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红军长征:勇者无惧,万水千山轻如游

红军长征:勇者无惧,万水千山轻如游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2步:概括本诗通过对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述,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怕”两字,铿锵有力,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途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第5步:搜集查阅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长征:勇者无惧,万水千山轻如游

1.会写“律”“崖”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明确全诗所写的内容。

难点: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预习6步法

第1步:朗读

1.我已读了( )遍课文,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完成哪项,就在哪项上画“√”)

2.我能背诵课文。

第2步:概括

本诗通过对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述,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描述长征波澜壮阔的场面,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诗中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度概括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势,再现了长征宏大的场面,接着通过写攀五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岷山,表现出中国工农红军翻越万水千山的革命精神。

【解析】此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答题时要认真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作答。

【答案】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越乌蒙 渡金沙 抢大渡

第3步:认写

再次朗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结合字典或下面的知识清单学习这些生字、新词。

1.会写字_______________

2.解词语

万水千山:很多的山和水,形容路途遥远险阻。

等闲:平常。

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磅礴:(气势)盛大。文中指山势高大、险峻。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玉树到四川宜宾这一段。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中西部。

三军:文中指红军队伍。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第4步:理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佳句赏析]这两句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不怕”两字,铿锵有力,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途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万水千山”一词以静写动,概括了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语言高度凝练。“等闲”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中国工农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佳句赏析]这两句承接“千山”。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扬抑之间更显出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中国工农红军都灵动起来。此联可谓想象超绝,用语新奇,境界广阔,气象万千。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佳句赏析]这两句承接“万水”。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中国工农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中国工农红军神勇无比。一“拍”一“横”,一动一静。此联对仗自然、工整,以自然环境寄寓无限感慨,极具气势。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佳句赏析]这两句描述了长征的最后历程。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难程度超过“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但这时由于胜利在望,心情疏朗,“喜”由心生,脚下的路也就变得不那么困难了。最后以“开颜”收篇,写出了中国工农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

第5步:搜集

查阅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

第6步:质疑

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把它们记录在下面或课本的空白处,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ww.xing528.com)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给加点的字词选择合适的解释。

1.万水千山只等闲( )

①平常 ②随随便便;轻易 ③无端;平白地

2.大渡桥横铁索寒( )

①冷 ②穷困 ③影射敌人的冷酷与形势的严峻

3.三军过后尽开颜( )

①脸上的表情;脸 ②体面;面子 ③颜色

三、根据下面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1.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把一切艰难险阻看成平平常常的事情,并以豪迈的英雄气概喊出豪言壮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更使中国工农红军感到欣喜的是那终年积雪不化的千里岷山,被自己踩在了脚下。中国工农红军翻越此山以后,豁然开朗,人人都为胜利在望而笑逐颜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首诗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开叙事抒情的。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采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一个“暖”字表达了中国工农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寒”字使我们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诗中列举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两个典型战役,一个是巧渡__________,一个是飞夺__________。

5.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过的最后一座山,就是诗中提到的________。

五、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沙水/拍/云/崖暖 B.大渡/桥横/铁索/寒

C.更喜/岷山/千里/雪 D.三军/过后/尽/开颜

2.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诗人采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有人曾经为中国工农红军翻雪山过草地写过一副对联,请你试着写出下联。

上联:过草地红军历尽千辛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两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的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应包括( )(多选)

A.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B.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C.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D.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