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少年适应能力培养:学会做人,不欺暗室

青少年适应能力培养:学会做人,不欺暗室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欺暗室讲的是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也要光明磊落。蘧伯玉不欺暗室,人们虽不能亲眼见他的所为,也仍然相信他的为人,这是对他最好的嘉奖。杨震不欺天,不欺地,不欺人,不自欺,人民因此特意为他修了一座“四知庙”,来纪念这位清廉的太守。

青少年适应能力培养:学会做人,不欺暗室

不欺暗室讲的是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也要光明磊落。

春秋时,卫国有一个叫蘧(jù)伯玉的人,品德高尚,人人皆知。有一天晚上,卫灵公和夫人正在家中闲坐,听到街上传来马车行走的辚辚声,当车行至皇宫门跟前,响声便没有了,过了宫门,又听见了辚辚车声。原来,按照当时的礼制,车过皇宫门的时候,车上的人都要下车息声慢行。卫灵公问:“这是谁呢?”夫人说:“这一定是蘧伯玉了。蘧伯玉是贤德之人,一定不会因为是在黑暗中无人知道而不遵守礼节的。所以知道是他。”蘧伯玉的行为正是慎独的表现。

东汉人杨震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廉洁的官员,“杨震辞金”的故事在历史上广为传颂,充分体现了人民对慎独这一美德的赞誉。杨震曾做过“荆州刺史”,后来调任为东莱太守。当他去东莱上任时路过昌邑这个地方,当时的昌邑县令王密是他做荆州刺史时提拔的官员。王密听说杨震到来了,便亲赴郊外去迎接,当晚又去杨震官舍拜访,并且带了许多黄金作为礼物送给杨震。杨震一见,很生气,便说:“你难道不了解我的为人吗?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王密误以为杨震是假客气,便说:“黑夜里没有人知道。”杨震更生气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不知!”王密羞愧地无地自容,带着礼物狼狈地回去了。

蘧伯玉不欺暗室,人们虽不能亲眼见他的所为,也仍然相信他的为人,这是对他最好的嘉奖。杨震不欺天,不欺地,不欺人,不自欺,人民因此特意为他修了一座“四知庙”,来纪念这位清廉的太守。确实,千万不要以为背地里无人知道就放纵自己,因为做人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一种自觉的修养,况且,丑恶的事情只能欺骗人于一时,一旦败露就将永远难以做人。(www.xing528.com)

我国有一个民间故事,也很生动地阐发了人应该慎独的道理。

从前有一个国王,要任命一个财务大臣,选谁好呢?想当财务大臣的人很多,但必须是一个行为清廉的人。如何才能知道谁是清廉的人呢?国王想了一个办法。他命令所有想当财务大臣的人,在某一天都去皇宫见他。到了那天,这些人被领着走过一个狭长的通道,正走着,通道里的灯突然全都灭了,这些人在黑暗中被领着来到了国王所在的大厅里。国王不忙着任命,却命令乐队奏乐、让所有的人跟着音乐跳舞。随着身体的舞动,几乎所有的人衣服里都掉出了各种金银珠宝,只有一个人例外,他的衣服里什么也没有。于是国王宣布,就任命这个人做他的财务大臣。原来,国王为了考验这些人,特意在长长的通道两边,放满了珠宝,当他们经过时。故意弄灭了灯,那些贪图便宜、见利忘义的人以为无人知道而顺手牵羊,结果落得个弄巧成拙。俗话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慎独,其实就是讲自我约束的能力,让自己来监督自己。这需要坚定的信念,光明磊落的胸怀,这是每个人终其一生都不应放松的道德锻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