究社会变化和移民的生活轨迹。他们注重收集有关研究对象生活经历的文献,如信件、报纸等,让移民讲述自己的生活故事,注重让材料本身阐述移民自己的生活故事,而不是由研究者对这些材料进行解释和分析,他们的方法也因此被称为“生活研究法”(the life study method)。托马斯明确指出,研究移民首要的问题是必须运用纵贯研究的方法来研究移民的生活历史,这种研究必须关注不同类型个体的生活经验和他们在不同环境中生活时间的长短,并且跟踪这个群体的未来生活,获得关于发生在他们生活中的各种经历的连续记录。

这一研究证明,在托马斯和兹纳涅茨基研究中已经有结合移民的社会历史时间考察其生活轨迹的初步思路,这可以看作生命历程视角的发端。在阐述移民前波兰农民背景的基础上,他们通过波兰移民与其家庭成员之间的通信,揭示了移民的心态变化等历程。这些移民在以往波兰文化中完全基本社会化,移民到美国后却重新经历了另一种不同的社会化过程,他们之间不同的生活路线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课题。但他们的研究还未能做到根据出生时间信息来确定和比较波兰农民所处的历史年代,没能将生活变迁与特定的年龄段相联系,也没有分析年龄在适应中的意义。而这些内容却恰恰是生命历程所特别关注的重要内容。

通过将生命历程与生命周期、生命全程和生活史这三个概念的相互比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生命历程视角产生的渊源。下面我们接着介绍生命历程视角的主要内容。(www.xing528.com)

威廉·托马斯(William Isaac Thomas,1863—1947),美国社会学家,芝加哥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与兹纳涅茨基合著的《身处欧美的波兰农民》一书,是社会学经验研究的代表性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托马斯提出了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命题——托马斯定理:如果人们把情境界定为真实的,那么它们在结果上也就是真实的。主要著作还有《社会起源的教材》《不适应的少女》《美国的儿童》等。

兹纳涅茨基(Florian Witold Znaniecki,1882—1958),波兰裔美籍社会学家,是波兰社会学的开创者,同时又被人们称作“美国社会学之父”之一。代表作有《知识人的社会角色》《身处欧美的波兰农民》《社会学方法》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