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视障儿童戏剧教育理论与实务:戏剧空间概述

视障儿童戏剧教育理论与实务:戏剧空间概述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空间是运动的存在和表现形式。戏剧教育所需要的空间是一种特殊的空间样式——根据活动样式的不同,对空间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不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和戏剧表演的舞台空间相似,只是不需要像舞台空间要求的那样专业和严格罢了。在戏剧作品中,最主要和基本的表现手段是行动,而空间和时间则是动作得以实施的最基础的载体,是使之能成为剧的先决条件。空间被排在首位。

视障儿童戏剧教育理论与实务:戏剧空间概述

空间是运动的存在和表现形式。具体事物只有在一定的空间里才能存在,一切具体的行为、现象、事情都在具体的空间里发生、发展和结束。戏剧教育所需要的空间是一种特殊的空间样式——根据活动样式的不同,对空间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不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和戏剧表演的舞台空间相似,只是不需要像舞台空间要求的那样专业和严格罢了。本节我们主要以舞台空间样式为参照,将其作为空间感知的练习依据。

在戏剧的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各式各样的舞台,主要可以归为伸出式、拱框式、中心式三种样式。舞台是演员的存在空间,舞台区是动作的空间。在戏剧作品中,最主要和基本的表现手段是行动,而空间和时间则是动作得以实施的最基础的载体,是使之能成为剧的先决条件。瑞典舞台美术家阿庇亚将舞台美术的各种要素按照重要性排列,依次是空间、灯光和绘景。空间被排在首位。

舞台在空间上包括三个部分,底面、垂直面和顶面。底面是其中最重要的要素。舞台行动大多在底面上展开,底面直接影响了戏剧的表达和演员的表演。这也是我们开展戏剧教育活动所面对的主要区域。垂直面可以起到分割舞台空间、间隔、屏障和背景等作用。舞台的底面与垂直面相互联系。舞台的顶面主要限制舞台的高度,是舞台灯光最集中的区域。

对于视障儿童的运动及感知特点,本书在第二章作了较为详尽的叙述。这里,仅引用法国现象学代表莫里斯·梅洛-庞蒂在《知觉现象学》中的部分发现,以进一步丰富这方面的认知。

在叙述视障者、空间(物体)和盲杖的关系时,他说:“盲人的手杖对盲人来说不再是一件物体。手杖不再为手杖本身而被感知,手杖的尖端已变成有感觉能力的区域,增加了触觉活动的广度和范围,它成了视觉的同功器官。在探索物体时,手杖的长度不是明确的和作为中项起作用的;与其说盲人通过手杖的长度来了解物体的位置,还不如说通过物体的位置来了解手杖的长度。物体的位置是由触摸物体的动作的幅度直接给出的,除了手臂伸展的力度,手杖的活动范围也包括在动作的幅度中。(www.xing528.com)

当手杖成了一件习惯工具,触觉物体的世界就后退了,不再从手的皮肤开始,而是从手杖的尖端开始。人们想说,通过手杖对手的压力产生的感觉,盲人构造了手杖及其各种位置,这些位置接着又使第二能力的物体,外部物体处在中间……手杖成了身体的一个附件,身体综合的一种延伸。”

这让我们对视障儿童的触摸觉的形成和感知习惯的建立,有了新的认识和想法,并利用这思路,设法迁移挖掘到其他感觉的运用方式中,以扩大他们对空间的感知范围。

“因为我们是在利用我们与世界的经常接触中获得的联系时得到它们的(空间知觉)。没有背景的最初知觉是难以想象的。任何知觉都必须以感知的主体的某个过去为前提,作为与物体相遇的知觉的抽象功能包含了一种使我们得以造就我们的环境的更隐蔽的活动。”

语句非常佶屈,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生活经验与积累对于形成新空间知觉具有关键价值。作者还举了我们在陌生地点的感受与体验来说明这一点,非常具有启发性。这一理念,我们也揉入了对视障儿童的空间练习活动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