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单脚空间探索:平衡要素及丹田调控

单脚空间探索:平衡要素及丹田调控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单脚需要平衡的要素很多,除了应具备基本的腿部肌肉力量和脚腕的控制力量外,还要调整好丹田和意识的控制。另外,丹田也是重心调整的核心部位,丹田与肌肉的协调把控也是使身体稳定的基础。

单脚空间探索:平衡要素及丹田调控

1.单脚稳定性练习

●单脚造型稳定练习

要求学生一只脚站立做出各种造型(图3.3)。

图3.3 单脚稳定

练习解读:单脚站立在舞蹈动作中是很常见的,在戏剧中单脚站立的动作并不常见,但对于戏剧演员来讲,单脚稳定性练习是非常必要的。单脚需要平衡的要素很多,除了应具备基本的腿部肌肉力量和脚腕的控制力量外,还要调整好丹田和意识的控制。(1)从动作姿态的平衡来讲,双脚站立身体各部位自然会达到某种平衡,因为身体构造多以对称为基础,比如双手、双脚等,脊柱虽然是单独存在,但它是在人体的中轴线上,也是保证身体平衡的重要因素。当单脚站立时,身体各部位都处于失衡状态。以左脚为例,当单独左脚站立时,由于身体右侧的重量没有右腿的支撑,因而会处于下坠状态,为了使身体达到平衡,身体会自然把重心移到左边,这样身体右侧的部位就会侵占到身体左侧的位置,使原本平衡的左半部分也调整到不平衡状态。因此,在单脚站立时身体各部分都处于失衡状态,身体必须不停地寻找平衡点才能使之稳定。(2)从丹田的控制上讲,在单脚站立时原本由两条腿支撑的重量现在要由一条腿来支撑,重量的负荷增加了一倍以上,丹田的有效控制可以减轻身体的重量感,帮助腿部和脚腕肌肉共同完成支撑任务。另外,丹田也是重心调整的核心部位,丹田与肌肉的协调把控也是使身体稳定的基础。(3)意识的把控是单脚稳定的关键,把控意识的第一步需要学生进入深层关注的状态,仔细体会动作流程中的每个细节,并随时调控好身体各部位,真正做到身体内部和外部同步稳定。

●升级版A:单脚极限动作探索

要求学生在单脚站立做造型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动作探索至极限。

练习解读:极限动作是在动作造型的基础上,将某一部位的动作拉伸到身体能力承受范围内的极限。做这个练习时,身体需要平衡的程度加深了,在身体探索极限时身体的对抗力会随着极限的探索而加大,极限动作本身也是身体寻求平衡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放在单脚站立的练习里,学生既要掌握好极限动作的平衡,又要掌握好单脚站立身体的平衡,还要试图掌控好两个平衡中动作间力度的转换。教师应提醒学生放慢速度,在寻求平衡的过程中仔细体会,不可操之过急。

●升级版B:单脚极速稳定练习

要求学生以双脚站立造型为准备动作,启动时以最快的速度瞬间移动到单脚站立的造型上。

练习解读:“单脚站立瞬间稳定”要求学生对身体稳定的控制能力较强,经过多次单脚站立稳定的训练后,身体有一定的肌肉记忆能力,能瞬间将动作锁定在某一个稳定的形态中,使身体达到瞬间平衡。做这个练习也可分步骤进行,先让学生做单一的双脚站立瞬间移动至单脚站立的练习,接着可以慢慢加大双脚站立的造型跨度,使瞬间站立重心移动的距离越来越远,这样来加大单脚瞬间站立稳定的难度。

●升级版C:单脚跳跃稳定性练习

要求学生原地双脚起跳单脚落地,并且做出规定的造型。

练习解读:在身体起跳到空中的这一瞬间,身体处于失重状态,在这个瞬间里已经打破了原有的平衡性,当身体落地时必须重新寻找平衡点才可能达到稳定,再加上落地时给身体调节和平衡的时间极短,稍有偏差就会导致不稳定,因此这个练习对学生的瞬间协调和控制能力是一个较大的考验。

●升级版D:跑跳单脚落地稳定性练习

要求学生在跑动的过程中进行跳跃,并且落地时做出单脚站立造型,要求在单脚落地做造型时尽量保证身体的稳定性。

练习解读:这是一个较有难度的练习,人体跑动时会产生惯性,要想平衡惯性所带来的冲击力,身体必须具备一定的控制力和调配能力,再加上跳跃所带来的失衡状态,落地时要保持稳定就更加困难。学生要反复练习、反复实践、反复总结才能有更好的呈现。

