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兵法地形优势:利用地形取胜

兵法地形优势:利用地形取胜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指前平后险,易入难出的地形。指敌对双方皆可据险对峙,不易于发动进攻的地区。以上六点,是利用地形的原则;这是将帅的重大责任所在,不可不认真考察研究。夫地形者,兵之助也①。

兵法地形优势:利用地形取胜

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注】

①通:通达,指四通八达的地区。《易·系辞》:“往来无穷谓之通。”梅尧臣注:“道路交达。”

②挂:悬挂、牵碍。《仪礼·少牢馈食礼》:“挂于季指。”郑玄注:“挂,悬也。”此指前平后险,易入难出的地形。

③支:《左传·定公元年》:“天之所坏,不可支也。”杜预注:“支,持也。”指敌对双方皆可据险对峙,不易于发动进攻的地区。梅尧臣注:“相持之地。”其说义近。

④隘:指两山峡谷之间的地带。梅尧臣注:“两山通谷之间。”

⑤险:指山川险要、行动不便利的地带。

⑥远:指敌我双方距离较远。《庄子·天道》:“吾固不辞远道而来愿见。”

⑦先居高阳:应率先占据地高向阳的地形,取得战争的主动权。杜牧注:“通者,四战之地,须先据高阳之处,勿使敌人先得而我后至也。”

⑧利粮道:保持粮道畅通。贾林注:“通粮道,便易转运。”杜佑注:“无使敌绝己粮道也。”

⑨彼出而不利:敌人出击也不利。而,也、亦。

⑩敌虽利我:敌人以利诱我。杜佑注:“佯背我去。”

⑪引而去之:引兵伪装退去。引,去,离开。梅尧臣曰:“伪去,引敌人半出而击。”

⑫令敌半出而击之:张预注:“敌若来追,伺其半出,行列未定,锐卒攻之,必获利焉。”其说甚是。令,使。

⑬必盈之以待敌:一定要用足够的兵力堵塞隘口,以对付敌军来犯。杜佑注:“以兵阵满隘形,欲使敌不得进退也。”

⑭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在隘形作战,敌若先占领,并用重兵堵塞隘口,我不可随顺敌意去攻;如敌尚未全部占领隘口,则应全力进攻,与敌争险阻之利。从,顺遂。张预注:“敌若先居此地,盈塞隘口而陈者,不可从也;若虽守隘口,俱不齐满者,入而从之,与敌共此险阻之利。”

⑮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在险阻之地,我当抢先占据地高向阳之处,争取主动,以待敌军。曹操注:“地形险隘,尤不可致于人。”张预注:“平陆之地,尚宜先据,况险厄之所,岂可以致于人?”

⑯势均:杜牧曰:“譬若我与敌垒相去三十里,若我来就敌垒而延敌欲战者,是我困敌锐,故战者不利。若敌来就我垒延我欲战者,是我佚敌劳,敌亦不利,故言均势。”其说通洽。

⑰难以挑战:因地势均远,不宜先求战。挑战,挑动敌人出战。曹操注:“挑战者,延敌也。”

⑱地之道也:指上述六者乃将帅指挥作战时利用地形之原则。

⑲将之至任:将帅应负的重大责任。

【译】

孙子说:地形有“通”“挂”“支”“隘”“险”“远”六种。凡是我们可以去,敌人也可以来的地域,叫作“通”;在“通”形地域上,应抢先占据开阔向阳的高地,保持粮道畅通,这样作战就有利。凡是可以前进,难以返回的地域,称作“挂”;在“挂”形的地域上,假如敌人没有防备,我们就能突击取胜,假如敌人有防备,出击又不能取胜,而且难以回师,这就不利了。凡是我军出击不利,敌人出击不利的地域叫作“支”;在“支”形地域上,敌人虽然以利相诱,我们也不要出击,而应该率军假装退却,诱使敌人出击一半时再回师反击,这样就有利。在“隘”形地域上,我们应该抢先占领,并用重兵封锁隘口,以等待敌人的到来,如果敌人已先占据了隘口,并用重兵把守,我们就不要去进攻,如果敌人没有用重兵据守隘口,那么就可以进攻。在“险”形地域上,如果我军先敌占领,就必须控制开阔向阳的高地,以等待敌人来犯;如果敌人先我占领,就应该率军撤离,不要去攻打它。在“远”形地域上,敌我双方地势均同,就不宜去挑战,勉强求战,很是不利。以上六点,是利用地形的原则;这是将帅的重大责任所在,不可不认真考察研究。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弛;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注】

