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塑造好人缘 - 建立积极人际关系的心理艺术

如何塑造好人缘 - 建立积极人际关系的心理艺术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刚看到“捧”这个字好像很不顺眼,其实这只是心理作用。捧也就是宣传,宣传是政治家所谓的“捧”;捧是广告,广告就是商人所谓的捧。从前有人以不随意捧人为正直的表现,这样的人到底正直与否尚待讨论,不过这种人眼界高、心胸窄,倒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太明显地吹捧他人,往往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和猜忌,让他对你有所防备,结果适得其反。可见一般人更重视背后捧,这也是人之常情。

如何塑造好人缘 - 建立积极人际关系的心理艺术

刚看到“捧”这个字好像很不顺眼,其实这只是心理作用。捧也就是宣传,宣传是政治家所谓的“捧”;捧是广告,广告就是商人所谓的捧。不过商人的广告是“自己捧自己”,政治家的宣传是“雇别人来捧自己”。

所谓捧,并不是瞎捧,也不是乱捧,要根据对方的实际情形来捧,因为每个人各有所短,也各有所长。普通人对于别人,只见其短处,不见其长处;且把短处看得很重大,把长处看得很平凡,所以往往觉得“欲捧而已无可捧”之感。其实只要你先存着“人无完人”的思想,原谅他的短处,看重他的长处,就会发现可捧的地方多着呢!

从前有人以不随意捧人为正直的表现,这样的人到底正直与否尚待讨论,不过这种人眼界高、心胸窄,倒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年轻人不肯随意捧人,一是认为捧人便是阿谀谄媚,有损自己人格;二是自视太高,总觉得与众不同;三是担心别人胜过了自己,弄得相形见绌。其实只要用心研究如何捧人的方法,自然能从中体会出其中的奥妙。

太明显地吹捧他人,往往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和猜忌,让他对你有所防备,结果适得其反。如何不露痕迹地把别人哄得舒舒服服呢?

办法就是在甲某的背后,大力宣扬他的长处,使听到的人对甲某产生好印象,这样事后间接传回甲某的耳中,效果自然比当面捧他更有力,将来一遇上机会,甲某一定也会回敬你,把你大捧一番,正所谓“我捧人一分,人心捧我十分”。(www.xing528.com)

古时候,广东地方有个县令,生性喜欢听人恭维,每颁布一个政令,属下必须交口赞誉,县令才高兴。有个差役想博得县令的欢心,故意在一旁悄悄地对人说:“凡是身居高位的人,大多喜欢别人奉承,只有我们老爷不是这样,一向对别人的赞誉不放在心里。”县令从旁听到这话,高兴非常,马上唤来那个差役,手舞足蹈地对他称赞不已,说道:“好啊,知道我心理的,只有你这个好人了!”自此对这个差役大加亲近。

毫无疑问,差役说这些话是专给老爷听的,但他不直接向老爷说话,却以和同伴“背后议论”的方式,有意识地让老爷听到耳朵里去。人们一般相信,当面说的坏话不算坏话,背后说的好话才是好话。差役通过“当面”在“背后”说好话,把老爷最喜欢听而一般人没有特别厚的脸皮就听不下去的好话,说到了老爷的心里去了。这在老爷是饱餐一顿恭维,在差役则是借这几句话树立了自己真心仰慕老爷的形象,老爷在接受奉承之时,也就认可了差役的这一形象,所以才会对他大加称赞、大加亲近。

常言道:有钱难买背后好。可见一般人更重视背后捧,这也是人之常情。如果你会写文章,写文章更是捧人的绝招,一有机会就把你想要捧的某人的长处作为你文章的例子,并附上他的真实姓名,如此,你的文章有多少人读,便有多少人捧他;你捧的那个人将会多么高兴、多么得意,对你的感激之情,那还用说吗?联络感情,原不是件容易的事,用捧来联络感情,是最简便有效的方法;而且就道德而论,还正与古人扬善之旨不谋而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