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预防医学:苯中毒的症状、造血系统损害及诊断

预防医学:苯中毒的症状、造血系统损害及诊断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造血系统:造血系统的损害是慢性苯中毒的主要特征,有近5%的轻度中毒者无自觉症状,但血象检查发现异常,以白细胞计数减少最常见,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重度中毒可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5.诊断 急性苯中毒的诊断是根据短期内吸入大量高浓度苯蒸气,临床表现有意识障碍,并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中枢神经功能改变,可诊断为急性苯中毒。

预防医学:苯中毒的症状、造血系统损害及诊断

1.理化特性 苯(benzene)常温下为带特殊芳香味的无色液体,极易挥发,易着火,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汽油等有机溶剂。

2.接触机会 苯在工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接触机会很多,包括:作为有机化学合成的常用原料制造苯乙烯苯酚、药物、农药、合成橡胶、塑料、洗涤剂、染料、炸药等;作为溶剂、萃取剂或稀释剂,用于生药的浸渍、提取、重结晶以及油漆、油墨、树脂、人造革、粘胶和喷漆制造;用作燃料,如工业汽油中苯的含量可高达10%以上;苯的制造,如焦炉气和煤焦油的分馏、石油的裂化重整与乙炔合成苯。

3.毒理 苯在生产环境中主要以蒸气形式由呼吸道进入人体,皮肤仅能吸收少量。进入体内的苯,主要分布在含类脂质较多的组织和器官中,如骨髓、脑等;约50%的苯以原形由呼吸道排出,约10%以原形贮存于体内,40%左右被肝脏等器官代谢,代谢产物(主要是酚类物质)随尿排出。

急性中毒是因苯的亲脂性,附于神经细胞表面,抑制生物氧化,影响神经递质,麻醉中枢神经系统。慢性毒作用主要是苯代谢产物被转运到骨髓或其他器官,可能表现为骨髓毒性和致白血病作用。迄今,苯的毒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4.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轻者可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样状态,严重者可出现神志模糊、抽搐甚至呼吸、心跳停止。

(2)慢性中毒

1)神经系统:患者常有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类神经征,有的伴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个别病例有肢端麻木和痛觉减退表现。

2)造血系统:造血系统的损害是慢性苯中毒的主要特征,有近5%的轻度中毒者无自觉症状,但血象检查发现异常,以白细胞计数减少最常见,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此外,血小板亦出现降低,皮下及黏膜有出血倾向。重度中毒可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3)其他:长期直接接触苯,皮肤可因脱脂而变干燥、脱屑以至皲裂,有的出现过敏性湿疹、脱脂性皮炎。苯还可损伤生殖系统,苯接触女工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流产和胎儿畸形发生率增高。(www.xing528.com)

苯是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已确认的人类致癌物。

5.诊断 急性苯中毒的诊断是根据短期内吸入大量高浓度苯蒸气,临床表现有意识障碍,并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中枢神经功能改变,可诊断为急性苯中毒。

慢性苯中毒的诊断应根据较长时间密切接触苯的职业史,以造血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参考作业环境空气中苯浓度的测定资料,同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象改变,并按我国《职业性苯中毒的诊断》(GBZ682013),进行综合分析诊断。

6.治疗原则

(1)急性中毒:应迅速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处,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注意保暖和卧床休息。可静脉注射葡萄糖醛酸和维生素C,忌用肾上腺素。

(2)慢性中毒:无特效解毒药,治疗根据造血系统损害所致血液疾病对症处理。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给以多种维生素、核苷酸类药物以及皮质激素、丙酸睾酮等。

7.预防措施 以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苯;改革生产工艺过程和通风排毒;对苯作业现场进行定期劳动卫生学调查,监测空气中苯的浓度。注意个人防护,佩戴防苯口罩或使用送风式面罩;做好就业前及上岗后定期体检健康监护工作。女工怀孕期及哺乳期必须调离苯作业,以免对胎儿和乳儿产生不良影响。

8.职业禁忌证 血象指标低于或接近正常值下限者,各种血液病,严重的全身性皮肤病,月经过多或功能性子宫出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