①走:指败逃。

②弛:指将帅懦弱无能,士卒军纪涣散。曹操注:“吏不能统,故弛坏。”

③陷:指将士虽强,然士卒战斗力弱,与敌作战则将吏孤身奋战,力不能支,故败。曹操注:“吏强欲进,卒弱辄陷,败也。”

④崩:溃败。这里指主将不知其裨佐部将的能力,遇战则溃败。刘寅《直解》云:“如山之崩坠。”

⑤乱:混乱,没有秩序。(www.xing528.com)

⑥北:败走。

⑦遇敌怼而自战:军中将吏恚怒而不听主将之令,遇敌便战,致使军队溃败。怼,怨恨。

⑧陈兵纵横:布兵列阵杂乱无次。杜牧注:“引兵出阵,或纵或横,皆自乱之也。”

⑨料敌:分析、观察敌情。

⑩选锋:精选出来的精锐的前锋分队。《尉缭子·战威》:“武士不选,则众不强”,其义同此。

【译】

军队打败仗有“走”“弛”“陷”“崩”“乱”“北”六种情况。这六种情况的发生,不是天灾,而是将帅自身的过错。地势均同的情况下,以一击十而导致失败的,叫作“走”;士卒强悍,军官懦弱而造成失败的,叫作“弛”;将帅强悍,士卒懦弱而失败的,叫作“陷”;部将怨恨不服从指挥,遇到敌人擅自出战,主将又不了解他们的能力,因而失败的,叫作“崩”;将帅懦弱缺乏威严,治军没有章法,官兵关系混乱紧张,列兵布阵杂乱无常,因此而致败的,叫作“乱”;将帅不能正确判断敌情,以寡击众,以弱击强,作战又没有精锐先锋部队,因而落败的,叫作“北”。以上六种情况,均是导致失败的原因;这是将帅的重大责任之所在,是不可不认真考察研究的。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注】

①兵之助也:指用兵作战的辅助条件。张预注:“能审地形者,兵之助也。”

②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梅尧臣注:“将知地形,又知军政,则胜;不知,则败。”张预注:“既知敌情,又知地利,以战则胜;俱不知之,以战即败。”其义颇精。

③战道必胜:依据战争规律,就必然能取胜。战道,指战争的指导规律。

④必战可也:此言可径出兵战之,毋须依从君命。

⑤无战可也:张预注:“苟无必胜之道,虽君命必战,不可战也。与其从令而败事,不若违制而成功。”其说甚是。

⑥唯人是保:意谓只求保全百姓。

⑦利合于主:符合君主的根本利益。

【译】

地形是用兵打仗的辅助条件。正确判断敌情,考察地形险易,计算道路远近,这是高明的将领必须掌握的方法。懂得这些道理去指挥作战的,必定能够胜利;不了解这些道理去指挥作战的,必定失败。所以,根据分析有必胜把握的,即使国君主张不打,坚持打也是可以的;根据分析没有必胜把握的,即使国君主张打,不打也是可以的。所以,战不谋求胜利的名声,退不回避失利的罪责,只求保全百姓,符合国君利益,这样的将帅,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谿;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注】

①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全句言爱护体恤士卒,可以和他们同生死,共患难。梅尧臣注:“抚而育之,则亲而不离;爱而勖之,则信而不疑。故虽死与死,虽危与危。”其说甚是。

②厚而不能使:只知厚待而不能使用。厚,厚待、厚养。

③爱而不能令:只知溺爱而不重教育。梅尧臣注:“爱宠而不教。”

④乱而不能治:士卒行为不守法令而不能严加管束。

⑤动而不迷:行动果断,毫不迷茫。

⑥举而不穷:举措随机应变,是无穷无尽的。

【译】

对待士卒像对待婴儿,士卒就可以同他共患难;对待士卒像对待自己的儿子,士卒就可以跟他同生共死。如果对士卒厚待却不能使用,溺爱却不能指挥,违法而不能惩治,那就如同娇惯了的子女,是不可以用来同敌作战的。只了解自己的部队可以打,而不了解敌人不可打,取胜的可能只有一半;只了解敌人可以打,而不了解自己的部队不可以打,取胜的可能也只有一半;知道敌人可以打,也知道自己的部队能打,但是不了解地形不利于作战,取胜的可能性仍然只有一半。懂得用兵的人,行动起来不会迷惑,他的战术变化无穷。所以说: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