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登茹门,开启人生新篇

初登茹门,开启人生新篇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剧团为了生存,一年四季常演常新,有时一天要演三场戏,如此长达五年,陈巧茹也因此学了不少剧目,为日后的舞台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就这一句话,改变了陈巧茹的人生轨迹。为了开阔眼界,提高表演,陈巧茹毅然辞职,前往成都拜师学艺。陈巧茹与老师一见如故,自此将本名“巧缘”改为“巧茹”,以示艺宗茹门。陈巧茹一一听从,开始了与老师同吃同住同练功的艰苦历程。

初登茹门,开启人生新篇

陈巧茹出生在素有“鸡鸣三省”之称的川南古城叙永,父母都是川剧演员,自幼耳濡目染,兼之其先天条件极好,盘亮条顺、肯吃苦,1979年,年仅12岁的她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叙永县川剧团的专职演员。从此跟着老师边学边演,足迹遍布川南一带。剧团为了生存,一年四季常演常新,有时一天要演三场戏,如此长达五年,陈巧茹也因此学了不少剧目,为日后的舞台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1983年宜宾地区举办川剧文艺会演,陈巧茹凭借《打神》一剧初试锋芒,在来自18个县市的36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并受到在场评委之一、著名评论家陈国福的夸赞,叹惜其“条件太好,可惜在县份上”。就这一句话,改变了陈巧茹的人生轨迹。为了开阔眼界,提高表演,陈巧茹毅然辞职,前往成都拜师学艺。(www.xing528.com)

陈巧茹的师傅张光茹,师从阳友鹤,从小唱川戏,稍长演话剧拍电影,阅历既广,戏路又宽,能戏极多,工青衣、花旦,尤擅泼辣旦。陈巧茹与老师一见如故,自此将本名“巧缘”改为“巧茹”,以示艺宗茹门。张光茹开宗明义,教戏又教人,向她“约法三章”:吃得苦,22岁之前不准恋爱,每晚10点前回家。陈巧茹一一听从,开始了与老师同吃同住同练功的艰苦历程。张光茹重点指导她对人物性格发展与情感变化的理解,在唱腔的力道和劲道上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甚至连特定情境中人物感情色彩的细微变化都一一说明。如此这般倾囊相授、言传身教,三年师满,陈巧茹的技艺被打磨得愈来愈精进。同样一出《打神》,在1986年四川省川剧青少年比赛演出中就更加形神兼具,多了陈巧茹本人对焦桂英命运遭际的感知和共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