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韦维尔掀起北非战场巨大反攻,北非战役 '战斧作战'

韦维尔掀起北非战场巨大反攻,北非战役 '战斧作战'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韦维尔在得到增援后,在丘吉尔的督促下,决定对隆美尔发动大规模的反攻,其行动代号为“战斧作战”。经过几天的激进,隆美尔最终粉碎了英军的“短促作战”行动。“战斧计划”的起草者、英军西线沙漠作战司令皮尔斯将军决定迅速发起进攻。6月14日,隆美尔的监听员报告说,每一支英军部队都从电台里接到“比特”将于第二天开始的通知。于是,隆美尔当天晚上便命令部队进入备战状态。从此英军士兵把哈勒法亚隘口称作“鬼门关”。

韦维尔掀起北非战场巨大反攻,北非战役 '战斧作战'

希特勒不同,丘吉尔把“北非翼侧阵地”看得几乎与大英帝国本土一样重要,所以在英军被逐出昔兰尼加后,他不顾本土部队装备不足的事实,断然决定增兵北非。5月12日,4艘英国舰艇到达亚历山大港,共有238辆坦克,其中有马蒂尔式坦KE 2135辆,这比英中东军司令韦维尔为保卫埃及集起来的坦克多3倍。兵力增加后,丘吉尔便急于夺取胜利,重振英军日益低落的士气,督促韦维尔迅速发动进攻。而时值夏季,酷热的太阳和数不清的苍蝇毒蛇使沙漠战地生活更添几分艰苦。德军士兵由于难以得到生活保障则更为艰苦。德军以饼干、沙丁鱼罐头软包装奶酪等为主食,很少能吃上新鲜水果蔬菜。营养的缺乏对年轻士兵健康的损害明显加剧,他们的牙龈常流血不止,一些人已开始掉牙。在酷热中一向刻板的隆美尔也只好穿短衣短裤驱车外出。围攻托卜鲁克的失败以及所付出的高昂代价给隆美尔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每到一处他都能察觉到批评和埋怨的声音在日益增高,他也迫切需要夺取新的胜利,重振日益低落的士气。

韦维尔在得到增援后,在丘吉尔的督促下,决定对隆美尔发动大规模的反攻,其行动代号为“战斧作战”。丘吉尔对该计划的目标是雄心勃勃的:一是要在北非取得一场“决定全局”的胜利,二是要消灭隆美尔的部队。韦维尔比较谨慎,说他希望这次进攻“最终将敌军赶回到托卜鲁克以西”。担任这次进攻任务的是英第13军,辖有第4印度师和第7装甲师,拥有300辆坦克,246架飞机。而隆美尔的非洲军辖有第5轻装师和第15装甲师,拥有150辆坦克,139架飞机,火炮数量也少于英军。

隆美尔预料到英军会发动反攻,这一预料又被截获的英军电讯所证实。他抓紧时间加强了萨卢姆、哈勒法亚隘口、巴迪亚的力量。为了对付英军的马蒂尔达坦克,隆美尔把他手上仅有的12门88毫米高射炮分成几组:其中一组4门部署在哈勒法亚,一组4门部署在哈菲德岭,其余4门部署在萨卢姆。88毫米高射炮可以在1800多米的距离内击穿“马蒂尔达”步兵坦克,大大弥补了德军反坦克炮火之不足。此战后,一名被俘的的英军上校要求看看摧毁他坦克的大炮,当他发现是88毫米高射炮时竟愤愤地说:“这太不公平了,竟然用打飞机的高射炮来打坦克。”

德军88毫米高射炮

5月15日,英军代号为“短促行动”的进攻开始了。英军一部分从正面攻击哈勒亚隘口以及整个萨卢姆防线,装甲部队则从哈巴塔地区出发沿着坡地,先向西北再转向正北进攻卡普措堡。双方军队在哈勒法亚隘口一场激进,互有胜负。萨卢姆防线的战斗对隆美尔来说是难以应付的,他在两小时内向柏林发出了一连串电报,一会儿让人放心,一会儿又在告急。

5月22日,他驱车来到萨卢姆前线,这一天正好德军打了个胜仗。隆美尔亲自召开了一连串会议,爬进散兵壕与被晒得黑人般的士兵聊天。经过分析,隆美尔认为英军在哈勒法亚隘口配置了较为薄弱的兵力,他决定乘机夺回这个军事要地。27日清晨,德军便发动进攻,很快便又占领了哈勒法亚隘口,并缴获了大批的战利品。经过几天的激进,隆美尔最终粉碎了英军的“短促作战”行动。

这次战斗之后,隆美尔知道英军决不会善罢甘休,不久便会卷土重来,于是他抓紧时间加强了萨卢姆、哈勒法亚隘口和巴迪亚的防御力量。在视察巴迪亚量,隆美尔发现了在那里有大批意军丢弃的军用物资,他如获至宝,命令把一切可用的意军大炮用于加强各要点。又让守军在利埃边境增修了不少新据点,在据点中建起了几个临时性的修理厂,修好了不少的大炮和车辆。为了对付英军的“马蒂尔达”步兵坦克,隆美尔把他手上仅有的12门88毫米高射炮分成几组。因为那时德军有近2/3的反坦克炮,还是战前生产的37毫米炮,远不及英军反坦克炮的威力,对付有厚装甲的“马蒂尔达”步兵坦克毫无办法。而88毫米炮则可以在1800多米的距离内击穿“马蒂尔达”步兵坦克。

