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理条件与士兵心理结合,制定实用战略战术

地理条件与士兵心理结合,制定实用战略战术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其结;“重地”,吾将继其食;“绝地”,吾将进其涂;“围地”,吾将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没有退路的地区,叫做“死地”。因此应把这些地理条件和士兵们的心理状态,与实行正确的军事指挥结合起来,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战略战术。

地理条件与士兵心理结合,制定实用战略战术

【原文】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达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其结;“重地”,吾将继其食;“绝地”,吾将进其涂;“围地”,吾将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孙子兵法•下卷•九地篇》)

【译文大意】凡是在敌国境内作战的规律是:越深入敌境,士兵就越专心作战,而越离国境不远,士兵的意志就越难以专一,而容易散逃。军队离开了自己的国土,越过边境去和敌军交战的地区,叫做“绝地”;四通八达的地区,叫做“衢地”;深入敌境心腹的地区,叫做“重地”:进入敌境内不远的地区,叫做“轻地”;背后地形险要,城堡紧固,而前面道路狭隘的地区,叫做“围地”;无处可去。没有退路的地区,叫做“死地”。

因此,在“散地”作战,就要统一士兵的战斗意志;在“轻地”作战,就要保持好部队间的联络和部署;在“争地”作战,就要趋赶后继部队快速进军,急速切断敌军的后路;在“交地”作战,就要谨慎防守;在“衢地”作战,就要与邻国结成巩固的联盟;在“重地”作战,我军要从敌国不断补充军粮;在“绝地”作战,我军要迅速通过;在“围地”作战,我军要堵塞住可以突围的缺口;在“死地”作战,就要向全军展示拼死战斗的决心。(www.xing528.com)

所以,士兵们的心理是,被围困了就会坚决抵抗,迫不得已时就会拼死搏斗,深陷在危险的境地就会服从指挥。

【阐释】调动军队进入敌境,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地理条件和士兵们在不同的地理条件下产生的不同的心理状态。因此应把这些地理条件和士兵们的心理状态,与实行正确的军事指挥结合起来,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战略战术。比如:和敌人在自己国内的“散地”上作战,士兵们容易逃散还乡,所以要统一士兵的意志;在进入敌国不远的“轻地”上作战,士兵有轻易返回故国之心,所以要加强队伍的前后联系和管理;在深入到敌国的“重地?上作战,士兵会不惜性命,奋勇杀敌,所以要因粮于敌,保证队伍粮草供给,保持士气,不要过度疲劳,以积蓄和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等等。这些沦断是孙子的“知地”论在战争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孙子所提出的这些论断,不应机械地理解。如“散地无战”中的“无战”,并非一定不打,它是指对于优势的来犯之敌,不应采取攻势,而应该采取守势作战为主,要避免过早决战.等待时机逐步消灭敌人。抗日战争中,我军民采取的坚壁清野,游击战争等等,都体现了这一谋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