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医院内感染的形成与传播

医院内感染的形成与传播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多数医院内感染是由于存在于一般人群中的微生物引起。2.感染源 指医院内有病原体存在的人、动物及物品,包括生物性感染源和非生物性物品。此外,患某些疾病的人群如恶性肿瘤、粒细胞缺乏症、免疫缺陷综合征、严重烧伤和某些皮肤病、严重营养不良、昏迷、糖尿病、支气管肺部疾病、尿毒症、肝硬化等医院内感染的易感性增高。幼儿及新生儿由于机体防御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抗感染能力差,容易发生医院内感染。

医院内感染的形成与传播

医院的环境在很多方面不同于其他公共场所。大多数医院内感染是由于存在于一般人群中的微生物引起。这类微生物在健康人群中不会引起疾病或仅出现轻微症状。因此医院内感染发生有其特定条件:

(一)形成因素

1.病原体 常见的病原体有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其中以细菌为主,约占90%以上,且多数是耐药菌株和条件致病菌;其次是真菌,约占5%。

2.感染源 指医院内有病原体存在的人、动物及物品,包括生物性感染源和非生物性物品(或环境储菌)。生物性感染源包括患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污染的动物;非生物性物品包括患者衣物、食品、医疗用品及有利于微生物生存的环境等。

(1)患者:医院内具有传染源性的患者,其病原体随感染部位的脓液、分泌物排出,或从患者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排出;这些病原体致病力强,同时具有耐药性,因此很容易在易感宿主体内存留而形成感染。

(2)病原体携带者:自身感染时的病原体为自身体内的微生物,有的是正常菌群,寄居在肠道和上呼吸道;有的为条件致病菌,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或正常防御机制破坏时,则发生感染;而医护人员和探视者常作为“正常人”的健康病原体携带者易被忽视,应引起重视。

(3)动物:主要是鼠类、媒介昆虫等。

(4)非生物性物品:室内物品如灯架、柜顶等,公共设施如水池、水龙头、肥皂盒、拖把及空调等的储菌亦可成为感染来源。

3.机体因素 一般患者均处于抵抗力低下状况,几乎所有传染因子均可引起医院内感染。尤其是新生儿免疫机制尚未成熟,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发生生理改变,故风险高。此外,患某些疾病的人群如恶性肿瘤、粒细胞缺乏症、免疫缺陷综合征、严重烧伤和某些皮肤病、严重营养不良、昏迷、糖尿病、支气管肺部疾病、尿毒症肝硬化等医院内感染的易感性增高。(www.xing528.com)

4.某些诊断或治疗手段的应用 如外科手术后保留导管(尤其是静脉内和膀胱内)、气管插管或切开、输血、麻醉、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抗生素等的患者院内感染的易感性增加。

(二)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 是医院内感染最为常见的传播方式。是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方式,分为两类。①直接接触传播: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不经外界传播因素而直接传给接触者。②间接接触传播: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某种传播因素传给接触者。

2.空气传播 吸入医院空气中含病原体的气溶胶能够导致医院感染的传播。而空气中的气溶胶主要来自飞沫核和尘埃。

3.公共媒介传播 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及其制品、药物、各种制剂、医疗设备、生活用水、食物等,常可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4.生物媒介传播 在虫媒传染病流行区,医院若缺乏杀虫、灭鼠措施,就会导致某些传染病在医院中传播。

(三)易感人群

病原体传播给宿主后能否引起宿主感染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力和宿主的易感性。幼儿及新生儿由于机体防御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抗感染能力差,容易发生医院内感染。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防御机能衰退,被感染的机会增高。营养不良患者以及心肾功能不全、器官移植、恶性肿瘤、糖尿病、严重烧伤的患者,由于其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属于易感人群。此外,经常接触感染者和感染源的医护人员,也属于易感人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