除了加强部署外,他还撤换了施特莱彻的职务,主要是他对隆美尔的命令提出过许多质疑,并进行过“冗长的辩论”。隆美尔任命琼汉尼斯·冯·腊芬斯坦少将接任施特莱彻。腊芬斯坦出身名门,瘦削而英俊。6月上旬第15装甲师也全部到达北非。

根据丘吉尔的命令,这次行动将一举消灭隆美尔。英军已重新运来了238辆新坦克,从而大大增强了实力。“战斧计划”的起草者、英军西线沙漠作战司令皮尔斯将军决定迅速发起进攻。

6月14日,隆美尔的监听员报告说,每一支英军部队都从电台里接到“比特”将于第二天开始的通知。于是,隆美尔当天晚上便命令部队进入备战状态。

6月15日凌晨4点,英军兵分三路从利埃边境向德军阵地发起大规模进攻。在右路,进攻哈勒法亚隘口外围阵地的英军坦克遭到了隆美尔部署在这里的4门88毫米高射炮的射击,19辆进攻坦克有15辆被击毁,这一路英军不得不撤了回去。从此英军士兵把哈勒法亚隘口称作“鬼门关”。在中路,英军以一个“马蒂尔达”步兵坦克团为先锋,向卡普措堡挺进,一路没有88毫米高射炮构成的“坦克陷阱”,德军37毫米反坦克炮对“马蒂尔达”步兵坦克失去作用,德军第15装甲师第8坦克团在与英军坦克进行激烈的对射中也败下阵来。当日黄昏,中路英军攻占了卡普措堡。在左路,英军以装备巡逻坦克的第7坦克旅打头阵,企图包抄德军的翼侧,却在哈菲德岭落入德军的“坦克陷阱”,遭受重大损失后不得不退回原阵地。(www.xing528.com)

6月16日,隆美尔先发制人,令第15装甲师向卡普措堡猛烈反攻,同时让第5轻装甲师包围英军的左侧。拂晓进攻开始,但夺占卡普措堡的英军夜间加强了防御工事,拼命阻止德军坦克的突入。第15装甲师的进攻没有多大进展。决定性的战斗发生在南线,第5轻装甲师突破了左路英第7坦克旅的阵地。隆美尔立即押上了自己的全部赌注,电令第15装甲师只留下少数兵力扼守卡普措堡以北阵地,其余全部撤离卡普措堡,与第5轻装师一起插入英军侧翼,然后冲向哈勒法亚海岸。这样既可解出英军对哈勒法亚的包围,亦可切断英军整个远征军的退路。

6月17日凌晨6点,第5轻装师和第15装甲师分别抵达了第一个指定目标,随之击败了英第7装甲师主力。隆美尔遂敦促两个装甲师大胆迅速地向哈勒法亚攻击。德军的行动完全出乎英军的意料之外,英军高级指挥官匆忙磋商了一下,就下令部队赶紧撤退。事实上占领卡普措堡的英军不待总司令部下令,便先行擅自撤出卡普措堡以免被包围。他们连忙烧毁了辎重,扔下伤兵不顾,几乎是死里逃生。

英军全线退回了埃及境内,丘吉尔寄予厚望的“战斧作战”没有砍倒隆美尔,却以失败告终。他在回忆录中悲哀地写到“17日这天一切都糟糕透了”。此役英军损失969人,坦克100辆。德意军损失678人,坦克62辆,其中完全被击毁的只有12辆。

“战斧作战”后,隆美尔被希特勒晋升为上将。他的非洲军也升格为非洲装甲兵团,辖有第15装甲师、第21装甲师(原第5轻装甲师改编)、第90轻型装甲师(新增)。加上意大利部队,隆美尔共有3个德国师和7个意大利师(多是装备低劣的部队),坦克450辆,飞机300架。

隆美尔声誉四起。除了隆美尔高超的作战抟术外,他的声誉提高与他的副官36岁的阿尔弗雷德·伯尔恩德中尉的宣传有重要关系。伯尔恩德中尉是纳粹宣传部的高级官员之一,长得粗壮结实,一头卷发,皮肤黝黑,但他却善于舞文弄墨。隆美尔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禀告希特勒的时候,便想到他,将他派回去。伯尔恩德对此自然心领神会,利用一切机会吹捧隆美尔。

“他是个搞蒙蔽和伪装的老手,”他在一次广播宣传讲话中说:“他总是干那种很少有人意料得到的事。倘若敌人认为我们在某地的兵力最强,那么你可以肯定那里是我们兵力最薄弱的地带。而当敌人认为某处是我们的弱点又冒险接近时,我们又会变得确实十分强大。”

他接着说,“一次我们把托卜鲁克的敌人惹怒了,他们用炮火轰击了我们的观察所。于是隆美尔命令架设观测塔。于是,一夜之间竟出现了30个这样的塔楼,而且都有全副武装的假人在不停地细致观察,他们由躲在防空洞里的士兵操纵,不时地顺楼梯上上下下。敌人感到十分困惑,向这些观测塔发射一连串猛烈的炮火,他们把自己的全部炮弹都射向这些观测塔。过了不久,英军放弃了这种尝试——而就在这时,我们又把假人换成了有血有肉的真正的观察兵。”

信件也像雪片般飞向隆美尔。一个10岁的小女孩在新闻记录片中看到她的这位偶像后,写信说:“我非常崇拜您和您的非洲军,并热切地希望您赢得最后的胜利。”

一位上校带着几分谄媚写信给隆美尔:

“我想写一部有永久价值的作品,它将表现我们时代一位年轻的将军,要把他作为子孙的榜样,为尚武精神高潮的到来提供一个起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