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近代中国社会保险:英美烟工人储蓄计划实证

近代中国社会保险:英美烟工人储蓄计划实证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该案例中,没有详细的时间记录,但根据英美烟公司的工厂储金历史,应该是发生在1932-1937年间。[38]根据储金规定,十年的储金计划在五年期的时候,员工就可以提取前五年储金的总和,同时,英美烟又在储金账户上存储和前五年储金等值的部分,这部分以每年6%的利率生息。以此推算,马小妹在十年间月平均工资约为17.5元。案例一表明,英美烟十年的储金计划确实生存了下来。同时期英美烟公司的工人总数约为1.5万。

近代中国社会保险:英美烟工人储蓄计划实证

本部分采用分别基于单个员工储金状况的纵向案例和基于储金规模和投资管理的横向案例做实证研究。这两个案例以实证的方式进一步印证了本章前两部分的研究。

图2.3 英美烟在华账面利润

资料来源: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四),中华书局,1983年,第1527页。

案例一:盒子部的女工马小妹拿到了十年的“黄簿子”(即储金)有70元。[37]

这是一个纵向的储金案例。通过这个案例可以考察储金计划的生存状况。在该案例中,没有详细的时间记录,但根据英美烟公司的工厂储金历史,应该是发生在1932-1937年间。[38]根据储金规定,十年的储金计划在五年期的时候,员工就可以提取前五年储金的总和,同时,英美烟又在储金账户上存储和前五年储金等值的部分,这部分以每年6%的利率生息。基于这些信息,可以推算出,马小妹拿到的70元是一笔资金的五年6%利率的本息收益。那么,这个储金计划在五年时的储金是52.31元[39],这笔由公司在五年末存进的本金,相当于工人五年每月提取工资5%资金的总和。以此推算,马小妹在十年间月平均工资约为17.5元。[40]

同时,根据英美烟公司的史料,在1926年上海烟厂中,制纸盒女工平均日工资0.55元,装盒女工平均日工资0.6元,包盒女工平均日工资0.45元。[41]相当于月收入14.3元、15.6元和11.7元。[42]这一工资水平在20年代末和30年代有所增长,如在1928年,上海大英烟公司新来工人的最低日工资是0.45元[43],在1932年为0.55元[44],从1928年到1932年上涨了22%。

综上,推算出的月工资17.5元能较好地吻合这一时期的职工工资水平。案例一表明,英美烟十年的储金计划确实生存了下来。(www.xing528.com)

案例二:1937年,储金管理公司代管理的颐中烟草公司工厂储蓄总共有1 600 755元,这部分形成储金管理公司的负债,该负债总额预计在未来几个月会减少270 000元,当前对这部分储金的投资见表2.3。

表2.3 工厂储蓄基金的投资统计(1937年) 单位:元

资料来源:《英美烟对储金的运用和处理》,上海社科院英美烟草档案,档号:[149]33EG-000023,原件英文。
注:*原件中是以银两为单位,数值为35 000两。

这是一个横向的储金案例,其通过储金的总规模、要到期支付的规模和储金的投资管理状况,可以映射出储金的覆盖率、新老工人比重和资金管理的目标及成效。

首先,案例显示储金计划覆盖了所有工人,并且在工人队伍中老工人居多。这一结论是根据到期要支付的规模和总储金规模推算得知的。1937年的储金总额是1 600 755元,将要兑现的储金是270 000元。因为储金计划是十年一期。所以,总的储金包含了1927-1937年间,各个年份开始的工人储金。而要兑现的储金则包括1927年开始的十年期兑现和1932年开始的五年期兑现,因此,要兑现的储金估计应该占到储金总数的1/5左右。实际上,这二者的比值却是1/6。[45]这反映了早期工人的工资要低于后期工人的工资。如果按照案例一对工人月平均工资17.5元的估算,那么可以推算出要到期的这笔储金覆盖的人数为4 398[46]人。同时期英美烟公司的工人总数约为1.5万。这是根据英美烟在1934年上海各厂职工人数为7 472人,汉口厂有3 187人,天津厂有2 386人,因此这三厂共有13 045人[47],同时,根据1934年的数据,这三地的工厂工人数占到英美烟公司全国各工厂总人数的86.8%[48],那么估算1934年英美烟全国工人总数为15 029人,即1.5万左右。因此,实际要兑现储金的工人,即1927年和1932年开始加入储金计划的工人占到工人总数的1/4(4 398/15 000)左右。这一年要兑现储金的工人即平均最早一期的工人比率要大于平均值1/5。[49]据此可以推算,长期工人居多;同时,所有工厂工人都被覆盖在了储金计划里。

其次,案例表明资方为了应对储金提取在投资上做出了稳健的选择,但由于战争的威胁使资产实际价值有所下降。在储蓄基金中,预留了一小部分现金——约10万元[50],以应对随时的现金需求,其余所有的投资都投向了利率为6%或5.5%的外国公司债券优先股。债券和优先股的风险要远远低于其他风险资产,并且6%左右的利率正好与公司所承诺的生息利率一致。储金投资的这种安排目的清晰,即较好地应对工人的储金提取。但市场价值和账面价值表明,由于战争的威胁,债券资产的实际价值有所下降。

因此,案例二表明,储金计划覆盖了所有工厂工人,并达到了它最初的目的——管理工人。在储金的投资管理上,即使战争的威胁对资产的实际价值产生了负面影响,也未改其力图保障工人最终支取的初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