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习曾国藩的上级观-管理羊杂汤:古今中外的管理智慧

学习曾国藩的上级观-管理羊杂汤:古今中外的管理智慧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把这一系列问题定义为“上级观”。现在,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他的“上级观”。因此,杨镇魁向曾国藩打报告说,他如果能摆脱目前的上司,自己独立带一支队伍,一定能取得更大的功绩。在曾国藩的“上司坐标系”中,两个极端分别是仇人和父亲。曾国藩最终也位极人臣,获得了清廷组织中最大最好的平台。这就要用到曾国藩建议的“勤苦”二字了。这就是曾国藩的“上级观”给我们的启示。

学习曾国藩的上级观-管理羊杂汤:古今中外的管理智慧

对上司的抱怨似乎一直不绝于耳。很多人把自己的不得志不成功归结为上司对自己不赏识,不信任,不重用。那么,作为一个下属,到底该拥有一个什么样的上司才能取得职业生涯的成功?上司对下属的成功到底起着什么样以及多大的作用?再进一步,一个下属,又该怎样做才能换来上司的赏识、信任和重用呢?我们把这一系列问题定义为“上级观”。

曾国藩清朝咸同年间的中兴名臣,以一介书生,自办团练,创建湘军,苦战太平军,终至成功,保住了满清王朝风雨飘摇的江山。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曾国藩作为清朝的一个高级领导者,他克成大业,当然有许多独到的管理心得。现在,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他的“上级观”。

曾国藩的帐下,有一个将军叫做杨镇魁,打仗很勇敢,但是不勤奋,不思进取。特别是对自己的上司不太尊敬,认为上司压制了他,埋没了他。因此,杨镇魁向曾国藩打报告说,他如果能摆脱目前的上司,自己独立带一支队伍,一定能取得更大的功绩。曾国藩在深入了解了情况后,做出了批示:

“办事者莫恃上司之恩典,宜仗自己之本领。若有本领,办事好,虽仇人做上司,也不能压下去;若无本领,办事不好,虽父亲做上司,也不能抬起来。尔年纪尚轻,若立定志向,何事不可为?目下第一须认真修墙挖壕,修成之后,与本部堂老营墙子相同,虽有数万贼来围,也不怕他。则脚跟立定,人人皆另眼相看矣。若全无本领,纵然做到提镇,也是抱愧的。望尔日日学一勤字,勤到十分,自然做成一个好汉。本部堂现已年老,尚从勤苦二字用功,故亦以勤字教训尔等。勉之,此批。”

在曾国藩的“上司坐标系”中,两个极端分别是仇人和父亲。不管上司如何变化,其核心内容是“靠自己的真本领”。如果有真本事,做出了好业绩,即使是仇人上司也要倚重于你,难奈你何。如果没有真本事,做不出好业绩,即使是父亲上司,也不能厚着脸皮,强把阿斗扶上马。这无疑是十分正确的。有一个好上司当然是重要的,因为上司能够决定你目前处于什么样的工作平台。但是,一个再不好的上司,只要你还在他的组织中,总会给你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即使是一个不怎么样的平台),能做出什么样的业绩,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你自己。杨镇魁骁勇善战,他本人很想在战斗中建功立业。但是,他的上司却安排他守营。应该说,这并不是一个十分适合他个人能力的平台。所以,杨镇魁提出,要自己带领一支部队,去庐村侦探敌情,冲锋陷阵。但是,曾国藩却说,当务之急,是认真修墙挖壕沟,守住大营。只要守住了大营,就是在目前的平台上,做出了巨大的业绩。通过这个业绩,就能站稳脚跟,也为日后的出头之日做好了铺垫。而且,如果你是一个有真本领的有心人,甚至会发现在组织中还存在着连你的上司都没有意识到的“真空平台”。那么,在上司不重视你的时候,你正好可以倾尽全力,未雨绸缪。一旦机会来临,则非你莫属。

曾国藩进一步对杨镇魁阐述了真本领从何而来。“望尔日日学一勤字,勤到十分,自然做成一个好汉”,这不仅是对杨镇魁的教诲,也是对他自己一生经验的总结。曾国藩本人刚开始只是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从无带兵打仗的经验。他正是通过不断的学习,“从勤苦二字用功”,屡败屡战,从不放弃,而他的上司(咸丰皇帝以及此后的慈禧太后)也对他越来越信任,越来越倚重。曾国藩最终也位极人臣,获得了清廷组织中最大最好的平台。(www.xing528.com)

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所谓的上司不赏识不信任你的背后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第一,上司的安排,可能是出于组织整体战略的要求,而并非故意和你过不去。上司所站的高度,和你不一致,他所作的安排,也许更符合全局的要求、组织的利益。比如杨镇魁的上司安排他守营,是更符合当时的形势的。彼时太平军攻势极盛,采取守势是最好的选择。曾国藩也认可了这一点。

第二,组织有比你更适合的人选来承担你想承担的任务,即使你认为自己是最合适的人选,但那只是出自于你自己的主观判断。这个时候,你应该扪心自问,自己的差距在哪里,应该如何学习赶上,而不是简单地埋怨上司。这就要用到曾国藩建议的“勤苦”二字了。

当然,如果你的上司确实是假公济私,对你排挤打击,那么在现在的情况比起曾国藩杨镇魁的时代要好的得多(那个时候,除了效忠朝廷,并没有其他的组织可以投靠),你还有许多的别的选择,比如辞职,跳槽等。但是,在做出走人以主动更换上司,更换组织的决定之前,你一定要问问自己,在现有的平台上,你有没有可能做得最好,你有没有尽力做到最好。当然,如果你暂时还不想走人或不能走人,那么转变你的“上级观”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要一味地抱怨上司,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上司,着力于“靠自己的真本领”。

拥有一个百分之一百理想的上司,毕竟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只有直面现在的上司,立足现有的平台,靠着自己的真本领,做出优良的业绩,才有可能感化甚至是“逼迫”上司转变态度,并取得更好的发展平台。这就是曾国藩的“上级观”给我们的启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