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向王安石学习曲线管理 改为 古今中外的管理智慧:学习曲线管理

向王安石学习曲线管理 改为 古今中外的管理智慧:学习曲线管理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旦管理的环境不是情同水火,王安石立即就表现深得圆融管理之妙的一面。王安石辞去这个职位后,府中一群小吏多次来索要,吴氏却一直置之不理。王安石多年高居相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一生清贫,家无余财,吴氏从无任何怨言。王安石非常清楚自己的管理目的,就是既维护自己的名誉不受损害,同时也不伤及夫人的自尊心。这正是王安石变法所面临的困难局面。

向王安石学习曲线管理 改为 古今中外的管理智慧:学习曲线管理

王安石是是宋神宗的宰相,锐意推行变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他的霹雳手段毫不通融也得罪了一大批既得利益者。正因为这些既得利益者的疯狂反对,王安石的变法最终功败垂成。很多人因此评价王安石说,他虽然雄才大略,但一味固执冒进,不近人情,不懂得圆融变通的管理之道,故而不能团结大多数的人参与到变法中来,最终导致了变法失败。

其实,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王安石根本不是个不懂得灵活变通死板的人。他之所以采用非常强硬的态度来主导变法,是因为当时的变法力量和保守力量相比非常悬殊,即便是支持变法的宋神宗也是首鼠两端,经常摇摆,他既希望变法图强,又不愿过分得罪保守势力。这样,王安石作为非常弱势的一方,要推行变革,如果稍有犹疑,稍有退却,稍有变通,就很可能一败涂地。所以说,王安石固然有坦荡率真的一面,但他并不是不懂得圆融变通,而是不得其便以为之。

一旦管理的环境不是情同水火,王安石立即就表现深得圆融管理之妙的一面。

王安石罢相之后,曾经被贬到江宁府任职。他私宅中有一张藤床是公家的财物,是夫人吴氏借用的。王安石辞去这个职位后,府中一群小吏多次来索要,吴氏却一直置之不理。王安石家中的侍从只好悄悄地告诉了王安石。王安石也没有多说什么。过了几天,他光着脚丫,脏兮兮地在这张藤床上胡乱地躺了很久。夫人见了,马上让下人把这张藤床送还给官府。

原来,王安石深知夫人有好洁之癖,他这样一番胡为,爱洁的吴氏必然难以接受,肯定会尽快归还官床。

那么,为什么王安石不直接对夫人挑明了说呢?

王安石多年高居相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一生清贫,家无余财,吴氏从无任何怨言。通过多年的夫妻密切接触,王安石早已知道,夫人吴氏绝对不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而是一个安贫乐道的人。吴氏之所以扣牢这张藤床不还,是有其用意的。

原来,王安石辞职之后,一帮趋炎附势的小人以为他彻底失势了,墙倒众人推,纷纷找借口寻衅滋事。吴氏对这些人深恶痛绝,这次故意不还藤床,是要看看这帮小人到底会露出什么样的嘴脸,到底能拿她怎么样。(www.xing528.com)

王安石明白夫人的心思,但他作为一代雄才伟略的大政治家,胸怀要宽广得多。他对那些小人很看不惯,但他更珍惜自己的名声,不愿因为一张价值无几的小小藤床影响自己的清誉。当然,他也不愿意伤害夫人的自尊心。所以,他巧妙地利用了夫人爱洁的特点,一番刻意的胡为后,给了夫人一个非常好的借口,早早将藤床归还。

“藤床事件”虽然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但其中却蕴含了非常多的管理矛盾。而王安石的处理,思路之清晰,手段之精妙,拿捏之准确,无不妥贴精当,体现了高超的管理技巧,巧妙地加以化解,所谓圆融变通,尽在其中。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事实也确实如此,一个能管好一个庞大组织的领导者,不见得能管好自己的家庭。因为家务事的管理对象的特殊性,常规的管理手段一般都会在家庭中失去效用。

吴氏不退床,从情理上是当然说不过去的。但一张藤床又值得了几个钱。如果王安石顾及夫妻感情要护短,装聋作哑,不置可否,恐怕那些小人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反之,如果王安石板起脸来和吴氏讲大道理,吴氏也一定很难接受。因为她本来就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这次她突然不讲情理是因为心里有气)。而对她讲大道理就等于把她推到了不懂情理,贪图财物的那一面。这肯定会令吴氏怒火中烧,从而引发她的逆反心理。而王安石一旦开始讲大道理,吴氏不能接受的话,他也就无路可退了。这样,夫妻两人势必会闹疆。而夫妻因藤床归还之事闹疆,传播出去,对王安石的声誉将是一个加倍的伤害,远远超过仅仅留床不还的后果。

王安石非常清楚自己的管理目的,就是既维护自己的名誉不受损害,同时也不伤及夫人的自尊心。从这个管理目的出发,王安石没有就事论事,而是采用了迂回的方法,巧妙地利用了夫人爱洁的特点,用曲径通幽的方法,达到了目的。

“家庭管理”是最难的管理。由于亲缘关系的存在,管理者肯定会充分考虑家庭内管理对象的不同个性、不同需求,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但也正因为血浓于水,管理者很容易从充分考虑走过头,变成过分考虑家庭成员的个性和需求,从而放弃了管理的原则,迷失了管理目的。这也是清官难断家务事的根本原因。

王安石的这番“藤床管理”,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既让我们看到了王安石固执执拗背后的另一面,也小中见大,让我们领会了管理的最高原则。那就是,管理者始终要牢记自己的管理目的,不要让感情模糊了管理的目的,而管理手段可以随机应变,以不伤害感情为最高标准。

这条管理的最高原则,当然可以适用于家庭之外的管理。只是在利益严重对立,管理阻力非常大的时候,管理者很可能找不到一条既不违背管理目的又不伤害到组织内的“感情”的两全其美的道路。这正是王安石变法所面临的困难局面。两害相权取其轻,王安石要想达到变法的目的,确保组织的利益,只能选择采用雷霆手段“伤害”反对者的感情和利益了。但“藤床管理”已经足以说明,并非王安石不懂得所谓人性化的圆融管理,只是情势都不得已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