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衬是为了把事物描绘得更鲜明,故意拿其它一个事物来进行衬托,这也是常用常新的一种表现技巧。用绿叶的绿,更能映出红花的红。所以映衬便能使描写对象分外突出了。
唐伯虎是明代的大画家。他的仕女画是很出名的。一次,他展纸握笔,又想画幅仕女画。他画过登楼远眺、花丛漫步等等情态的仕女形象。怎么画幅别出心裁的仕女画呢?他略一筹思,一个新的构思就出现了。他先用绿色画了一片很大的芭蕉叶,然后,又精绘细描,画了一个斜卧在芭蕉叶上的美女。美女穿着红裙子,在绿色的蕉叶映衬下,显得格外的妩媚。蕉叶再大,也未必比人的身体还大呀,这似乎不太真实。但这幅画一出来,人们却纷纷叫好,从此,“蕉叶仕女”就成为令人喜爱的名画了。这与画家运用映衬手法是分不开的。
映衬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描写的主体事物与拿来作衬托的事物在感情、色调上是一致的,这就是正衬;另一种是主体事物与拿来作映衬的事物在感情、色调上正好相反,这就是反衬。在写作时,到底用哪一种好呢?这没有什么死的规定,只能按文章表达的需要来具体处理。
《我的小伙伴》,记述假期去姥姥家,小表哥二黑溜带“我”去捉鱼,当“我”看见水塘很大,不敢下水时,小表哥瞟“我一眼,说:“下呀,你又不是泥捏的,难道怕在水里泡烂吗?”“我”怕丢面子,咬住牙,闭了眼,往水里一跳,呛了口水,待“我”站起来时,发现水并不深,仅仅齐大腿弯。自己学表哥的样,先在塘边走一圈,在稀泥里留下一个个脚印坑,接着使劲打水。鲫鱼都钻进脚印坑里,然后再蹲在水里,双手按泥里的脚印坑,就抓到了鲫鱼。小作者写到这里就用映衬手法来表现自己喜悦的心情:
我双手并拢,向自己踩的一个脚印坑按去,塘底的稀泥软软的,再往下按,我右手的中指触到了一个又滑又硬的东西,哈,鲫鱼,我使劲抓住它,这家伙不知往外逃,只会往泥里钻,我抓它出水面,它的尾巴还动哩。我也会捉鱼了,直高兴得双手都发抖。我手一扬,把鱼甩到岸上。我得意地打量水塘,它是那么的亲切,风吹细细的波浪,向我身边涌来。水里映出的山峰、树影,都扭曲着身子,像在跳舞。尤其是岸边那棵柳,把细细的枝条拖到水里,有一枝还轻轻地在我眼前晃来晃去,似乎也为我的成功,高兴得微微发抖哩。
在抓到鱼后的这几句自然景物的描写,恰当地映衬了“我”那欢快的心情。景物是愉快的,心情是高兴的,景物和心情的色调一致,这是正衬了。
例如:(www.xing528.com)
《改选之后》,记述班干部改选,自己落选了,心情苦闷:
我无精打彩地往家里走去。但脑子里总忘不了落选的那一幕。谁不想当干部呀,我做梦都想自己选上。当同学自由提名时,我马上挺直身子,胸脯挺得高高的,希望别人看见我,提我的名。反复地在心里找自己的优点:考试成绩全班第三名,我还主动地做过一次值日,还给宋明明送过一次练习本……可是,谁也不提“我”。那宋明明举手发言时,还瞧了我一眼,却提的是别人。我耐心地等啊,盼啊,直到选举结束了,我还是无人理睬。我怎么不好,选上的那些人,就比我强?过去当班委时,我还对别人说:“当班干部,受累不讨好,谁还当呀。”如今落选了,我却有一种浓厚的失落感,尤其是面子不好看,“落选干部”,谁还瞧得起我呢?我真想哭,但又怕别人看见,老师一宣布选举结束,我就头一个冲出教室,真想快点跑回家去,趴在床上,悄悄地哭个痛快。
我走着,烦恼着。可街上的行人,挨挨挤挤,商店里还挂着大红灯笼,门口还放着花篮,这是个新开张的商店。若在平时,我准得进去看看热闹。可是现在,我却感到那灯笼红得太刺眼,花篮里花也假里假气。偏偏我不痛快时,空中还响起了音乐……
这一节里,小作者的心情是苦闷的。可是,外界的景物是商店开张,花篮、音乐,一切是欢乐的。心情与景物的色调相反,这是反衬。欢乐的景物把苦闷的心情映衬得更为醒目了。
运用映衬技巧时,总是有两个事物出现,但两个事物中,被衬的事物是主体,拿来衬托的事物是客体,一定要主次分明。在描写的份量上说,主体要详,客体要略,比重要适当。如果主体写得不充分,客体写得过多,就会喧宾夺主,轻重失当,这是必须注意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