2.单脚音乐练习

单脚站立音乐练习是在单脚稳定性练习的基础上,加入音乐的元素,旨在把身体稳定的控制意识往情绪表达上牵引,让身体稳定控制成为下意识。音乐对于身体控制有两个方面的作用:(1)身体对音乐会有本能的感知,身体会本能地捕捉到音乐的情绪,并且有欲望通过身体动作将这种情绪呈现出来。在音乐介入时,身体会将控制身体的注意力转移到身体控制意识的潜在区,当这种控制意识的潜在化形成习惯后就变成了动作的下意识。而这种动作控制的下意识是戏剧演员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2)音乐的节奏刺激会潜移默化形成演员身上的节奏感,节拍是一定的,但音乐的快慢强弱却是音乐个体所独有的,每个音乐的节奏感觉都不同,学生在做练习的过程中会慢慢适应各种不同音乐的节奏感觉,从而找到自身动作的节奏个性和共性,为身体控制的调控部门寻找独特的方式。

●单脚音乐感知练习

教师放一段音乐,要求学生在单脚站立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对音乐的感受,做出身体动作的表达。(www.xing528.com)

练习解读:在这项练习中,教师可选择叙事性较强的音乐,叙事性较强的音乐本身是会有不同情感和情绪表达的,当身体接收到这种信息后和自己的经历会产生“化合反应”,形成自己独特想要表达的情感,沿着这种情感的走向做出身体动作,同时关注到身体的控制,让身体情感的表达与控制完美融合,让身体习惯于控制和表达同步的基本感觉。

●单脚音乐节奏练习

教师放一段节奏感较强的音乐,要求学生在单脚站立的基础上做出跟音乐节奏相一致的动作。

练习解读:音乐节奏较强会带给身体“顿感”较强、幅度较大的动作。而这种动作移动较快,给控制增加了一定难度,在这个基础上同样要注意音乐给身体带来的情感刺激以及身体情感的表达,从而进一步锻炼学生身体表达与控制的能力及二者融合的身体意识。

3.单脚控制与发声练习

●单脚控制发声练习

要求学生在单脚站立做动作的基础上,加入“喊山”的声音元素。

练习解读:所谓“喊山”,就是想象自己站在山顶,把自己的情感和信息通过声音或语言传递给另一座山头的人或山下的人,希望他们能听到或感知到。这样的想象必然带来强烈和持续的身体气流。在这个过程中并不要求学生的声音有多悦耳,而是强调在洪亮持续的声音产生的同时,感知丹田的气息通过声带发出声音的路径与丹田同步控制身体和气流的微妙关系。一般来讲,丹田稳定会带来身体的稳定,同步也会带来声音的稳定。由于单脚站立的特殊性,身体会更多地关注到稳定性上,身体的稳定性带来声音的稳定,为了使身体稳定,丹田会持续不断地用力控制,当发声时丹田对身体的控制和丹田的用力有机地合二为一,从而达到身形稳定则声音稳定的连带效应。

●升级版A:单脚极限探索与发声

要求学生在单脚极限造型探索的基础上,加入气息和声音的元素。

练习解读:一般来讲,当身体探索极限造型时,发声的声音通道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挤压和变形,因此发出的声音的质感也会发生变化。这个练习要求学生在身体极限探索的过程中,关注声音通道的变化以及声音质感的变化,并且尽力寻找身体与声音的关系。

●升级版B:单脚控制与短语练习

要求学生在单脚造型的基础上,加入主题短语,使身体造型的表达与主题短语的表达一致。

练习解读:所谓主题短语就是有表达含义的标题式词语,比如:“希望”“飞翔”“失落”“温暖”或“给我”“走开”“留下”等,多以动词和情绪需求的词为主。这些词较直观地反映了身体的潜在动机。造型所表达的意蕴和短语的潜在动机相一致时,身体和语言的表达便达成统一,甚至能产生“化合作用”,使所表达的情感极致化。

●升级版C:单脚短文片段练习

让学生挑选一小段文字,在单脚动作运行时说出来,形成有独特意义的单脚身体表演片段。

练习解读:这个练习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应淡化文字本身所表达的含义,加强身体潜在动机所带来的身体情感,用连贯的文字和持续的声音来辅助身体的表达。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性练习,而是带有创作意义的综合练习,因此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保护学生的灵感呈现,允许多种节奏以及多种由于身体变化而带来的身体情绪的发生、延续及转化。

4.综合练习

●单脚站立控制的综合练习

要求学生选一段自己喜爱的文学片段,根据文学片段所传递的意义以及自己想表达的情感意义,将所学的发声练习及单脚站立练习的所有元素有机融入其中,综合地呈现有主题的、相对完整的身体作品。

练习解读:在这个综合练习中,重点强调的是自己想表达的潜在动机如何通过身体有机地呈现出来,语言文字作为辅助的身体表达手段不作细致要求。鼓励学生在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的同时收集、观摩和大胆运用课堂以外的身体技能以更好、更连贯地完成自己对身体作品的设计,也为之后的学习做铺垫和导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