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戏曲翻技经:跺子蛮子抄法及呛把法说明

戏曲翻技经:跺子蛮子抄法及呛把法说明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上文提到了拉拉提这个动作,这是个起跳后正身起空中分腿再正身落的项目,和蛮子完全不是一个类型项目,也不是和蛮子造型混搭的项目。蛮子亦可并腿走。跺子蛮子另一种对基础较好学员的抄法是呛把法。

戏曲翻技经:跺子蛮子抄法及呛把法说明

动作点滴:

跺子蛮子的名称最早出现在《京剧二百年之历史》一书中最后部分《跳加官考》里。稍后民初朱瘦竹《说筋斗》文中提到“长筋斗”以抱腿为正宗。清末民初出现了“非方家所重”“伸腿”的“长筋斗”,对此朱先生评论道:“吾人视之,若漫子、拉拉提、死人提、蛇腰提等,高高地往上挂,亦颇美观耳”,由此可见清末民初蛮子的项目是有一定争议的新项目。另外上文提到了拉拉提这个动作,这是个起跳后正身起空中分腿再正身落的项目,和蛮子完全不是一个类型项目,也不是和蛮子造型混搭的项目。蛮子就是个彻头彻尾的侧身项目,侧身起跳,侧身翻转,侧身落地;蛮子的另一特点是分着腿翻门,再分着腿落地。而现今的舞台上正宗的蛮子少得可怜,很多时候见到的所谓蛮子都是正身起再侧身落,就是说这种动作的前半周是不拉成侧身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员也还是强调了侧身的要领,但是不到位,针对性不强,久而久之就听之任之随意发展了。当然,蛮子只是为有条件人开的,一般的还真走不了。那么既然是有条件的,为什么还走不好呢?主要在于教员本身对蛮子这个项目的认识程度和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依本人看,实实在在地细扣每个侧身环节,尤其是扣住起跳时的侧身动作不放松,而且是起跳不是严格侧身的就不开蛮子。在这基础上再讲清侧身翻转的要领。这两个步骤基本上规范了,十有八九蛮子就像样了。蛮子亦可并腿走。

动作图形:

动作要点:

●在走跺子时就必须保持不折不扣地拉向侧面。跺子在一般情况下,从手撑地到脚落地这个过程中,是处在半侧身状态,所以要将这个半侧身变为全侧身,就应在左手离地一刻起就向全侧面拉去,稍微晚些,或起身后再拉向侧面就晚了,不可能了。

●头部在推手起身后随即向左后上方抬起,同时右胸上拔(腆脯)。

●在上身极力向左后上方运动的时候,右腿马上跟进上摆。这种上摆动作,是种幅度不大、亮胯、稍稍往后着胯的上提运动,由于摆动了腿部,使得躯体右半部协同向着规定的运动轨迹翻转,从而使得过翻得到了充分保证。此时最理想的姿态是月牙状。

●应该说明的是图(3)所画为双手在翻门时的后背姿势,这种姿势不但优美,还对翻时的全侧要求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少初学者往往运用了这种背手法,原本侧不过来的也达到了较为规范的要求。做背手法应在顺风旗式基础上在翻门阶段往后背手。

●看见地后,双臂上拎,同时抬头,腿往远处落,右腿先落,顶住膝盖,左腿顺势而下,两脚呈八字状站立,间距大于肩。(www.xing528.com)

动作误区:

●动作依序进行不明确、不充分,某些动作往往也做了,只是象征性,起不到实际作用。

●在众多缺点中,有的是直接促使无法过翻的。比如起跳后,只有向上的力却没有翻门劲。原因就是右半边躯体根本没有像样的动作,就是动作间脱节了。

●有的在翻门时光注意上半身动作,下身只是下意识地跟随,结果翻转仍然不得力

●落地时靠扣胯、收腿方式,结果不尽人意。

动作抄法:

●跺子蛮子的手法是:双手一起入把在学员左腰偏向脊柱处,右手在下。手形是手心向外、五指向右侧,左手在右手之上,手心向外,五指向上。左手着重引导学员起跳的规范化,右手则起到协同翻转作用。所以右手开始入把时手的姿态有时别扭,但在翻转动作中,这种手势可以旋转180度,基本上满足了翻转所需。完成翻转动作的右手,此时已在躯体的左边,所以能顺势拉起学员的左手,而教员的左手抄完翻转动作后,处在自身的中间,这样也很方便地能抬起学员的右手,在学员和教员的配合下教员搭住学员双手成顺风旗式站立。

跺子蛮子另一种对基础较好学员的抄法是呛把法。手法是双手的拇指相并,四指自然前伸,两掌的夹角约为90度。当学员双脚落地,教员的双手一起入把并随之腾起,在即将翻门前,干脆有力地抛送左后上方中。因为能上呛把的人,其实也没怎样去呛顶他,但在把的样式抄作上是有些不允许他翻门过早,给学员的运动轨迹是一个明显向上至顶点的位置,当然呛把的一切动作都是借力使力,使蛮力不叫抄把,那是在搬运物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