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卡若文化:中国石器时代的史实揭秘

卡若文化:中国石器时代的史实揭秘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卡若文化以1978年—1979年发掘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而得名。此外,卡若文化还发现有用石子铺成的道路、圆形石台子、石圆圈和灰坑。卡若文化出土不少用于挖掘的铲状器和锄状器和用于收割的穿孔石刀,表明当时的社会经济以农业为主。这是西藏高原栽培农作物的首次发现。据科学测定,卡若文化遗存的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前2100年。这是在西藏高原进行的第一次考古发掘,对研究西藏地区的原始文化及与相邻地区的关系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卡若文化:中国石器时代的史实揭秘

卡若文化以1978年—1979年发掘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而得名。该遗址地处海拔3100米的山地丘陵,面积约1万平方米,文化遗存分早、晚两期。

生产工具以打制石器为主,种类有尖状器、钻、矛、镞、刻刮器、切割器和刮削器等。多采用直接打击法。细石器以间接打击法为主,多采用第二步加工。磨制石器不多,种类有斧、锛、凿、刀、镞、研磨器、切割器和重石。采用了打坯、切割、磨光和穿孔等方法。骨器有锥、针、斧、骨刀梗、骨抿、印模骨器和带锯齿的骨片。陶质工具仅见纺轮。

陶器均为夹砂陶,分粗砂和细砂两种。手制,火候不高。器表多经打磨。陶色以灰色和黄色多见。纹饰以刻划纹为主,还有绳纹、附加堆纹、剔刺纹、印压纹、篦纹、篮纹和彩绘,纹样繁多,图案规整。彩绘陶不多,黑彩,纹饰有曲折三角纹和菱纹。器类少,有罐、盆和碗,以罐为主。

房子发现28座,分为圜底式、半地穴式和地面式三种形式。圜底式房子10座,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居住面下凹成圜底,周沿与地平面相连,最凹处一般在房基中部,深12—54厘米不等。居住面或是将原生土略加平整而成,或是底部垫10厘米左右的黑灰土垫层,或是在圜底中间横铺一层排列密集的圆木,圆木上面和整个居住面涂草拌泥,并经火烧烤。烧灶简单,一般利用居住面的最凹处直接作灶址。有的支架石块,灶址处有灰烬堆积,进门处有踏脚砾石和砾石台阶柱础为明础,分布在房基周围的居住面上,向内倾斜。有的室内中心有一个大的柱洞,房子的形状为圆锥形窝棚式建筑。半地穴式房子12座,形状呈方形或长方形,墙为草拌泥墙或石墙。灶坑呈圆形,周围嵌以石块。或直接在地面生火作灶坑。石墙半地穴式房子3座,墙厚25—35厘米,以砾石砌成,掺合料为草拌泥和黄砂。室内有排列整齐的柱洞3排,墙外也有一周柱洞。可能为楼房式建筑,下层饲养家畜,上层住人。石墙房室显示了较为进步的建筑技术和独特的建筑形式。地面式建筑6座,四周有柱洞和木骨草泥墙,居住面涂草拌泥,并经火烧烤。有的草拌泥下垫有一、二层圆木、土和小石子。灶址以石板或红烧土围成灶池。

此外,卡若文化还发现有用石子铺成的道路、圆形石台子、石圆圈和灰坑。(www.xing528.com)

装饰品有骨笄、石璜、骨璜、石环、石珠、石珠项饰、骨镯、贝饰和牌饰等。

卡若文化出土不少用于挖掘的铲状器和锄状器和用于收割的穿孔石刀,表明当时的社会经济农业为主。发现了保存很好而未经碳化的栽培作物种壳,经鉴定是谷子。这是西藏高原栽培农作物的首次发现。饲养猪。从出土一定数量的细石器和镞、矛看,狩猎经济也占有较大比重。出土动物骨骼10多种。

科学测定,卡若文化遗存的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前2100年。这是在西藏高原进行的第一次考古发掘,对研究西藏地区的原始文化及与相邻地区的关系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