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953-1993年榆林市榆阳区档案馆档案全宗指南

1953-1993年榆林市榆阳区档案馆档案全宗指南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62年6月,中共榆林县委农村工作部撤销。1967年1月,“文化大革命”初期,中共榆林县委农村工作部工作停滞。1973年5月,中共榆林县委、榆林县革委会分设,中共榆林县委农村工作部恢复。1988年1月,中共榆林县委经济工作部撤销。1989年4月,中共榆林市委经济工作部恢复。(四)全宗档案接收数量中共榆林市委经济工作部全宗档案接收明细表注:此表根据2015年底榆阳区档案馆藏纸质档案案卷目录清点移交接凭证登记。

1953-1993年榆林市榆阳区档案馆档案全宗指南

一、全宗来源简况

(一)全宗构成者形成和职能

1.全宗构成者形成

1954年11月,中共榆林县委设立生产合作部。

1957年12月,中共榆林县委生产合作部改为中共榆林县委农村工作部。

1962年6月,中共榆林县委农村工作部撤销。

1963年12月,中共榆林县委农村工作部恢复。

1967年1月,“文化大革命”初期,中共榆林县委农村工作部工作停滞。

1968年3月,榆林县革命委员会和中共榆林县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同时成立,设一套工作机构;8月,县革委会生产组分管农村工作。

1971年2月,中共榆林县第四届委员会选举产生,未新设工作部门,仍由榆林县革委会生产组分管农村工作。

1973年5月,中共榆林县委、榆林县革委会分设,中共榆林县委农村工作部恢复。

1975年3月,中共榆林县委农村工作部撤销。

1979年2月,中共榆林县委农村工作部恢复。

1985年2月,中共榆林县委农村工作部撤销,中共榆林县委经济工作部设立。

1988年1月,中共榆林县委经济工作部撤销。

1989年4月,中共榆林市委经济工作部恢复。

2.全宗构成者职能

中共榆林县(市)委主管农村工作、经济工作的部门。

(二)全宗构成者所有曾用名

中共榆林县委生产合作部

中共榆林县委农村工作部

中共榆林县委经济工作部

中共榆林市委经济工作部

(三)全宗管理机构和档案数量

中共榆林市委经济工作部全宗档案明细表

注:此表根据2015年底榆阳区档案馆藏纸质档案案卷目录分类清点登记。案卷目录为档案数字化拆后重组的“新案卷目录”。

(四)全宗档案接收数量

中共榆林市委经济工作部全宗档案接收明细表

注:此表根据2015年底榆阳区档案馆藏纸质档案案卷目录清点移交接凭证登记。

二、档案内容与成分介绍

(一)全宗构成者基本职能

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县(市)委农村工作、经济工作任务,协同有关部门抓好落实。

2.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研究和经济工作研究,协同有关部门抓好农村基层组织整建和干部培训,抓好区域经济工作。

3.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向县(市)委提供农村工作、经济工作的科学决策依据和建议,宏观指导农村工作、经济工作。

(二)全宗构成者主要活动

1953—1956年,贯彻执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展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和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兴办农业合作社和初级社转并高级社,完成农业、手工业、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1955年,榆林地、县推出北岳庙农业生产合作社先进典型。

1956—1957年,开展审干肃反、整风“反右”、增产节约运动,清查惩处反革命分子,加强党员干部整风教育和基层党组织整顿,反对右派言论和划定右派分子;开展区、乡和农业社干部训练,加强党的农村工作。(www.xing528.com)

1958—1960年,贯彻执行总路线,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右倾思想和资本主义行为,建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和发展集体经济;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和发展粮食生产,推出花园沟连年丰产典型经验。

1960—1963年,开展农村“三反”、城市“五反”运动,开展党员干部甄别排队,整风、整社,审查社队干部;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实行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体制,精简党政机关干部职工和动员干部职工家属、城镇居民返乡参加农业生产。

1963—1966年,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揭批资本主义倾向,反对资本主义当权派,补定漏划地主、富农、资本家和清查漏网叛徒、特务、反革命分子,划定社队“四不清”干部;开展生产大队阶级状况、社员口粮分配调查和合并核算单位审批管理,选派工作队到公社、生产队蹲点工作。

1968—1970年,实行党政“一元化”领导,开展“斗批改”、清理阶级队伍、“一打三反”运动,推行基层领导班子组织、思想革命化建设,稳定地方农业生产和社会秩序。

1971—1975年,开展批修整风、批林批孔、“三批一清”运动,农业学大寨,建设人民公社战备田和高产作物丰产田,促进农业全面发展、农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生猪产量上“纲要”,树立农业学大寨先进典型社队;推行全面整顿,开展农村基层组织整顿。

1976—1978年,开展揭批“四人帮”“一批两打”运动;开展基本路线教育、审查社队干部工作,调整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大搞农田基建、育苗造林;开展人民公社生产队合并审批。

1979—1980年,开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开展“揭批查”运动,贯彻落实中共榆林县委《关于进一步落实党在农村各项经济政策的若干具体规定》,开展人民公社调整生产大队和变动核算单位审批,划给农村社员少量荒沙地治沙造林和颁发荒山、荒沙使用证。

1981—1984年,开展党员思想教育、法制教育活动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市场经济,推行和完善农村生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人民公社经营管理干部队伍,发展农村多种经营专业户、重点户。

1984—1987年,开展整党、党员登记、命名先进村党支部和优秀党员活动,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推动种草种树和流域治理,鼓励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建筑业、运输业为主的农村经济联合体,促进农村商品生产,调查和处理农村土地林木权属纠纷问题。

1990—1993年,按照省、地统一安排,分期在乡镇机关单位、村民委员会中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三)档案文种名称列举

1.综合

地委农工部、县委有关加强农村工作的指示、通知、决定等,本部工作计划、总结、统计年报、会议记录等。

2.农村和经济工作

农村和经济工作安排、情况简报、调查材料、典型经验、总结报告等,整风整社、农业学大寨、整队工作会议记录等;农村和经济工作、农村基层组织基本情况统计报表等。

3.市委农村社教工作

社教办公室会议记录,农村社教工作安排、总结报告,农村基层干部、党员、村组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查处,省、地、市社教办公室表彰先进决定等。

三、检索查阅注意事项

(一)检索注意事项

1.全宗可使用的检索工具

案卷目录、全引目录。

2.机读目录和手工检索工具条目的数量

2015年,制作658卷档案的机读目录7826条,取代手工检索条目。

3.纸质档案数字化副本的画幅数量

2015年,完成数字化扫描画幅69008页。

(二)查阅注意事项

1.档案鉴定的情况

1992年10月,销毁1953—1958年短期档案161卷;新增1954年长期档案8号卷;短缺档案2卷(1957年中共榆林县委干部训练班长期档案7号卷,1979年中共榆林县委农村工作部永久档案15号卷)。

2.档案全宗划分为永久、长期和短期三种

永久档案233卷,长期档案425卷,短期档案284卷。

3.档案内容向社会开放的情况

(1)1954年档案开放11卷。其中永久档案5卷,长期档案6卷。

(2)1955—1958年档案开放58卷。其中永久档案20卷,长期档案38卷。

4.馆藏档案全宗号对照

1990年6月编《榆林市档案馆全宗名册》,中共榆林县委农村工作部全宗号X1-5;2014年3月编《榆阳区档案馆数字化项目编号》,中共榆阳区委农村工作部全宗号X0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