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打开心灵之门,寻找平常事件的意义

打开心灵之门,寻找平常事件的意义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实上,事件本身无所谓意义,关键在于经历并观照事件的人对之产生的思考与感悟。袁老师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全班不到三分之一的孩子知道父母的生日,仅5人在这一天会对父母的生日表示祝贺。当学生作文交上来后,袁老师不止一次地被学生文中流露出来的赤子情怀所打动。这堂课袁老师做的只是一件事,那就是带着学生走进自己的内心,找到了写作“亲情”的理由。

打开心灵之门,寻找平常事件的意义

有些学生觉得自己的材料太平凡,没有什么意义,不值得写。事实上,事件本身无所谓意义,关键在于经历并观照事件的人对之产生的思考与感悟。心灵丰富且善于体悟的人,往往“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意义就这样无中生有,无处不在。事件本身也无所谓大小,“以小见大”才是真功夫。修改文章立意,就是要去重新审视、感悟事件,寻求事件在自己心灵留下的印记。正如奥地利诗人莱内·马利亚·里克尔在《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里所写:“请你走向内心,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考察它的根据是不是盘在你心的深处……”

立意的修改是记叙文所有修改内容中最难的。因为它受制于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水平、感悟生活的能力。现代人有一种倾向,是目光向外,而对自己的内心缺乏认知,对生活的感受粗糙。当学生无法走向内心,或者说他找不到自己为什么写的原因时,就更加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帮助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卫星老师的做法颇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他布置学生写作一篇关于“亲情”的文章。这种作文题目学生估计从小学就开始写了,如果再写一次,学生们也不会抗拒,但不过是被迫完成老师的任务而已。袁老师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全班不到三分之一的孩子知道父母的生日,仅5人在这一天会对父母的生日表示祝贺。于是他现身说法,真诚地谈了自己对父亲的忏悔,对母亲的牵挂。接着,他读了一篇记第38届国际数学奥赛金牌得主安金鹏和他的母亲的文章《母亲啊,您是我最好的导师》。读完文章已近下课,老师的泪水不自觉地流下,教室里很静,有人在抽泣……下课铃响了,袁老师说,我们也来写一篇作文吧,关于父亲,关于母亲,关于亲情。当学生作文交上来后,袁老师不止一次地被学生文中流露出来的赤子情怀所打动。有个学生在文中写道:“如果不是老师布置写这篇关于亲情的作文,我还不曾仔细回忆过妈妈对我的好。总觉得这一切都是妈妈应该给我的,是天经地义的……老师的话竟激起了如此多的涟漪,一层层荡漾开去……”(www.xing528.com)

这堂课袁老师做的只是一件事,那就是带着学生走进自己的内心,找到了写作“亲情”的理由。记叙文的立意,不一定要多么高深,有时只需要寻找到情感的源头,让真情自然流露,就不失为好的立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