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语言知识目标解读

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语言知识目标解读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该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以及用于表达的常见话题和功能的语言形式等。语音、词汇和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要培养学生的语音意识,就有必要规划小学阶段总体语音教学目标[4]:能够区分单词的音节;能够识别单词的组成;能够区分语音的表意功能;能够根据国际音标朗读单词;能够根据拼读规则朗读单词;交际中能够做到语音清楚、语调达意。

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语言知识目标解读

英语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该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以及用于表达的常见话题和功能的语言形式等。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包括语音系统、词汇系统、语法系统、语用系统和意义系统等。语音、词汇和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

(一)语音

语音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著名语言学家沃德霍(Ronald Wardhaugh)曾说:“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是有声的。”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如果没有“音”这一要素的存在,语言的交际作用将受到极大的限制。人们常说:“英语好不好,开口就知道。”因此学好语音是学好英语的基础,更是言语交际活动的需要。

从英语学习开始,就应该严格要求学生训练语音和语调,培养语感和语音意识,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语音意识,就有必要规划小学阶段总体语音教学目标[4]:能够区分单词的音节;能够识别单词的组成;能够区分语音的表意功能;能够根据国际音标朗读单词;能够根据拼读规则朗读单词;交际中能够做到语音清楚、语调达意。良好的语音习惯和能力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小学英语语音学习目标可分阶段培养[5]:第一阶段学习英文字母读音,国际音标的读音,基本的拼读规则;第二阶段学习重音、连读、送气减弱、节奏、押韵、基本语调;第三阶段学习交际中正确使用语音、语调、节奏等。

在英语教学起始阶段,语音教学主要通过示范和模仿来进行,教师应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听音输入,让学生认真倾听、反复认真模仿,给予示范和讲解,让学生注意观察,提供大量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可以利用拼音的正迁移来进行直拼法教学,强化英语辅音教学,提高学生的拼读能力。但是,如果在拼读中出现汉语拼音负迁移,则应明确制约。带有节奏和旋律的英语歌曲歌谣韵句,朗朗上口,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辅助拼读规则教学利于帮助学生形成长时记忆。

语音教学应注重语义与语境、语调与语流相结合,不要单纯追求单音的准确性。在小学阶段,学生应了解语音在交际中能表达不同的意图和态度。英语是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是主要的英语国家。英语有不同的口音,如英国口音、美国口音等。教学中,应凸显教师的引导,根据教材蓝本,让学生在基本掌握一种口音的基础上,适当接触不同的口音,提高在实际交际中理解不同口音的能力。

(二)词汇

语言学家威尔金斯说:“没有语法,我们可以表达的东西寥寥无几;没有词汇,我们什么都无法表达。”词汇教学贯穿小学英语教学的始终,理解、运用和积累词汇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www.xing528.com)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运用词汇常常涉及不同的需求:听力需求、口头表达需求、阅读需求以及拼写运用需求,因此对词汇的学习常常包括会“听、说、读、写”。值得注意的是,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并非对所有词汇都要求或同步要求“四会”。鲁子问教授指出小学阶段需要的理解词汇量分为用于阅读的700 个单词和用于听力的500 个单词;运用词汇量分为用于口头表达的400 个单词和用于笔头表达的200 个单词。我们不能用叠加以上数字的方式计算小学阶段需要学习的词汇量,因为这四种不同使用需求词汇之间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这正是小学阶段对词汇学习有不同要求的具体体现。

词汇教学要关注词汇三要素:“音、义、形。”由于汉语是表意文字,英语是表音文字,两种语言在语音符号的组合和运用方式、构词方法和词的形态变化等方面存在差异,英语单词的词类、词的前后缀、词的发音和拼写等词汇信息都是小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困难内容。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首先是有声语言,语音是语言存在的本质和基础。学习单词就要能读出其基本读音,并且能听懂这个单词的多种读音。词义指词汇的语义,是学生要掌握的所学单词的含义和意义,它与具体的语境相联系。词形就是词汇的拼写形式,它与语音是词汇的外在形式。

词汇的学习应以运用为目的。词汇教学应采用多种方式真实呈现词汇,实施音、义、形和用“四位一体”。小学英语应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词汇的语义不是由拼写形式决定的,而是由使用的语境决定,因此教学词汇时应在语境中完整呈现读音、词义、词形、语用;在语境中用不同语音、语调、情感、动作反复呈现,要求学生模仿;在生活相关话题中扩展呈现;通过多种形式的操练,如听和看实物或图片、跟读、朗读、新旧词搭配,加深对词汇的理解。英语词汇教学不是孤立的单词教学,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应遵循词不离句原则,单词只有在形成短语和句子以后才能实现它的交际功能。为降低语言难度,在学习新词汇时,可采用旧句套新词的方法;在学习新句时,可采用新句套旧词的方法。

(三)语法教学

语法能力是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语法教学是语言教学必不可缺的内容。《课程标准(2011 年版)》强调在语言实践中运用语法知识;强调语法的功能,而不是语法形式本身;强调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在实际运用中体会语法项目的表意功能。语法项目及其规则是静态的知识,是帮助实现交际的手段。在动态和开放的交际活动中运用语法知识,才能真正实现对语言规则的创造性使用。

语法教学可遵循“意义领先(meaning),把握形式(form),聚焦语用(use)”的原则,即在语境中让学生理解语法知识的意义和用法,在实际运用中体会语法知识的表意功能。语法知识往往比较抽象,在学习语法项目的时候,可先让学生在充分的语言接触中感知、体验和探索发现之后再适当讲解,便于学生掌握语言的形式和意义,同时学生更应该清楚形式的运用,实现语法的交际意义。对小学语法教学而言,适当提醒、点到为止,不要过多增加学生的理解负担。在学习过程中,除了给学生指出随遇的语法现象外,还应通过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学生适时梳理,进行归纳总结,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增强语法知识的适用性。

一般来说,年龄越小则越可能适合隐性语法教学和语法习得,越可能依赖于直接的语言接触,越可能喜欢生动的图画、色彩、动作等教学手段,越擅长记忆背诵、直觉等途径。[6]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尽量不采用翻译方法学习语法,可以多采用看图说话、看图写话、情境表演等更符合学生心理和年龄特征、兴趣以及语言学习方法的方式。语法知识具有封闭性,其准确性需要一定的机械训练,但纯粹的机械训练无法促成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有语境的机械训练是达成语法终极目标的过渡。语法教学的终极目标正是能够在真实情境中,正确恰当地运用语法知识,其语言形式能够符合相应语境并准确表达出其要表达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