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3.40哈佛研究组规模揭秘

3.40哈佛研究组规模揭秘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是在D.A.Weitz教授的软物质实验室(课题组)访问,该实验室是国际上软物质领域公认的Top 1。然而,看到该课题组的规模,如此之大、如是之巨,甚为震撼。至于Weitz教授本人,则是在每周一次的大组会上公开露面一次。每次的大组会有3个报告,Weitz教授会对每个报告逐一点评。记得以前曾经有一位香港的教授告诉我,浙大有位教授的课题组成员总数达30人之多。然而,见到Weitz教授课题组的庞大规模后,30多人的课题组基本也是小巫见大巫了。

3.40哈佛研究组规模揭秘

很荣幸,在复旦大学物理系领导和同事的大力支持下,我于2009年6月8日顺利到达哈佛大学,开始了为期1年的学术访问(作者注:因故后来实际访问7个月)。今天是9月8日,访问恰满3个月。

我是在D.A.Weitz教授的软物质实验室(课题组)访问,该实验室是国际上软物质领域公认的Top 1。能够在此访问,近距离接触软物质领域顶尖的前沿研究,熟悉其思想、领略其方法,着实令我受益匪浅,常有如沐春风之感。然而,看到该课题组的规模,如此之大、如是之巨,甚为震撼。

大体说来,Weitz教授的课题组常年维持在50人左右,我刚加入此组才1个月时,私下统计了一下,当时全组总共67人。其成员构成主要是博士后和博士生,比例基本是1∶1;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组里的女同学超过1/3,接近1/2;就全组而言,中国人不是很多,仅有5位左右;此外还有一些本科生和为数不多的访问学者(7人)。这么庞大的课题组是如何管理、如何确保日常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的呢?

一位全职秘书负责了该组全部的日常事务,而相关博士后或博士生,则分头负责了与科研有关的方方面面,例如组织学术报告、小组讨论等等。至于Weitz教授本人,则是在每周一次的大组会上公开露面一次。每次的大组会有3个报告,Weitz教授会对每个报告逐一点评。这3位报告人分别来自该组在3个方向上工作的研究小组,即胶体、微流和生物物理。该课题组很大,但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就像一台大型机器一样,各个零部件的和谐、协调导致整体的健康运行。(www.xing528.com)

记得以前曾经有一位香港的教授告诉我,浙大有位教授的课题组成员总数达30人之多。当时,我很感叹,这么多人如何管理?那位香港教授告诉我,这位浙大教授手下有几位副教授帮他管理。然而,见到Weitz教授课题组的庞大规模后,30多人的课题组基本也是小巫见大巫了。

可是,我本人的课题组现在有14位研究生(即6位博士生和8位硕士生),在物理系内本组规模已经属于为数不多的几个比较大的课题组之一了。然而,如何组织人力、优化资源,以保质保量地完成国家交给我们的科研课题,这本身就是一个大课题。需要努力!需要学习

[1]此文最初于2009年9月11日发表于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f0c0f0100eqbt.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